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保轩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患有心理障碍的高达51.23%,中年教师的比例则更高。如何避免“教育疲劳”,保证教学的质量?
“人助不如自助”。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疲劳需自己防控。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学会自我调节,以防止或降低心理疲劳。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进修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其次,教师应正视心理疲劳,对心理疲劳有明确的认识。教师并非圣贤,而是一个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平凡人,不要过于责备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减弱心理疲劳。
教师要掌握一两种放松训练的方法。在课间等闲暇进行训练。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舒缓心理压力和缓解身体的疲劳,给心情放假,进而改善身体机能。心理学告诉我们,灵感总是降临在紧张的思考之后的休闲之中,所以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要善于休息与娱乐,这不仅能减轻疲劳,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教师无论是多么繁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定期进行爬山、远足等活动,投身自然,纵情与山水之中,一扫工作的困顿与心理的烦恼。
自我调节是保持良好心境的关键。愉快的情绪会提高人工作效率。只有调整好自我心态,才会使自己更加自信,教学效率才会更高。“行则畅,变则通”。教师应不断进行角色变换,明白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中因角色错位而产生的焦虑,防止产生心理疲劳。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也善于和学生交流,他们用自己独具魅力的个性,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兴趣,教师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教师要走出疲劳,加强营养是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师的劳动不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还是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饮食上需要注意这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必须要吃早餐,否则身体尤其是大脑没有足够的能量补充,很容易出现疲劳;其次,要注意营养均衡,要多吃五谷杂粮,也要吃鱼、肉、蛋、奶、水果、蔬菜,保证营养结构上的均衡。而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是人体细胞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人体的活力,预防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