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恒
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这几年我也曾经参加了好几次,但效果并不理想。现对教师培训提出“三步曲”,以供参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培训的关键所在。纵观目前的各种教师培训,很多是没有准确把握住培训的起点的。我们的培训机构要了解教师需要培训什么,了解他们缺少什么“营养”需要来补充,不要补一些无关的东西,这对我们的身体没有益处或不对胃口,这样的培训能让我们乐意去接受吗?强迫的去吃一些不对胃口的“营养品”,对身体健康有益处吗?所以培训机构要为教师带来新的营养补充则要了解教师所需要的是什么,缺少什么,不要乱补!不要一相情愿!这样只能浪费“感情”。就如我们医生给病人看病则要通过“看、问、切”等方法来了解病人的情况,再去治疗,这样才可能医好病,才算合格的医生。否则,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去开药让病人去吃,哪个病人敢去吃呢?如果不关注这些问题,我们是无法把握住培训的起点的。建立在“想当然”起点上的培训,收到的也只能是“想当然”的效果。因此,培训机构要到各个基层中了解教师需要根治的“心病”,要了解其共性问题。因此,培训结构在培训前一定要调查,走“群众路线”,要多“调查”,再发言!此外,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组织培训首先要明确目标,通过培训,使参与培训的教师明确本次培训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局部教师的培训,能够把本地区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层面,在工作中达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培训内容起点要低,贴近基层;理念要深入浅出,易引起我们的共鸣;案例实在、鲜活,有说服力;演讲能引起我们的思考,给我们解决困惑的钥匙,给我们指引出前进的方向,给我们提供生动的、令人叫绝的案例来参考、借鉴。培训对象应该再广一点儿,应该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应该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大面积的一般教师的培训中,“骨干”不是我们的唯一,需要让“鲜花”开得更艳,更需要把绿叶培植得更绿。只有每位教师的素质都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全面提升。
经常听到有学员这样感叹:“今天的课没劲,纯粹是在讲理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而我们的授课教师经常爱说的一个词是“对牛弹琴”,总是抱怨学员的不是。其实,应该反思的不是“牛”,而是“弹琴的人”,只能怪自己弹不来“牛”听得懂的“琴”!怎能弹到“牛”的动情之处呢?就目前的教师培训来看,内容多为理论,并在深度上着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在内容上应该更浅一点儿,少点理论上的东西,多点技术上的东西,即使要讲“深入”的理论,也要用“浅出”的方式呈现,这样,我们普通的一线教师才会学有所获,才能学以致用。
此外,对教师培训前要多带点“病”(问题和困惑)去求助“医生”,不要盲目,这样的培训才可能有效。就如同一个病人去看病前,要知道你哪里需要去治疗,到哪个科室中找医生来治疗。要明确“病”的地方,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此外,发现自己有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免,对其中培训的内容和专家所开的“药”要根据自我的“体质”和病情来加以服用——根据学校的校情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等来灵活应用。使药能起到疗效。要做好相关理论的学习,思考整理个人存在的疑惑和急需解决的困难等事宜,以便参加培训时,更有针对性。要明确培训的目的是要做什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我为什么要来等问题来学习。只要走医生和病人的“合作之路”,相信彼此会达到目的。
如果只有过程,没有结果,那样会在无形之中造成走形式。要使培训能起到实效,则要注意长期效应,不要走短期效应。大多数培训结束,进行相关的考试,然后发合格证就结束了。看起来表面是达到了效果。可是,培训完就抛在一边,回到教学中,还是老样子,走老路!这样的培训确实是一种浪费,是没有必要的,应该喊“停”!这样的培训,教师技能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准上,理论层次也未见提高,这种只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培训是令人反感、无奈的,是形式主义,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行为,是应该坚决叫停的。要探其真正培训的效果,组织的培训要有监管力度,要通过实践教学来检验,要在教学中去看效果如何,要培训和检查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体育培训则要看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内容、态度等方面有无改变和提升。能通过其中的个人教学小结和教学中的案例,教案等形式来检查其中培训的效果如何。这样才是我们要培训的目的,也是培训主管要看到的结果吧!!
总之,教师的培训要注重实效性,要重视走“三步曲”!要有现实意义,这样的培训才能够推动教师的专业与理论水平的提升,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培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