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相关专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10-12-08 08:47董文秀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学时专业课

董文秀

(沈阳体育学院人文科学系,辽宁沈阳110102)

体育相关专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董文秀

(沈阳体育学院人文科学系,辽宁沈阳110102)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给全国的体育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压力,使其感到了存在着是否还能继续生存下去的危机。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全国的体育院校都在不断地扩大招生和开办新的专业,无论是在办学规模上还是在社会影响上都有了一个空前的飞跃。在新开办的专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培养直接为我国体育行业服务的专门人才的跨学科专业,比如运动医学专业,体育营销专业,体育管理专业,体育新闻专业,体育英语专业和体育旅游专业等。这类专业一般都习惯地被称之为“非体专业”,但细究起来,这种称谓似乎有些不妥,因为它使得体育专业院校开设这些专业听起来有点儿“非其所能”,给人以名不正言不顺之感。相比之下,“体育相关专业”这种称谓更科学一些,更能科学准确地表述体育院校开设这些专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鉴于此,本文采用“体育相关专业”这一称谓。“相关专业”指的就是医学专业,营销专业,管理专业,新闻专业,英语专业和旅游专业这些能够直接为体育服务并能同体育融为一体的专业。

体育院校开办这些体育相关专业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方向,既满足了自身的发展需要又满足了社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体育院校自身的历史发展局限性和这些专业没有被冠以“体育”二字之前自身的特殊性,体育院校在开办这些专业的过程中就一定存在着种种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并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抓住办好体育相关专业的关键因素,才能确保这些体育相关专业保持活力,能够持续发展,不断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专门人才。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才能保持这些体育相关专业可持续发展。

1 科学优化培养方案,夯实专业发展根基

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为只有科学的培养方案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由于体育相关专业都是体育院校新开办的专业,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各体育院校都是在边摸索便办学,因此培养目标相差无几,培养方案却大相径庭。无论存在多大差异,体育相关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都应注意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科学定位,明确体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由于体育相关专业是跨体育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跨学科专业,如何正确认识体育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关系在专业学科定位方面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解决究竟是以体育学科为主体还是以相关专业学科为主体,究竟是培养懂体育的相关专业人才还是培养懂相关专业的体育人才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究竟培养懂体育的新闻人才还是培养懂新闻的体育人才,培养懂体育的英语人才还是培养懂英语的体育人才。显而易见,前者才是正确的专业定位,因为这些跨学科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要用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从事有关体育方面的工作。如体育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要用新闻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去宣传报道有关体育方面的活动,体育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要用英语专业的技能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体育医学,体育营销和体育管理等相关专业亦是如此。所以培养懂体育的相关专业实用人才才是体育相关专业的正确办学定位。

1.2 分清主次,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必须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高度统一,因为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关键。体育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应分清主次,要以相关专业的课程为主体,在专业基础课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中,相关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至少应该达到所开全部课程的70%。专业基础课模块中相关专业的课程应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课为主;专业课模块中相关专业的课程应以提高专业技能的课程为主,而不是以理论课为主。

体育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关体育的课程应以实现“懂体育”的定位为主。因此,专业基础课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中有关体育的课程应重理论轻技能;理论应是实用的基础理论,技能也应是简单的基础技能。

1.3 尊重规律,科学安排课程学时

作为跨学科专业,体育相关专业实际上是体育与另一个专业的结合体,要求所培养的学生是应具备双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双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有时间作保证的。这是因为一个跨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里通常要包括至少两个专业的基本核心课程,因此,一个跨学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总学时往往要多于所跨两个专业任何一个单一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总学时,这样才能从课时上保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到体育相关专业的这一特殊性,适当增加体育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总学时。另外,安排具体课程学时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明确那些是需要学生懂的理论课程,哪些是需要学生会的技能课程,需要懂的理论课程的学时比重一定要小于需要会的技能课程的学时比重。具体地说就是体育方面的课程比重要少于相关专业方面的课程比例,因为体育相关专业的定位是培养懂体育会相关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2.1 强化教师的专业方向

为了使专业知识深入化,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经验最优化,每位担任相关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都必须确立自己相关专业的专业方向。最行之有效和最实用的办法是通过有计划地派送教师到国内外相关学科较强的院校做访问学者,深入系统地完善提高专业知识,学习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必须确立与自己所担当课程统一的专业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的课程改革研究。这样,一支合格的专业教师队伍很开就会建立起来。

2.2 培养懂体育的相关专业教师

由于体育相关专业是跨体育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跨学科专业,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里都必须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群和体育专业课程群。相关专业课一般由相关专业教师担任;体育专业课一般都是由体育专业教师担任。这样就出现了在教师层面上体育与相关专业难统一的情况。体育专业课成群的教师没有足够的相关专业知识,相关专业课成群的教师没有足够的体育知识。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打造一支懂体育的相关专业课教师队伍。首先,相关专业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担当的课程性质和个人能力确立一个体育方向,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累有关体育知识,首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懂体育的相关专业教师。学校应积极为相关专业教师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比如参加各种赛事,帮助他们早日成为懂体育的相关专业教师。没有一支懂体育的相关专业教师队伍,就很难完成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2.3 合理使用师资

体育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其中之一是要求任课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备课,才能上好课,把课讲的有深度。另一个规律要求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目前全国体育院校体育相关专业的教师主要是原来的公共课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周学时一般都在12学时以上,有时高达20学时,甚至更多。在开设了体育相关专业以后,他们既要担当专业课教学,又要担当公共课教学,一身兼任几门课的教学任务,形成了多头教学,结果只能忙于上课,没有充分的时间备课,更没有时间做深入的教学研究。为了使专业课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专业课教学,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其他方面的科研,体育相关专业每位教师的周课时最多不宜超过10学时,担当课程不宜超过2门。

要坚持教师轮流进修制度。每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完成3年或5年教学任务时都要到国内外其他院校进修一段时间,时间以半年或一年为宜。而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教师都不愿去进修,因为进修会影响个人收入或不能很好的照顾家庭;有时不得不去进修时也不能真正坐下来学习,更无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往往使进修流于形式。这样下去,教师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对于保持专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 研究专业社会需求,深入改革教学方法

3.1 加强对社会需求的研究

一说到一个专业的社会需求,人们一般就会想到这个专业有多少毕业生能找到能用其所学的工作,或者是社会上有多少工作岗位在等着该专业的毕业生去就业,换句话说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实际上一个专业的社会需求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工作的需求,另一个是个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未来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在第二个层面上的需求会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所谓的就业率属于工作需求范畴,这个需求比较简单,就是毕业生需要一个工作岗位工作,或一个岗位需要一个毕业生去工作。但个人需求就复杂得多,它包括三个层面:就业,创业和充实。就业就是工作需求,与人需要岗位是相重叠的,这里不再累叙。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不去依赖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谋生,他可以用其所学创业,这样的例子现在已经不胜枚举,这就是个人需求的创业层面。个人需求的充实层面指的是一个人上大学学一个专业可以不是为了就业,也可以不是为了创业,而是为了充实自己。充实自己又分两个层面:为了工作而充实和为了人生而充实。他可以在工作中发现缺乏哪一方面的知识,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上大学读一个专业,亦可以纯粹是为了兴趣,为了在有生之年多了解世界,完全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人生而上大学学一个专业。所以前几年我国就有了60岁老人考大学的新闻,其实国外70岁老人获得毕业证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学里的老年班更是司空见惯。这些都属专业的社会需求范畴。

发展建设一个专业既要考虑专业的社会需求又要兼顾个人需求。这样才能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专业的发展动力。

3.2 加强使学生“懂体育”的研究

体育相关专业的开宗之本是培养“懂体育的……专业人才”。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懂体育?应该懂些什么?懂多少才算懂体育?这些问题都值得作深入的研究,因为这与体育相关专业能否办得成功,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

体育相关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或是对体育不怎么感兴趣,或是自身体育素质偏低。让他们去学体育和懂体育是比较困难的。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体育实践中学习了解体育,培养自己的体育意识,这样他们才能达到培养目标中对他们的要求。

3.3 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

体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是要用他们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直接为体育领域里的活动服务的,因此他们应用专业技能的能力要比掌握的理论知识更重要。这也是体育院校开设这些专业与其他综合院校开设这些专业的根本区别。

在课程计划和课程大纲的设计上应适当减少纯理论课的比重,适当增加技能课的比重,要彻底改变把学生一直关在教室里上课和死啃书本的教学局面。

一切教学改革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应用技能的能力为核心。教师授课要利用一切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方法把课堂变成学生实践专业技能的场所。学生的成绩考核也应一改以往一张卷子定成绩的办法,应侧重技能应用能力的考核。

4 加大专业宣传力度,吸引优秀考生报考

由于体育相关专业是体育院校开设的新专业,社会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这样就会使招生工作受到影响。首先是很难逐渐扩大招生数量,同时也很难保证生源的质量。目前体育相关专业招生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所招学生并非都是第一志愿招进来的。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没有了学苗,体育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4.1 加大宣传力度

在经营领域里,为了让消费者了解和接受一个新产品,经营者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下大力气做大量宣传工作,各种媒体里的商品广告才会铺天盖地。同样道理,教育领域里一个专业招生也是在做一个产品,也是需要不断地宣传才能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体育相关专业招生再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坐在家里等报考者找上门来,而是要走出去,向自己的服务对象宣传自己的服务。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招生的成功经验。

4.2 合理规划招生区域

当前我国的几所主要体育院校在招生方面基本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割据的局面,主要从其所在地周边地区招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20世纪末招收体育专业术科生基本可以遵循这个惯例,但现在招收体育相关专业学生完全可以打破这个惯例。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和我国户口制度的改革可以使人们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求学和找工作。人们的流动意识大大增强,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一辈子都在家乡附近求学、工作和生活。其二是因为高校生源萎缩,有限的地域已经不能为高校提供充足的生源。为了保证足额招生,高校不得不在地域上扩大招生范围。另外没有哪一所院校能包揽其所在地周边地区的全部考生。合理规划招生区域,扩大生源,这样才能使体育相关专业不致于成为无源之水。

4.3 积极为毕业生寻找在体育领域里就业的机会

前面论述了社会对一个专业的需求,包括工作需求和个人需求,但目前对毕业生来说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业还是第一需求。体育相关专业是为体育领域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学生毕业后能在体育领域里就业或能在其他领域里做和体育相关的工作是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如果毕业生能够顺利地在体育领域里就业,对于专业的宣传力度是不言而喻的。相反如果所有毕业生都根本无法在体育领域里就业,对专业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而且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院校应该动员一切资源和力量为体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体育领域里寻求就业机会,或在其他领域里寻求与体育相关的就业机会。即使目前还做不到使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一小部分毕业生,那怕只是几个人能够在体育领域里就业,或在其他领域里找到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就足以为体育相关专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无穷生机。

5 结束语

全国体育院校近年来开设的体育相关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建设,都有了几届毕业生,专业建设已经走过了新专业试办阶段,进入提高和发展阶段,成为体育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提高和发展阶段,如何使这些专业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是体育院校管理者和参与这些专业建设的人们必须给与足够重视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使这些专业不断健康发展壮大,为体育院校在未来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杨月坤.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新专业建设[J].职业时空,2009(11):104-106.

[2]司福亭.加强专业建设力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17):44-45.

[3]张泮洲,侯立松.浅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1):22-23.

[4]江国强.特色专业建设:内涵发展之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0(2):49-51.

责任编辑:刘红霞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学时专业课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完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