大学生对援助交际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0-12-23 06:39梁俊花童小军
当代青年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认知度大陆问卷

◎梁俊花 汪 楷 童小军

一、研究背景

援助交际,简称援交,最初指少女为获得金钱而与男士约会,但不一定伴有性行为。然而,现今意义却成为学生卖春的代名词(百度网,2010)①。援交现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20世纪末蔓延东亚,流行于韩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与文化的多方位发展,21世纪初,援交在大陆的城市青少年群体中悄然出现,并逐渐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渗透。然而,时至今日,尽管大陆媒体对援助交际现象时有报道,却少有相关学术研究,让人颇感遗憾。本研究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而开展的。

女性青少年是援助交际的主要提供者。而青少年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社会化的重要基础时期(代欣,2005)②,是经历学习和掌握外在的社会知识、文化和规范,并最终将其内化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接触的社会知识、文化、规范必将对其行为、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青少年对援助交际的认知作为其社会化过程的一部分,同样将影响其行为与发展。因此,青少年援助交际这一偏差行为的认知状况值得关注。

青少年援助交际认知研究的结果,在丰富我国青少年研究,尤其是青少年社会化研究文献的同时,不仅可以扩展公众与研究者对援助交际的了解,还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提供基础信息,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援助交际偏差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二、文献回顾

1.中国知网检索

目前,大陆几乎无针对援助交际的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上输入“援助交际”或“援交”进行模糊主题词搜索,搜索结果为零;如果将主题词更换为“青少年、偏差行为”,则出现78个结果条目。

浏览这78篇文章发现,其中9篇与搜索主题无关。在相关的61篇文章中,有8篇为实证调查研究报告,其中7篇为大陆优秀硕士论文,1篇为台湾调研报告;其余53篇均为理论探讨或文献回顾文章;从文章内容看,有3篇文章是具体针对援助交际行为的介绍性文章——《韩国女青少年性偏差行为的文化分析》、《从日本‘援助交际’看少女的卖春》和《台湾网上性交易》;其余均以“偏差行为”概念为主题。

58篇文章在对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界定时,概念统一,即指偏离常规、标准、常态的行为。以此为参考,文章还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进行了分类,包括违俗行为、违德行为、违纪行为、违法行为、心理性偏差行为和自毁行为等六大类。问卷调查研究中更列举出具体的偏差行为,包括 “逃学,破坏公共场所设备,破坏汽车、机车,离家出走,偷钱,打架,赌钱,在电动玩具店赌博,喝酒,携带刀械,参加帮派,恐吓勒索,吸食安非他命或者其他麻醉药品,偷机车,飙车,游荡,看色情书刊、录影带或电影等共计18个类型”(侯崇文,1998,P35)③。这些文献均未将“援助交际”列入其中。

2.国外境外论文搜集

本研究从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搜集到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3篇,国家或地方最高级别研究专题报告4篇,以及学位论文19篇。论文多以深度访谈为主、问卷和观察为辅的方式收集资料,在分析这些资料后成文。

文章普遍包含下列观点:援助交际出现低龄化特点;少女们为满足物欲而从事援交,是一种自愿性交易;交易场所多为网络媒体,具有便利性和隐秘性;“援助交际”一词具有美化其性交易实质的作用;但它不仅会让少女身心受到伤害,还会给社会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少女援交行为的研究多将产生的原因归为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为预防和干预少女援交行为,学者们一致认为需要从青少年本身及其所在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就青少年个体而言,尤其需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她们对援助交际行为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法律等负面后果的认知。就社会而言,立法或改善现有法律,对参与援交行为的少年和成人双方给予严厉且适当的惩罚。

我国目前缺乏对少女援助交际现象的研究,国外和境外的相关研究为大陆学界开展这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现拟对青少年群体援助交际现象认知状况的调查,将弥补研究空缺,不仅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一现象的流行范围,还能为公众和相关专业人员了解大陆地区青少年援助交际现象的现状提供基础信息,符合大陆地区援助交际现象研究的需求。

三、研究目标及假设

本调查研究的关键概念是认知。认知心理学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对个体的行动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

基于上述概念,本研究的思路是:通过了解青少年对援助交际概念是如何理解的、对援助交际行为是如何界定的,以及对援助交际现象是如何判断的,了解大陆青少年援助交际的认知状况,从而间接了解大陆青少年援助交际行为现状。

要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需要了解青少年们对援助交际的理解是否一致,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他们对援助交际概念的理解。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下列假设:(1)大陆青少年对援助交际概念的认知水平有差异;(2)大陆青少年援助交际概念认知水平差异与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交友习惯、个人经济条件、所学专业等因素相关;(3)大陆青少年认为援助交际与性交易行为有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研究原拟以现有文献为基础,围绕认知这一核心概念进行,问卷内容包含认知、态度和行为三部分。但通过28个样本的试调查和1个援交对象访谈资料分析后,发现被调查对象对援助交际概念、行为和现象的认知千差万别,好几位将“援助交际”理解为“国家与国家间的外交援助”或“扶贫救困的援助”,导致问卷对态度的调查失去效度。此外,行为部分的填答,非有过援交经验的人不能完成,而援交少女们行事隐蔽,寻找她们极具挑战,大规模地寻找几乎不可能。因此,在最终的问卷中,最初涉及的态度和行为问题被删除,仅留下认知部分的题项。就大陆目前对援助交际的研究状况来看,认知问卷内容单一,填答难度适当,调查结果仍能为援助交际态度、行为两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实证依据。无损调研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根据各国研究经验,援助交际多发生于学生群体;再考虑到研究参与者有自决参与研究的自由,故本研究将调查对象确定为全日制在校高职和大学本科学生。

由于取得各类高职和大学生群体的抽样框架存在一定难度,基于实际可操作的考虑,本研究采取了非概率的配额抽样。针对调查对象的某些属性或特征,如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学校类型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等,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分成若干类或若干层,然后在各层(类)中抽样,尽可能保证样本中各层(类)所占比例与他们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一样,在方法设计上仍是以代表总体为目的。因此,研究小组参考2009年大陆各省市自治区GDP排名及教育部学校名单,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层次抽取3-4个城市;再从这些城市中各选取2-3所大学,组成样本。最终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北京、广州、苏州、重庆、成都、南京和经济发展状况次之的石家庄、长沙、郑州、廊坊、兰州、潮州等12个城市中,选取了21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

五、问卷分析结果

通过偶遇和集体填答的方式,在大陆21所高校发放了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84份,回收率为89.2%。学生平均年龄20.74岁。问卷资料数据录入软件EpiData3.0版,使用分析软件spss17进行分析。基本情况以及知晓途径,通过两项逻辑回归分析学校类型、地区、男女比、平均年龄、学科属性、年级、学历、家庭所在地等变量的关系;通过多选题描述法与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援助交际的动机、行为、对象和场所等情况,总结在校大学生对援助交际的认知类型。

(一)总体认知情况

1.援助交际认知度及认知特征

1784份有效问卷显示,知道援助交际的有839人,认知度为47.2%,认知者集中在18-23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20.8岁,中位数为21岁。女性的认知度略高于男性。随着学历、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度明显增加。文科专业认知度比理科高,艺术类学校比非艺术类学校的认知度高。经济发达城市比经济不发达城市知晓度高,城镇比农村知晓度高。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年龄(p>0.05)、性别与认知水平无显著相关性;学历、年级、学校类型、学科属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所在地与认知水平存在显著相关,但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忽略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检验。

表1 各分类认知情况表(%)

2.援助交际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

依据所作假设,我们将此等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与因变量援助交际认知度 (知道为“1”、不知道为“0”)进行二项逻辑回归分析,从而了解哪些因素影响着认知水平,并可根据模型对知晓情况做出预测。

分步骤将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受正规教育的年限。由于不同层次学历的各年级不能混算,此处统计为本科生的年级,也因此学历不能同时带入)、知识类型(学校类型、学科属性)、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所在地)4个因素带入方程。

表2的模型具有效性,经卡方检验,X2=105.300,P<0.001,判断系数为0.132,在社会学领域里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较弱。

表2 影响在校学生援助交际认知情况因素分析表

虽然在预测能力上不够理想,但我们仍可以看出这些因素对认知度有影响,并能判断它们的影响方向。首先,个人基本信息与认知度无显著相关性;其次,知识水平、知识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分步骤三个因素带入方程时,仍能通过卡方检验(P<0.001),说明三个因素与认知度有显著相关性。通过系数观察,得知学校类型对认知度影响最大,B值为0.893;其次是家庭所在地,B值为0.690;随后是年级,B值为0.376。我们可以推论知识类型、经济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等对援交认知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呈递减趋势。通过系数正负观察,可以看出年龄与认知情况存在弱的负相关,年龄稍小的人知道援助交际的可能性越大。知识水平与认知呈同方向变化,学历越高,对援助交际的认知度越高。而知识类型因素表达出文科比理科学生对援助交际的认知度高,艺术类学校的学生比非艺术类了解的更多。方程也显示了经济水平与援助交际认知情况的正相关性,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了解援助交际更多。

3.援助交际认知途径

调查发现,大学生通过电视电影的途径得知援助交际的占42.3%,通过漫画、其他书刊、报纸等途径的共占23.2%,网络包含游戏等途径的比例为18.6%,其中游戏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占了1.6%,另外还有14.7%的学生是通过周围人谈起了解到援助交际,最后有非常小比例的学生是通过专业课学习等途径认识到援助交际的概念。

(二)大学生对援助交际内涵的认知情况

在知道援助交际行为的学生中,我们发现有26.5%的人认为援助交际的内涵与卖淫相同,有72.5%的人认为其与卖淫不同。而不了解援助交际的学生,多从字面意义理解它,认为是帮助他人或增加社交能力。

1.援助交际等同于卖淫的认知

在认为援助交际等同于卖淫的学生中,认为其提供的主要动机是为获得物质满足,包括金钱和昂贵礼物。其次为了寻求刺激、获得生理满足。

在他们理解的援助交际行为的内容中,居于前四位的选项分别是:发生性关系、接吻、抚摸,拥抱。同时46.5%的人认为其不一定有感情交流,12.6%的人认为有感情交流;81.9%的人认为场所不固定,84.2%的人认为对象不固定。

表3 援助交际行为多选题分析

表4 援助交际行为多选题分析

2.援助交际不同于卖淫的认知

在认为援助交际不同于卖淫的学生中,认为其提供的主要动机是为获得金钱,其次是为了享受娱乐生活、结交朋友、获得情感满足。在他们理解的援助交际行为的内容中,获选比例居前四的分别是:聊天、出席社交活动、娱乐,吃饭。这其中53.3%的人认为援助交际过程中不一定有感情交流,27.8%的人认为有感情交流;87.6%的人认为场所不固定,85.7%认为对象不固定。

3.两种观点的比较

从援助交际动机的多选题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物质满足都为主要动机,但是持援助交际与卖淫相同观点的学生认为物质满足的动机更大,并且其强调了生理动机,而持相反观点的学生认为援助交际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更注重娱乐生活、情感满足等精神享受。将认知的各种援助交际行为进行因子分析 (Bartlett值=3667.041,P<0.001,KOM值=0.841)。经Varimax旋转,可得归纳为两个主要因子,即正常社交活动与亲密接触。正常社交活动(x1)可替代聊天、吃饭、喝酒、上街购物、娱乐和出席社交活动6个因素的作用。亲密接触(x2)可替代拥抱、接吻、抚摸和发生性关系4个因素的作用。两因子可解释61.4%的完全变量。两种不同观点在两个因子的得分有显著区别。我们可以发现持援助交际同于卖淫观点的学生认为援助交际行为更倾向于亲密接触因子,持相反观点的学生认为援交行为更多倾向正常社交活动因子。

表5 援助交际因子均值比较表

4.援助交际行为不同于卖淫认知观点的进一步分析

通过“你理解的援助交际”这一主观题判断,可将认为援助交际与卖淫不同的观点继续细分为三种不同的认知。在填有主观题的样本中,有56人明确表示出其认知符合我们的定义,这部分人中的64.3%认为援助交际会发生性行为;有29人认为援助交际更趋向于一种有报酬的社交活动,这部分人中只有10.3%认为援助交际会发生性行为;还有8人认为援助交际是类似卖淫的活动,但更为高级,名字更好听;在填写了主观题的样本中,这三种认知的比例约为7:3.6:1,借此可以推论在所有持援助交际不同于卖淫观点的样本中,这三种认知比例也大致如此。

我们可以得知大学生对援助交际的认知情况可以分为五种:在有效问卷中,有53.5%的学生不了解援助交际,仅从字面去理解,认为是助人或增强社交能力的活动;20.7%的学生认知与研究小组根据现有文献给出的定义相符,认为援助交际是提供者以满足物质需求为主要动机而进行的,不一定伴有性行为的、非常规性异性交往行为,但也强调了享受娱乐、满足感情需求的非物质动机;12.3%的学生认为援交等同于卖淫;10.6%的学生认为援助交际是为获得利益的社交活动,但利益还包括诸如“晋升机会”、“人际资本”等内容,但他们认为援助交际极少涉及性行为。2.9%的学生认为援助交际类似于卖淫的活动,但更为高级,或者是美化后的卖淫活动。

(三)援助交际的价值判断

主观题中,部分学生对援助交际进行了价值判断。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援助交际为正常的或是朝着正常方向发展的行为;其中更有两个人对援助交际和卖淫进行了明确区分,认为前者是合法行为,后者为非法行为。其他三分之二的人认为援助交际是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不值得提倡鼓励。

六、讨论

(一)关于研究假设

假设1:大陆青少年对援助交际概念的认知水平有差异。

调查验证了假设。填答学生中约有一半不知道援助交际的真正含义;而在听说过援助交际的学生中,对它具体的行为表现了解有差异,对它的价值判断也有不同。这一发现或许佐证了援助交际流入大陆地区较晚于港台地区的事实,也可能与现有文献揭示援助交际行为的隐秘性相关。

假设2:大陆青少年援助交际认知水平差异与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交友习惯、个人经济条件、所学专业的学科属性等因素相关。

调查部分验证了假设。研究发现填答问卷大学生的年龄与援助交际认知之间没有关联,而其他影响因素反映了援助交际现象存在的地区、传播渠道以及可能涉及的人群等信息,为预防和干预援助交际行为和现象提供了依据。

假设3:大陆青少年认为援助交际与性交易行为有区别。

调查验证了假设。假设实际上是关于援助交际的价值判断问题,研究发现填答问卷者对于援助交际价值判断上存在争议。这种争议实际上产生于对援助交际行为认知的差异,对“援助交际是否等同于性交易/卖淫”问题的回答往往是对援助交际行为做出价值判断的基础。

(二)关于研究发现的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援助交际的认知状况,以期推论出大陆公众对援助交际行为和现象的认知状况,并发现大陆援助交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特点,为提出符合大陆实际情况的预防和干预建议提供可靠依据。调查还发现填答问卷大学生获得援助交际的认知主要有三个渠道:漫画、影视和朋辈;影响认知的因素从强到弱包括学生的学科属性、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在校年级;对援助交际的价值判断有偏差。上述发现中,有些比较独特,如认知渠道和影响因素,对现有文献有补充意义,对大陆的研究者和专业工作人员都是很好的参考信息,能够帮助寻找到切合实际的有效预防和干预的办法;有些发现与现有文献的关注焦点一致,如对援助交际的价值判断。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对其行动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填答问卷的大学生之所以对援助交际行为的价值判断出现差异,主要是他们对援助交际行为的认知不同。公众对援助交际的态度也会受其认知的影响,从而产生针对援助交际的公众舆论。大陆需要针对援助交际现象,尤其是少女援助交际现象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关于研究的不足

本次问卷调查基于援助交际大部分发生在学生群体的假设,其调查范围局限在学校,在影响因素上忽略了家庭、社会等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次研究出于客观实证要求,并未在研究过程中辅以价值引导,如果调查好奇心理较强并且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中的学生,此研究过程本身可能成为模糊援助交际认知的传播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此外,研究无法采取概率抽样,使样本的代表性打了折扣,希望未来能通过开展更加严格的研究程序来弥补这一不足。

注:

①百度网.http://baike.baidu.com/view/69807.htm?fr=ala0_1_1,2010-6-6 查询,“认知”.

②代欣.青少年发展:人格发展与青少年社会化[OL].2005-11-20 12:03:00,http://www.djytz.com/article.aspx?id=451,2010-6-5 查询,“青少年,社会化”.

③侯崇文.出入不当场所的青少年与偏差行为[J].青年研究,1998(10):32-44.

猜你喜欢
认知度大陆问卷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问卷网
冰之大陆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
问卷大调查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