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业
拿什么来拯救学生体质?
□陈良业
如果学校体育无法抑制学生体质下降和提高学生的体质,那么学校体育就有愧于学校教育,有愧于党和国家对其的期待,学校体育就有辱使命。学校体育连最根本的目标都无法实现,拷问学校体育还有存在于学校教育的必要吗?
在现行残酷的考试制度下,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形成一种共识,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集中精力和时间应付考试科目的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各个学校竞相挤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所谓的“主科”教学,而学校体育却要“顾全大局”,不断被“瘦身”,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体育课经常性地被“借用”,有借没还。很多学校领导在现实的工作中,逼于校间竞争压力或对体育的消极认识,的确无心、无暇顾及日常的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简单化、形式化、边缘化;无视学校体育的使命及其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恨不得把体育“踢出”学校教育领域。也正因此,学校体育损于考试大环境下分数论英雄和学校领导的消极认识,使得学校体育在校内开展处处受制,这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所学校不能给学校体育腾出足够的体育时间;建造出所需的体育场所空间;给予充足的体育器材;配备所需的体育教师;没有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文件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依法治体意识薄弱,学校体育就不可能有所作为,注定使学校体育理论上应是怎样和现实中是怎样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从而招人非议。
很多体育专家学者在研究学生体质下降原因中指出:学生体质下降归于生活方式、饮食、环境、及身体活动等因素。得出的结论是,学生体质下降不是学校体育一己之过,从而为学校体育开脱“罪名”。但我们必须把学生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指向学校体育。正因为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威胁着学生的体质及身体健康,我们才需突显学校体育对抗这些不利因素的重要性;才能反映出学校体育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作为体育工作者,目前我们不能拿其它因素为学校体育工作在增强学生体质工作的失败开脱,因为我们并没有依法把学校体育工作做好!如果我们把学校体育工作依法样样都做到位、做好了。学生体质依然下降,那么这时我们才有资格向他人证明学生体质下降不能归究于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中,只需做一件事:“增加学生心跳,消耗学生能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体力劳动减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饮食越来越丰盛。对身体的影响是:能量摄入增加了,能量消耗少了。人体的体态就会丰满起来,身体素质就会下降。面对这种趋势怎么办呢?这就必须在个人的生活模式中引入体育运动,必须让体育运动介入人们的生活中,以实现人体的能量平衡,增强人体的机能和体能。亦只有使体育运动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抵制不利因素的威胁。
现代科学的健身理论告诉我们:从事体育锻炼能否收到锻炼的效果,一要看运动强度;二要看在适宜强度所持续的时间;三要看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如果不在靶心率范围或没有超出已适应的强度范围,再长的锻炼时间也收效甚微;在适宜的强度下所持续的运动的时间短不符合健身要求,锻炼效果亦是极差;运动强度及持续运动的时间均达到健身要求,如果频率过低,不能使锻炼效果累积,那么就只能使学生体质、体能在低水平徘徊。一所学校如果单靠体育教学来实现增强体质的目标那只会徒劳,只是一种妄想。按照现行的体育课程设置要求:小学1~2年级,4学时/周,小学3~6年级和初中,3学时/周。每次课按45分钟计算,那么在锻炼频率上达到锻炼的要求,但很多时候难以保证每次课在适宜的运动强度持续足够长的时间,毕竟体育课不是体能训练课。在体育课中由于教师的讲解、示范及内容切换的教学组织所耗的时间占较大的比重,学生进行肢体活动的时间是比较短的。而高中和大学,2学时/周,一般是2学时连续上,一周只上一次课,每次课授课时间在80~90分钟。虽然每次课很轻易就能使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健身要求,但频率太低,仍然无法使锻炼效果得到累积。因此,体育课拯救不了学生体质。试图通过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置课外体育活动于不顾,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目标都是徒劳无功的,注定要失败。可现实中,学校体育工作却在反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既然体育课拯救不了学生体质。那靠什么来拯救呢?——唯有课外体育活动。若所有学校都能依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阳光体育活动所规定的“学校体育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质保量地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好、实施好,那么学生体质提高与增强将指日可待。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单一而明确,就是要通过体育锻炼强健学生身体,提高学生的体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之所以都在强调和反复重申“学校每天开展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是因为国家深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作出学校每天要开展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是符合现代健身理论的要求:第一,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要求为一小时就能有效保证在适宜运动强度所持续的有效锻炼时间;第二,每天都要锻炼,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锻炼的频率上符合健身要求,使锻炼效应得到非常有效的累积。课外体育活动才是增强学生体质维护学生健康的主角,要使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舞台。如果学校不能搭建这一舞台,并把“戏”演好,那么学校体育要增强学生体质维护学生身体健康那都是空话。课外体育活动一小时,一是要有;二是更要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使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使每位学生在这一小时里,所承受的运动强度和持续运动时间符合健身要求。
拯救学生的体质应以课外体育活动为主,以体育教学为辅,树立学生“健康第一”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把课外体育活动放在学校体育工作乃至学校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认识上要重视,行动上要落实,抓出实效,让学生受益!让家长满意!让国家放心!使学校体育有“为”又有“位”!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公共课教学部体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