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业区域集聚程度实证研究

2010-12-12 07:40倪蔚颖
关键词:基尼系数服务业程度

倪蔚颖

(浙江树人大学 现代服务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我国服务业区域集聚程度实证研究

倪蔚颖

(浙江树人大学 现代服务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本文分别利用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考察2006年~2008年我国东中西部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中绝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且部分服务业不存在集聚特征;我国服务业集聚区域主要位于东部地区。

服务经济;服务业;服务业区域集聚

自马歇尔最早提出产业空间集聚概念以来,学术界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内容众多,知识辐射范围较大。但是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制造业的集聚,而服务业的集聚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上。服务业集聚的特征与制造业有所不同,不能把制造业集聚的理论照搬到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上。

本文在分析几种产业集聚度量方法的基础上,选取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θi和空间基尼系数来衡量,通过测度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和比较东中西部服务业集聚程度,对我国服务业集聚和区域服务业集聚的发展变化做出评估和分析,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支持。

一、测度方法和数据说明

(一)衡量指标的选取

目前用来衡量产业区域集聚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数)。CRn指数是指规模最大的几个省区在某产业的产出占全国同行业的份额比重,是从地理空间来衡量产业的集中程度,反映地域的分布差异。CRn指数随n的取值不同而不同,不能得出唯一的结果,所以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配合其他方法具体给出产业集聚的地理区域。

2.Hoover系数。Hoover系数最早由Hoover提出,用以表示某一行业在地域上的集聚程度。路江涌等(2006)用Hoover系数测度出2003年我国制造业门类29个2位数行业的行业区域集聚程度,与罗勇等(2006)、吴学花等(2004)的结论不一致,与路江涌本人用产业区域集聚γ指数测算的结论也不一致,对此他解释为“Hoover系数未考虑行业内企业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表明Hoover系数不是一种直接测度产业区域集聚程度的理想方法。[1]

3.空间基尼系数(G)。空间基尼系数(Spatial Gini Coefficient)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Krugman提出,计算公式为:

(1)

式(1)中,G为基尼系数,si是i地区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xi是该地区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它比较了某个地区某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与该地区全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情况,来反映某一产业在地域上的集聚差异程度。[2]该方法的价值在于简便直观(可以很方便地把基尼系数转化成非常直观的图形),系数越高(最大值为1),表明集聚值越大,即产业在地理上愈加集中。但是,这一指数只考虑了行业在区域间的集聚程度,而没有考虑不同行业内企业规模和集中度的差异。

4.赫芬达指数(H)、HK指数和N指数。赫芬达指数计算公式为:

(2)

式(2)中,Si为某区域内第i个企业的市场份额,n为该行业企业数。一般来说,H值越大表明集中度越高,H值越小表明集中度越低。该指标虽然考虑了同行业企业规模的差异,但却忽略了对产业之间紧密程度的考量。

HK指数和N指数都是在H指数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指数,所以属于一个系列的指数。它们与CRn指数一样也不单独使用,H指数通常用于产业区域集聚程度γ指数中,用来表示企业规模分布状况。

5.产业地理集中指数(γ指数或EG指数)。Elilsion和Glaeser两位学者1997年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3)

式(3)中,G表示空间基尼系数,xi表示i区域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H为赫芬达指数。这个指标的优点在于,它既考虑了企业的规模分布,同时又考虑了企业的数量,这样更加便于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进行国际比较。但是,由于区域内完整的企业数和企业市场份额数据较难得到,因而这个指标的计算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用产业地理集中指数γ来测度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程度,其计算的结果在行业间和同一行业不同年份间变化很大,与现实产业区域集聚发展变化相差较大。

因此,鉴于统计数据的局限性和产业地理集中指数γ的波动性特点,本文拟借鉴李太平(2007)衡量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θi,假设全国有n个产业和m个地理区域,第i个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θi计算公式为:

(4)

该指数计算方法简单、直观,可以直接利用现成的统计年鉴数据对行业区域集聚进行有效测度,避开了企业微观数据缺失造成的障碍。

根据θi的计算公式,产业地域集聚程度数θi的取值范围为:0≤θi≤1。θi取值越大,表示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反之,则表示产业集聚程度越低。

(二)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我国服务业集聚特性,需采用全国和各地区服务业各行业的从业人员数据。为了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并限于统计资料的获得,笔者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①2006年~2008年14个服务业门类(国际组织除外)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行业从业人员数据均源自2007年~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二、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测算与分析

(一)服务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θi的测算

运用公式(4)对2006年~2008年间我国服务业各行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由此,我们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表1 2006—2008我国各行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

2006年~2008年,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明显上升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知识密集程度较高。数据反映的情况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以信息软件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业的认识和判断是基本一致的,也从经济意义上证实了区域集聚程度指数计算的准确性。

2006年~2008年,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的行业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说明像这些非营利的行业为了方便向周边市民提供相应的服务,布局更趋向合理化。

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较低的行业主要有6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依赖性非常强,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主要得益于它发达的经济状况,从中可以看出中美经济发展的差距。而医疗卫生服务业,由于必须按照公平原则而非利益原则进行区域点状分布,以便能及时向周边居民提供卫生医疗服务,因而不具有区域集聚特征,这并非是中国独有的特征,这种现象在美、英等其他国家也得到了验证。[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由于同卫生医疗行业有同样的特征而呈现出低集聚状态。而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些行业最大特征就是它们提供的服务都是接触紧密型服务,服务提供点需尽可能地靠近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必须面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这些行业的区域集聚程度也就相对较低。

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的行业有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中集聚程度最高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一方面,现代租赁业在我国的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商务服务业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行业之一,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也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需求而逐步壮大,像律师业、会计业等商务服务业出现集聚特征。另一方面,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我国制造业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要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在制造业集聚区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考察区域集聚程度指数的整体变动趋势,14个服务行业的区域集聚程度指数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服务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的平均值和中位数

2008年的平均值和中位数与2006年和2007年相比都有所上升,说明2007年~2008年间和2006年~2008年间服务业集聚程度总体上在提高,集聚和地方化呈增长趋势。而2007年的平均值和中位数比2006年略低,说明由于服务业各行业、各地区的集聚程度每年都有一定的变动,使服务业集聚程度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调整,因此也有必要对我国各地区的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度量和分析。但是,总体上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

(二)我国服务业区域空间基尼系数的测度

由于现实经济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因素,某些产业集聚在特定地区成为普遍现象,如美国的硅谷。就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而言,由于历史、政策、体制和地理位置等原因,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要素流动性受到不少的限制,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使得服务业集聚的地区性特征尤为明显。[5]这一经济发展现实表明,为了准确把握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有必要对服务业集聚现象有全面的认识,并对其作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否则将难以从本质上理解服务业的增长过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各区域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度量和分析。笔者就2007年、2008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内部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进行测算,结果见表3。对2006年~2008年各地区空间基尼系数进行测算,列出集聚程度前四名的地区,结果见表4。综合表3和表4,得出以下结论。

表3 2007—2008我国服务业空间基尼系数

表4 2006—2008各行业集聚程度前四位所在地区

从表3可以看出,2007年~2008年东部地区空间基尼系数的平均值基本维持在0.0064,中部地区空间基尼系数的平均值从2007年的0.002095上升到2008年的0.002353,而西部地区空间基尼系数的平均值从2007年0.00146下降到2008年的0.00125。说明中部地区服务业集聚效应显著性略有提高,但总的说来,东部地区空间基尼系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说明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还未形成产业集聚态势,我国的产业集聚区域主要位于东部地区。从表4也可以看出,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的产业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发达地区省市。

从东部地区的服务业空间基尼系数看,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空间基尼系数均高于东部平均水平(0.0064)。其中,集聚度最高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07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了0.033842和0.029236),全国租赁企业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上海和广东为首的三个省市;商务服务业是东部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行业之一,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人才涌入东部地区。此外,房地产业的集聚度也较高,主要原因是北京、广东省房地产的从业人员约占全国份额1/3之多;北京、广东省住宿和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占整个东部地区的比重约为43%,旅游人口和商务人口的聚集促进了住宿餐饮业的发展。

低于平均水平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集聚度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各省市相对发达,在没有具体考虑到各省市金融行业企业数和企业规模的条件下,每一个省市独有的金融服务业拉低了东部整体金融服务业的集聚度。

从中部地区服务业空间基尼系数看,从2007年~2008年间集聚水平有所上升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些行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中部地区集聚度的提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未形成明显的集聚发展态势。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相对集中于湖南省,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则相对集中于黑龙江,2008年其从业人数占中部地区的46.92%。

从西部地区服务业空间基尼系数看,由于西部省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总体上西部省份的集聚程度低于东、中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技术创新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需求小,这在空间基尼系数上得到了较好的证实。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中空间基尼系数最大的也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07年的0.005447,2008年0.003985),但与东、中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这些行业都远未达到行业集聚标准。相反,住宿和餐饮业较为集中,四川、贵州、西藏、青海和宁夏的贡献度较大。

三、结论与启示

(一)服务业区域集聚趋势已逐渐显现,并呈上升趋势。通过对近几年各行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测算表明我国服务业的集聚趋势已经出现,除了少数几个行业(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外,总体上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在不断上升,这一点可从近年来我国一些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地服务业集群聚的快速发展得到印证。但有些行业在集聚程度提升的过程中存在小幅波动。

(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为制造业转型提供相关服务的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区域集聚程度指数都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中国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行业集聚程度也在增加,这和目前关于服务业集群形成原因之一是源于制造业集聚的观点相符。[6]

(三)有些服务行业不具有集聚特征。对绝大多数公共服务业来讲,因具有公共或半公共服务产品的性质,为了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实现,多数是依托人口和交通设施在空间上呈现均衡的区位布局,因而在空间上不适合集聚发展。如医疗卫生服务业。按照卫生经济理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不确定的,服务的可及性使得其必须点状式分布。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及时向附近的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其区域规划更多的是按照公平原则而非利益原则,也就不可能在某一区域集中。

(四)区域集聚特征明显。东部地区形成了服务业集聚的态势,但中西部地区集聚程度并不明显。东部地区开放时间长,劳动力和资本从内陆地区流向沿海省份,东部沿海地区不但有内资的注入,更有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东部地区的集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而中西部地区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按照行业集聚的演变规律,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那些对信息依赖性很强的服务业的兴起,会因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需求逐步发展起来,形成集聚效应。相反,虽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实施已有时日,但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基础依然薄弱,市场对服务业的需求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的集聚显得较为突出。

注释:

① 东部为11个省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为8个省市(山西、江西、黑龙江、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西部为12个省、市、自治区(广西、内蒙古、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 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2006(3):103-104.

[2] 罗勇.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78.

[3] 李太平,钟甫宁,顾焕章.衡量产业区域集聚程度的简便方法及其比较[J].统计研究,2007(11):65-66.

[4] 李文秀,谭力文.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4):59-60.

[5] 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24.

[6] 李文秀,胡继明.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18.

The Degree of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China’s Services Industry

NI Weiying

(ModernServiceIndustrySchoo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This paper uses regional concentration index and space Gini coefficient to study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service industry in eastern, western and central China from 2006 to 2008.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service industry demonstrates an upward trend of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has an even higher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Some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has no clustering features. Moreover, service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rea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eastern China.

service economy; service industry;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责任编辑陈汉轮)

2010-03-30

倪蔚颖(1983- ),女,浙江兰溪人,助教,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服务经济。

F719

A

1671-2714(2010)03-0046-05

猜你喜欢
基尼系数服务业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什么是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