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加拿大教练员培养体系的比较分析

2010-12-09 02:05:00邵俊文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岗位培训教练员加拿大

邵俊文

(盐城工学院 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江苏 盐城 224051)

我国与加拿大教练员培养体系的比较分析

邵俊文

(盐城工学院 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江苏 盐城 224051)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培养质量,加拿大在教练员培养方面比较突出,对比分析我国与加拿大教练员培养体系,对完善我国教练员培养体系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研究得出:加拿大教练员的培养体系比较完善,特点突出;我国教练员来源途径单一,选拔形式不利于教练员资源的合理配置,教练员扮演的角色较多,教练员业务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

教练员;培养;特点;选拨

Abstract: The coach is the director and executor training, and influence on Athlete's culture mass, Canada is in the field of coach culture comparatively outstand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our country and the Canada coach train system, the system cultivating to perfect our country coach has very good reference value. The result show: System perfects comparatively, the characteristic protrudes culture of Canada coach; Our country coach cultivate has many insufficient, such as source approach is unitary, it badly to coach resource rational distribution, the role that the coach plays is more, existence all defects the aspect the coach business ability is trained waiting, and so on.

Key words: Coach; Cultivate; Characteristic; Selection

CLC number: G808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8-2808(2010)06-0086-03

竞技体育的竞争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就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1]。教练员的选拔与培养是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更是推动体育事业前进的巨大动力,通过文献资料的查询发现,目前全面系统地对我国与加拿大教练员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少。此研究重点比较分析我国与加拿大冬季项目教练员的选拔、培养体制以及梯队建设,系统地论证我国教练员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参考加拿大教练员培训方便的优点,进而提出建设性的发展对策,为我国教练员的人才培养战略建言献策,为我国教练员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加拿大教练员培养体系及特点分析

1.1 培养体系

加拿大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是以加拿大教练员协会(CAC)为核心,各单项协会、各省地方政府紧密配合的较为完善的“国家教练员资格证书制度”五级培训体系,其中,1-3级的主要对象是社团及省级教练,采取自学或函授方式进行,4-5级主要针对国家级教练[1]。

1.2 培训过程与特点

加拿大通过举办夏令营和俱乐部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初级(一级)教练员无论什么职业的人都可担当。加拿大初级教练员经培训即可,而高级教练员则需通过考核上岗,教练员都是业余的,但其专业水平很高。

根据执教对象的不同需求,教练员分为社区志愿者、竞技体育教练员、专项教练员3个系列,每一个系列教练员都从初级到高级,2~3级不等的培训等级。

1.3 利用高校资源培养教练员

加拿大利用高等院校体育院系的师资及教学设备进行教练培训工作是其一大特点[2]。早在1986年加拿大全国教练员学院就在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设立培训中心,开办了一年制的全日制教练进修培训课程,接着又相继在卡尔格尼大学,埃德门顿大学,阿贝培大学,西奥特路大学和雷克荷德大学等开设了教练员培训课程,并可授予教练员硕士研究生学位。

1.4 培训手段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

加拿大教练员协会已实现了培训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以高山滑雪项目为例,任何高山滑雪的教练都可以按照本人的培训需求得到讲座课程、VCD光盘、网络课程等不同的培训产品。加拿大教练员协会的教练员培训数据库非常完备,任何项目的教练员参加培训的情况都可以在数据库中检索和查询。

1.5 考核形式特点

加拿大的考核分面授课和自学方式的考核两种。面授课的考核只在三级教练中进行,考核包括运动生理、心理和运动技能培养的一系列考查和一次笔试。自学方式的考核在三个等级中都进行,采用交作业的方法,然后交教员评阅。

2 我国教练员队伍的选拔培养情况分析

2.1 来源与培养过程

我国教练员的来源主要有退役的运动员、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部分资金充裕的单位也开始有计划的从国外、省外引进教练员。教练员的培养过程一般是由初级教练员培训—中级教练员培训—高级教练员培训所构成[3]。

2.2 选拔形式分析

我国教练员在选拔方式上,主要有上级委派、单位内部选聘、公开招聘、外地引进等方式,这些选拔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说各单位业余训练教练员人事上相互独立, 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来协调教练员的选拔和聘用,没有形成健康、有序的教练员人才市场等, 这必然造成教练员的流动的困难和各单位选拔面的窄小,不利于教练员资源的合理配置,单位在选拔教练员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角色特点

如刘鹏局长所说,我国教练员扮演的角色较多,担当着采购员、设计员、指导员、教师、导师、管理员、外交家、朋友、学生、科研人员、推销员等角色,教练员具有高风险、低权威、高投入、低回报等特点。这使得教练员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科研工作中。

2.4 培训机制

教练员岗位培训的管理体系是在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岗位培训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管理中心负责本中心所辖运动项目教练员岗位培训和组织高级班培训工作[4]。省市体育局负责本地区教练员岗位培训和组织,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在各中心和各省市体育局有专人负责并开展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教练员培训工作的开展。

2.5 业务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我国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培养过程包括职前教育、在职教育和职后教育[5]。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教练员任职以后,固定的进修、学习的机会比较少。教练员的职前教育偏重于学历教育,大部分教练员学历教育一般通过函授等途径进行,学习的时间、考核的形式相对宽松,学历的取得“水分”较大。在职教育以岗位培训为主,根据职称的高低和评定职称的需要,教练员要参加初级、中级、高级和国家级教练员培训班,岗位培训注重职业能力的提高,培训周期短,专项突出,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建设方面尚不完善,培训的场所和教材主要依托体育学院的资源, 师资队伍中教练员比重不大,培训偏重理论,实践课比例极少,培训的针对性不高。职后教育规范化不高,主要有攻读研究生、出国进修、年轻教练员的跟训等方式,3种教育方式的衔接松散。由于教练员平时要忙于训练,难于抽出整段时间学习,因此,如何协调教练员的职前、职中和职后的学习、训练工作,完善教练员的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是各职能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

3 我国教练员队伍选拔培养策略

3.1 改变传统教练员选拔模式,注意力社会化

建立一支优秀的教练员团队是一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可以借鉴加拿大初级教练员的选拔模式来进行,利用举办“夏令营”、“冬令营”或者其他户外运动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和学生家长的体育兴趣,让更多的家长成为孩子的体育启蒙教练,聘请国内外知名教练员或运动员进行指导,各行政主管部门应全方位地给予包括师资、经费等方面的帮助,以扩大教练员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练员选拔标准

中高级教练员的选拔应该具有科学的选拔标准,综合考虑被选拔者的运动技术水平、带训经历、业务水平、科研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和人品等综合素质,在选拔形式和选拔标准上合理、严格、规范, 杜绝一切不规范的操作。

3.3 充分发挥东北地区“三院一所”的职能和作用

为了完善我国冬季项目教练员的培养体制,要充分发挥目前我国东北三省的“三院一所”的职能和作用,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途径,加大教练员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

3.4 改变青少年竞赛体制,避免早期专项化

运动员过早期专项化的一个重要诱导因素是与我国竞赛体制有关,我国很多项目的青少年竞赛却以专项形式来决定成绩,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教练员过早地对运动员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国际训练成材规律显示,除极少数运动员在6~8岁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外,大多数在10岁或者更晚才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所以,总局及各地市体育局要在青少年竞赛体制上进行反思。

3.5 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注重“人性化”

多数青少年运动员经过多年的大强度训练心理产生厌烦情绪,不注重恢复而导致运动员伤病的时常发生,运动员文化水平差导致退役后出路受阻已成为很多运动队的诟病。为解决这些现实难题,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切实从运动员的角度,从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体教结合”、“俱乐部”的培养模式,发挥优势、整合资源。

3.6 提高教练员业务能力及执教思路

通过多年系统训练为国家培养一个运动人才是非常不易的,特别是经过层层筛选进入高级训练阶段时,更应很好的爱惜每一个运动员,以免运动员出现损伤过早地离开赛场,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也使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劳苦付之东流。因此,相关部门应广开门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练员业务素质,使其在训练过程中,科学地把握运动训练负荷,特别是强度的控制,机体的适时恢复等要加强重视,使运动员运动寿命尽可能延长,提高人才利用率和成才率。

3.7 加强交流,提倡开放,克服保守思想

我国由于受长期的传统观念束缚,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尚存,这种思想在教练员队伍中也存在,优秀教练员的成功都会有其“成功秘诀”,或是在技术上、或是在理念上,而这些都深藏在教练员的头脑中。所以,我国教练员理念开放、技术开放、学术开放对整个项目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加强交流、提倡开放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

4 结 论

(1)加拿大教练员的培养体系比较完善,采取多种形式动员全社会参与、合理利用高校资源培养教练员、培训手段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是其教练员选拔与培养的突出特点。

(2)我国教练员来源途径单一,选拔形式不利于教练员资源的合理配置,教练员扮演的角色较多,教练员业务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

(3)提出我国教练员队伍选拔培养策略包括:改变传统教练员选拔模式,注意力社会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练员选拔标准;充分发挥“三院一所”的职能和作用,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改变青少年竞赛体制,避免早期专项化;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注重“人性化”;创造条件,切实提高教练员业务能力及执教思路;加强交流,提倡开放,克服传统保守思想。

(4)我国教练员应多学习国外教练员的执教经验,发挥“快乐训练”理念,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1]中国教练员培训委员会代表团.加拿大、美国教练员培训体制及其特点[J]. CSC培训之窗, 2008, (2) : 34-35.

[2]杨再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26.

[3]翟廷立,赖 群. 8 国及地区教练员培训情况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2, (4) : 406-408.

[4]周洪珍,杨 阳,等.江西省竞技体育教练员人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3) : 65-67.

[5]孟范生.业余教练员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发展对策[J]. 福建体育科技, 2008, (6): 24.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Coach Train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Canada

SHAO Jun-wen
(Sport and Art Teaching Dept. of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51, Jiangsu China)

G808

A

1008-2808(2010)06-0086-03

2010-11-10;

2010-11-18

邵俊文(1971-),男,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学。

猜你喜欢
岗位培训教练员加拿大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相关因素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中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
编辑有感——基于岗位培训和编辑实践的感悟
加拿大看病记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29
《打情骂俏》
海峡影艺(2013年3期)2013-12-04 03:22:34
提高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课堂到课率的有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