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以常州为例*

2010-12-20 02:40董海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常州市常州出口

董海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江苏常州213164)

金融危机背景下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以常州为例*

董海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江苏常州213164)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外宏微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经历了严峻挑战。江苏省常州市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其外向型经济发展也正面临着增长动力机制的转换和更替、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宏观运行环境和微观运行基础重大变化。常州外向型经济必须进行优化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赢得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区域发展主动权,切实提升外向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常州

一、转型与升级:外向型经济的必然选择

外向型经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地处苏南的常州,其外向型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但是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常州外向型经济面临着增长动力机制的转换和更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宏观运行环境和微观运行基础的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特别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常州利用外资出现下滑,到账外资增幅逐月回落,利用外资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常州的外贸进出口增速也逐渐放缓,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纺织服装和塑料、低档化工产品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却不降反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相关资料统计2008年1-5月,常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累计6.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7.2%。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需求减少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新特点,常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必然面临新一轮优化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问题。这种挑战既来自于常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向高层次演进的结构、机制方面的压力,也离不开国家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宏观背景,更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的大趋势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息息相关。

转型与升级作为经济发展高级化过程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内容。一般而言,所谓转型升级是指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所引发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更替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所走过的历程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来看,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是经济规模的扩张和经济能级的提升。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源起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2.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依托高科技产业带动和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以面对当前常州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转型与升级是常州外向型经济发展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选择。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常州外向型经济的现实问题

(一)出口产品结构不优,出口市场集中度偏高

商品贸易市场占有率仍较低,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不高,缺少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2008年,常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仅为15%,而同期无锡、苏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则分别达到47%、59%。当前常州出口市场的集中度仍然偏高,2007年常州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等部分主要国家,出口市场前五名的集中度超过了40%。出口市场过度依赖于少数国家与地区,使区域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不利于常州经济的稳定发展,贸易区域多元化格局有待进一步形成。

(二)外资来源地缘化,产业投向不合理

常州所有外资来源中,亚洲仍然占据绝对多数,特别是港台地区的项目数量占常州所有外商投资项目数比重仍然高达48.6%,协议外资比重也占到55.3%。外资来源结构的不合理成为外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推进器,投资的技术层次偏低,投资规模偏小,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加工工业上,往往只注重于追求短期、快速利益。以2007年为例,常州市协议利用外资总额的63%投向第二产业,35%投向第三产业,而投向第一产业的比重仅占2%。

(三)外资的规模不大、效应不高

从投资金额看,2008年常州到账外资20.4亿美元,比苏州和无锡分别低74.82%和35.57%。从大企业来看,截至2007年底共4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常州,而同期投资苏州、无锡的数量分别为118家和73家。从投资项目来看,2007年常州吸引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仅151家,其注册外资29.6亿美元,占全部注册外资总额的67.3%,而苏州超千万美元的大型外资项目多达1045个,注册外资169亿美元,占全部注册外资的90%多,常州引进的超千万美元的外资大项目不及苏州的15%,而同期无锡超3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就多达117个 (见表1)。[1]可见常州引进的外资项目中中小型项目仍然占据很大比例,这种外资结构限制了常州本地企业参与外资企业的分工合作,不利于常州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2007年常州到账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1.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3%,外资在促进常州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效应还不高。

表1 2007年苏锡常三地利用外资数量和规模比较

(四)技术引进档次还不高

外商在常州市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而制造业中投资项目多为追逐短期回报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层次低。即使有的合资企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关键技术却控制在外商手中,实现动态技术转移相当困难。如在机械、电子等行业,普遍存在合营企业只是跨国公司的组装车间,中方不掌握关键技术的问题。这样,非但没有促进行业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常州市企业的技术自主开发能力。

(五)技术贸易壁垒增加,外贸难度进一步加大

当前,常州市乃至全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普遍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产品出口方面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导致贸易摩擦增多,出口成本增加,出口市场萎缩,出口数额下降。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定,往往有一系列的国际公约、条约、协定和国内法规作为基本依据,同时也有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如维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健康、保护环境等等,因而它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因而TBT又具有双重性,方法更隐蔽,内容更广泛。

(六)经营机制不顺,对外投资发展缓慢

常州市境外企业不多,对外投资额较少,这与常州市每年引进外资的规模不平衡。截止到2008年3月,常州市经商务部批准(备案)的境外企业共84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384万美元,[2]平均每个企业的中方投资规模只有132万美元,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单个项目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相差悬殊,与发展中国家26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相差甚远。投资规模小,一是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海外企业没有能力去研究与开发市场及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二是限制了售后服务的开展;三是生产性投资规模过小,限制了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

(七)自主知识产权少,核心竞争力不强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国外的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许多公司不仅有很强的研究开发机构,而且投入的人力和经费都很多。常州市的企业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常州市的研究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还不足1%,在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全体科技人员的比重近几年一直徘徊在20%左右,还从未突破过25%,对2007年常州的57家重点企业集团进行调查分析,其研究开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还不足4%。可见,目前常州企业是比较缺乏竞争力的。

三、常州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升级策略

(一)加快技术进步,优化贸易结构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形势下,常州要提升产业结构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新型建材和材料工业、生物制药技术、新能源产业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具有连接度高、关联性强的特点,虽然目前这些产业的外向度并不高,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要努力提高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外向度。

2.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出口产品品牌建设

制定出口品牌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全方位出口品牌培育机制。优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企业品牌进入商务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发挥出口名牌企业示范效应。[3]支持知名品牌企业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更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利用广交会等平台,加强常州品牌产品推介,支持知名品牌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向国际品牌延伸,不断强化出口企业品牌意识。

3.紧跟国际潮流,推行国际标准化管理

大力推广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检测标准组织生产,在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产业技术层次的高度化和产品质量的国际标准化。追踪国际或区域的产品标准的新动向与新规定,及时抓住国际市场的新商机。

4.放眼全球,多元化拓展外贸市场

在新一轮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必须进一步全方位、多元化地拓展外贸市场,不断扩大市场范围。在保持目前纺织品、服装以及轻工类和工艺技术比较简单的机电类产品市场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使出口商品趋于多样化,既能向发达国家出口纺织品和轻工业产品,也能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用性强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重化产品直至高新技术产品。通过提高出口结构的档次,减少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市场的过分依赖,形成外贸市场的多元化也即市场结构的优化格局。

(二)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外资引进

第一,要建立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审批事项,简化、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一个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第二,要构建低成本的营商环境,加大建立和健全“环境招商”机制的力度,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和有效的约束机制,降低外商到常州投资的成本,努力控制城市运作成本,提高常州市的国际竞争力。第三,加快服务业吸引外资步伐,鼓励外资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信息、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抓住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创造条件,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承接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提升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总体水平,提高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比重。第四,更加注重引进外智,把引进外资和引进国外智力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吸收境外高新技术,鼓励常州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等与外资研发机构合作,提高常州的科研投资效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扩大对外投资,拓展海外市场

首先,要加强海外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掌握信息情报是海外投资的先导,信息咨询服务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败攸关。常州在加快对外投资步伐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海外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为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所需的全方位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其次,要改善对外投资的经营方式。目前,常州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正由传统的低层次、粗放型扩张,转变为集约化、高度化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常州市建立国际生产体系的直接体现,也必须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第三,要依法保障对外投资。在宏观上,常州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尽快制定和建立对外投资的地方性法规,如《海外投资条例》、《海外投资保险条例》等,以鼓励和保护常州市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在微观层面,对外投资企业应大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大研发力度,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提高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从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

(四)鼓励民企与外企合作,加快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民营经济一直是支撑常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放大其固有优势。鼓励民营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在国际化进程中加快发展壮大。加强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配套协作,全面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快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和国际经济大循环。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建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和营销体系,提高利用国外技术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能力。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到境内外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高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能力。

[1]张丁榕.常州利用外资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分析[N].常州:常州日报社,2008-10-12(A 4).

[2]孙相如,汪和平.常州企业对外投资拓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N/OL].[2009-09-20].http://www.czskl.org/list.asp?unid=911.

[3]朱 民.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 (1978-2008)[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8-164..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Extraversion Economy under Global Financial Crisis——A Case Study of Changzhou

DON G Hai-hua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M anagement,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U nder global financial crisis,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acroscopical and m icrocosm ic econom ic circum stanc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 extraversion economy of China is undergoing great challenge.Changzhou,as the district whose extraversion economy developing rapidly,is confronting w ith new changes,such as the tranformation and substitution of impetusmechanism of econom ic grow th,the optimum distribution of basic resource,the major changes of macro-econom ic operation environment and m icro- econom ic operation foundation. Itistherefore of greatimportance to quicke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extraversion economy,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that is,advanc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and so on so as to w in the active power of regional econom ic development of pos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o as to improv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bilities of extraversion economy.

financial crisis;extraversion econom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Changzhou city

F061.3 文献标码:A

1672-9048(2010)01-0038-04

2009-10-16

董海华 (1979—),男,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计划指导项目 (CR20099014)

(责任编辑:刘志新)

猜你喜欢
常州市常州出口
教师作品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的早晨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常州梳篦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