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 510430)
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特点调查与分析
王友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 510430)
在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整体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学习策略大类运用的特点。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属于中等程度;使用最多的一类学习策略是元认知策略,使用最少的是记忆策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保持活跃的思维,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学习策略安排英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多传授英语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学习策略;母语策略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语言学习策略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方面,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Stern、Chamot、O’Malley、Cohen、Oxford等。Oxford认为,外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来提高他们的外语技能的特殊行动、行为、步骤或技巧,它们有助于学习者内化、贮存、重新获得或使用外语[1]。国内学者文秋芳对语言学习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她在 1995年开展的“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的研究,是外语界一项比较成功的定性研究。笔者对某学院 300名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问卷调查,以研究分析大学生整体学习策略运用、学习策略大类运用的特点,并籍此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并为以后笔者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训练的研究做准备。
本项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某学院 300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自 3个专业 6个班级的学生参加了此次调查,共180名男生,120名女生,年龄从 17岁到 2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19岁。
笔者使用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资料。上世纪八十年代,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许多不同的研究组活跃在这个领域。研究者们用不同方法,如小组面谈、追思法(retrospection)、学习日记、问卷调查等收集资料。外语学习策略问卷调查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或 S ILL for ESL/EFL,50条)是最广泛使用的。迄今为止,大约有 70-80个主要的研究都是以它为调查工具,涉及一万多调查对象。它是学习策略研究中最经常使用的调查工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广泛地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分析检验过。
本项调查的英语学习策略问卷有 58条学习策略,大部分是从 Oxford外语学习策略问卷调查表[1](S ILL for ESL/EFL。50条)翻译过来的,根据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中国研究者的调查[2][3][4]及笔者的教学经验进行调整和补充。Oxford的学习策略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六大类学习策略。笔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类学习策略,即母语策略。学生对 58条策略的回答分 “从不如此”、“很少如此”、“一般如此”、“大致如此”、“总是如此”等五个等级,相应地计为 1-5分。笔者设计的学习策略问卷包括以下七大类学习策略:
(1)记忆策略。如分组记忆、想象、使用单词本、和有规律的复习等,共计 9条。
(2)认知策略(包括所有深层加工思维)。如推理、分析、,总结、和一般性操练等,共计 15条。
(3)补偿策略(弥补知识不够用)。如从上下文猜测词义、使用同义词和手势表达意义等,共计 7条。
(4)元认知策略。如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寻找练习机会、计划学习任务、自我评价进步、和监控错误等,共计 9条。
(5)情感策略。如通过笑声和其他方式降低焦虑、通过自我肯定进行自我鼓励、通过表扬及其它方式进行自我奖励等,共计 7条。
(6)社交情感。如用外语提问、与外国人交谈、和提高文化意识等,共计 6条。
(7)母语策略。如只查单词的汉语意思、在听、说、读、写、时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来理解等,共计 5条。
在 2008年下学期的第七、八周,笔者和其他两名英语老师发放和收集了问卷。问卷调查是选择学生下午没课的时间进行,学生在教室里用了 3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学生们均被告知这次调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老师了解他们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方法,以便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以便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多地使用英语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故要求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情况,实事求是地回答,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问卷回收率百分之百,问卷经过核查,剔除了回答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为 296份。笔者将学生的回答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笔者借助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SPSS 1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获得对学生整体学习策略使用、七大类学习策略使用的数据统计。如表 1所示。根据 Oxford在《语言学习策略:教师应了解什么》一书中的建议,学习策略使用的平均值划分为三个频率:高于 3.5为经常使用,2.5-3.4之间为中等使用,2.4以下为不经常使用。
表1 英语学习策略描述性统计分析表
从表 1可以看出,除去母语策略,均值在 3.25到2.81之间变化。学生整体学习策略使用的平均值为2.9957,如果除去母语策略则整体学习策略使用的平均值为 2.9683。这说明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是中等程度;而元认知策略使用(总均值为 3.25)比其他大类的学习策略都多。英语学习者经常使用元认知策略学习英语,这说明思维活跃、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学习者是成功的学习者,Chamot&O’Malley[5]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最少使用的学习策略是记忆策略,它证明了 Reiss[6]和 Oxford的结论,即记忆策略对于成功学习者作用不大。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80%左右的学生阅读课文时,都在心里把课文翻译成中文理解,说英语时经常先用中文组织意思,再翻译成英语。与O’Malley,Chamot,Stewner-Manzares,Kupper&Russo指出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有意识地将母语的信息转换到英语学习中这一结论完全吻合。英语学习者依赖母语的程度通常被认为是他们英语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7],即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越低,就越依赖母语策略。调查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实证分析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和常使用的英语学习策略类型。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在 2.81-3.25之间,属中等程度。他们使用最多的一类学习策略是元认知策略,使用最少的是记忆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传授英语学习策略,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不断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为了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保持活跃的思维,应尽可能多使用英语学习策略安排英语学习,培养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197-201.
[2]Oxford,R.L.&Burry-Stock,J.Assessing the 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orldwide with the ESL/EFL-version of the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S ILL [J].System,1995,(23):1-23.
[3]Sheorey,R.An examina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use in the setting indigenized variety of English System [J].1999,(27):173-190.
[4]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56-62.
[5]O’Malley,J.M.Chamot,A.U.,Stewner-Man-azanares,/G..,Kupper,L.,&Russ,R.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ESL students[J].Language Learning,1985,35(l):21-46.
[6]Wen Q.F.&Johnson,R.K.L2 learner variables and majors in China[J].Applied Linguistics,1997,(18):27-48.
[7]文秋芳 .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1-66.
H319.3
A
1009-4148(2010)06-0148-02
2010-10-21
立项课题:广州铁铁职业技术学院研究项目“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的相关研究”(项目编号:GTXYY0703)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王友良(1970- ),女,湖南湘乡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研究
(编辑:惠斌;校对:朱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