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丽 陈 庚
试点高校网络学历教育教学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 陈 丽 陈 庚
经过十年发展,试点高校网络学历教育(简称“网络教育”)学生规模足以支撑网络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转,但质量和声誉仍有待提高,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学管理水平。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试点高校网络学历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和分析。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会议、实地调研、个别化访谈与数据文件处理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69所试点高校中抽样选取了16个网络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历时半年。本文包括五个部分:一、研究背景和调研目的;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三、试点高校网络学历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四、试点高校网络学历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问题;五、加强试点高校网络学历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路和建议。作者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试点高校网络学历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改进的方向。
试点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经过十年发展,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简称“网络教育”)学生已达612万人,在读学生数约为355.9万人。从学生数量看,网络教育充满生机,巨大的生源市场足以支撑网络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转,前景乐观。
但是,从社会声誉看,网络教育质量仍有待提高,资源和服务尚未能满足成人网络学习的特殊需要,学习结果不尽如人意。分析其原因,从现象上看,容易归罪于规模与质量的矛盾,认为控制规模就能提高质量。但从本质上看,必然要深究到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学管理是教与学过程落实的组织和制度保证,也是网络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观测点。因此,要改善网络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提高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提高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应该从规范教学管理入手,规范教学管理应基于对现状的全面了解和深刻分析。为此,教育部专门立项“网络教育教学基本规范和课程资源开发指南的研究及从业者培训资源建设与应用”进行研究。本文是上述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研究是通过实地走访获取第一手材料,了解目前试点高校网络学历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基于对现状的了解,综合运用量化、质性的分析方法,分析目前网络教育在教学及教学过程管理中的问题,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规范提供依据。调研对象是目前开展网络教育的部分试点高校,调研内容涉及网络教育教学及教学过程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办学基本情况及管理组织系统,教学计划及教学模式,教学运行与组织,师资和管理队伍情况,教学质量监控,校外学习中心职能等。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会议、实地调研、个别访谈与管理文件分析等方法。
·文献研究:研究首先采用了文献研究,对我国已颁布的相关教育管理和教学管理规范文件、政策、制度进行了详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的提纲。
·专家会议:项目组组织了全国远程教育领域的专家以及部分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院长和相关管理人员召开了多次会议,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及教学过程管理进行了专题研讨。
·实地调研:项目组选择了全国七大地区的16个试点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试点高校实际办学中教学及教学过程管理的具体情况,并调研了解各试点高校对教学管理规范的具体需求和意见建议。
·个别访谈:项目组在试点高校进行实地调研过程中,选择了负责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网络教育学院工作人员进行了个别化访谈。
·管理文件分析:项目组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收集了各试点高校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管理文件和内部数据。
在调研中发现,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的办学定位和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办学体制:部分试点高校与社会的教育机构合作开办网络教育。调研的16所试点高校中,有13所自行举办网络教育,3所与社会的教育机构合作举办网络教育。
(2)机构设置:部分试点高校设置了独立建制的网络教育机构(网络教育学院),其它试点高校将网络教育与其它继续教育等机构合并,仍保持相对独立的管理和运行。
(3)校内管理:网络教育机构和校内教学院系或部门的关系不相同。调研的16所高校中,7所高校网络教育机构与校内其他院系不存在固定的合作关系,9所高校网络教育机构与校内其它院系有部分或者全部的合作关系。多数试点高校未将网络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划和管理系统中,甚至个别试点高校只将网络教育作为学校产业创收的部门,按照上缴经费的数额作为网络教育绩效考核的最重要依据。
大部分试点高校早期主要是完全照搬校内全日制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或在参考校内全日制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校内成人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修改来确定网络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的。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首先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参考校内全日制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校内成人函授教学的特点,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将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调研的16所试点高校都开办了高中起点专科层次和专升本层次的学历教育,除此之外,在这16所高校中,有3所试点高校未开设高中起点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各学校在修业年限上的要求有所不同,差异较大,见表1。
表1 各学历层次修业年限要求
调研的16所试点高校对各学习层次的学分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详细情况见表2。学分要求的差别体现了各学校对每个培养层次基本要求的不同。
表2 各学历层次学分要求
网络教育的课程考核成为当前多方面都十分重视的教学环节。教育行政部门的多个文件中都反复强调考核的重要性,也将部分公共基础课纳入全国统考范围;各试点高校也提出严把“出口关”,制定了严格的课程考核制度,以此保障网络学习的质量。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试点高校也普遍比较重视形成性考核。调研的16所试点高校,所有课程最终成绩都是包括了平时成绩,不过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如下表3。
表3 形成性考核成绩所占比例
可以看出,各试点高校对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差异较大,所占比例范围从10%到50%,一半学校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设为30%,平均所占比例为29%。一般试点高校规定了形成性考核的上限,具体的划分比例可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来进行调整。在调研过程中,部分平时成绩占比例较低的学校也表示出增大比例的意愿。
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学习参与度两部分,其中学习参与度包括:各类面授辅导的出勤、网上学习点击率、网上论坛表现等。大部分试点高校只是将学习参与度作为评价的参考,因为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对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进行有效检测。
事实上,形成性考核的成绩管理比较松,容易获得成绩,相比而言,终结性考核(考试)环节更严格和困难,多数试点高校和学生仍将考试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主要依据。终结性考核主要包括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两种,部分课程采用提交大作业、论文、实验技能考核等。不同方式的考核所占比例,各个学校要求各有不同。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目前都采取集中考试的方式,考点设在校外学习中心。绝大部分都是由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出题。 绝大部分高校都是由学校统一印刷考卷,采用巡考自带或快递邮政的方式进行试卷的分发和回收。一般是由考点安排监考教师(一考场两名监考),高校派巡考教师(一般把握每个考点1名巡考的原则)。调研的16所高校,全部都是由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本部组织教师进行试卷的批改。
此次调研的16所高校,在思想上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尤其是部分理工科院校),认为实践教学是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在不同层面上都开展了实践教学,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学校在新开专业时,也会考虑到一些实践性太强的专业并不适合基于网络的学习。也是因为这一点的限制,不少学校无法在网络教育专业设置中发挥其学科优势和特色。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工程等专业,同济大学的建筑专业也只限在上海本地招生,并进行大量的面授。
目前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践教学形式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根据实践教学的层次不同,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包含在课程中的实验或者设计环节;第二类是根据专业的需要而设置的专业技能课、实验课、设计课等;第三类是列入教学计划并计入一定学分的社会实践、实习等环节。
由于网络教育的学生分布较分散,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比较困难。为此,各个试点高校都在摸索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目前被采用的方法有:
·开发实验类辅助资源的开发。例如: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实践教学采取演示实验和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建设虚拟实验环境。例如: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与东财会计学院合作开发了网上会计模拟试验系统。
·利用学校和学习中心的实践条件。
毕业论文(设计)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环节,所有调研学校都针对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了保障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提高对学生的支持,许多高校开发了专门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指导学生论文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监督论文写作和指导的过程。
绝大多数被调研学校都要求全体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其中有两所高校也要求专科学生必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调研的16所试点高校都将毕业论文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设置,设置一定学分,但毕业论文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各不相同。
试点高校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电话、电子邮件和书面函件方式进行指导,没有技术平台支持,指导教师和学生也没有见面指导环节;第二种是开发了毕业论文平台,指导教师通过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在线指导论文工作;第三种是通过指导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辅导的形式进行。其中同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既拥有毕业论文平台,也要求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必须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的环节。
16所试点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学籍管理工作,都有较完备的网络教育学籍管理功能,主要的学籍管理内容包括新生电子注册、学籍异动、成绩管理、免考办理、毕业审核、学位审核等管理环节。
试点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的承担者主要分两类情况。一种是由网络教育学院负责学籍管理工作,而学习中心提供一些辅助性的支持,有独立建制网络教育学院的试点高校多采取这种工作模式;另一种是由试点高校总校的学籍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学籍管理工作,将网络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纳入全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中,这类试点高校数目较少。
调研的16所试点高校教学档案主要由网络教育学院负责存档管理,各网络教育学院按学期整理归档,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学期开课计划、教学安排、考试安排、课程成绩单、毕业设计安排文件及过程数据、学籍信息等均为长期保存档案资料,存入各学院档案库内。有2所试点高校将学生完成的作业交予学习中心负责存档。各高校对教学档案的保存时间存在较大差异,且有相当的疑惑。从管理角度看,教育部没有颁发相应的政策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学档案存档时间提出明确要求。目前各高校根据自身条件,一般将学生的作业等档案材料保存年限定为学生毕业后3~5年。
调研的试点高校在教师队伍组成上,一般比较相似,主要分为课程主讲教师和课程辅导教师两类。主讲教师主要承担网络课程的录制、制作、资源素材提供、考试命题和阅卷以及一定的面授或视频串讲、答疑等工作;辅导教师主要承担课程的答疑、作业批阅、学业咨询等相应教学辅助工作。少数试点高校根据需求,还设置了专业主管、课程主管、责任教师等角色,负责相应专业或课程的整体组织、策划和管理的工作。
生师比是衡量教学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调研的16所高校,共计在读学生数为358,389人,共有辅导教师11,749人,总体生师比为31∶1。而各试点高校辅导教师和在读学生的生师比差异较大,调研的学校中比例最高达66∶1,最低为14∶1。
各个学校都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定期组织教学检查,定期召开校外学习中心工作会,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监控。调研的16所试点高校中,有6所学校设立了网络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0所学校专门设立了教学督导小组,聘请学校资深教授与本科教育专家或退休教师、各专业课程的教授,定期开展教学检查;有5所学校对毕业生进行过跟踪调研;所有的试点高校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并建立了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监控机制。
在调研的学校中,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和方式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将网络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管理的试点高校,这类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工作做得最为突出。如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试点高校,由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组织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试点高校普通全日制办学的经验和方法,将网络教育办学纳入学校整体质量监管工作中,对教学指导、督导、监控等各环节有明确的组织和保障措施。
另一类是由网络教育学院自己内部负责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大部分试点高校采取的是这种模式。网络教育学院聘请校内外教育专家成立教学指导和督导小组,定期开展教学检查。
此外,本次调研中有7所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还设置了网络教育课程开发指导小组,负责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监控工作。
调研发现,16所试点高校的校外学习中心主要承担4大类工作。
首先,全部校外学习中心都承担了相应网络教育学院的招生宣传和配合网络教育学院招生工作。招生和管理是几乎所有学习中心均不同程度承担的工作,并在学习中心工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其次,调研的所有16所试点高校的校外学习中心都承担了教务管理方面的任务,包括招生咨询、报名、缴费、入学考试、注册、网络学习环境提供、教学资源发送、网络教育学院教学信息传递和咨询、对学生的学习督促、学生信息收集上报、各类考试报名、作业收缴、学生活动组织、学习小组和学生班级组建和管理、学籍管理等工作。
第3类工作是部分学习中心还承担了一些教学环节的支持工作,在本次调研中,有8所试点高校的学习中心承担此类工作,包括作业批改、学习问题解答、面授辅导、实践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等,这些教学工作有的是根据要求进行的,有的是学习中心自身根据本中心学生需求和本中心实际情况主动提供。
第4类工作是一些中心承担了必须在当地完成的一些工作,包括考试场地、监考人员、考试实施的落实和实验实习教学环节的落实。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试点高校的定位和管理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访谈中了解到,部分试点高校最高管理层对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的意义和要求认识不甚明确,对网络教育特殊规律的关注不足,对网络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没有信心,甚至有的将网络教育与校内教育完全割裂开来,片面追求网络教育的规模和经济收益。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然造成这些试点高校在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投入不足,方法不科学,最终必然导致试点工作偏离正确轨道。这些试点高校没有明确试点内容,办学特色并不是建立在对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的独特思路上,而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结果。为此,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教学管理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定位和基本要求。
横向比较调研的16所试点高校,各学校在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基本规范上差异较大。从最基本的各学历层次学制、学分的要求,到教学各环节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保证措施,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各个学校高起本层次的学分要求,最高和最低的相差了80学分,部分学校专业的学制过低将直接关系到学费问题,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问题,关系到行业的恶性竞争的问题。这样做,也容易给各学习中心的招生宣传和管理带来了暗箱操作的空间,容易使得学生趋向于要求低、学费收入低的学校,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会严重影响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此外,调研的16所试点高校的学位授予标准不一,没有一个统一的基本要求,毕业论文的学分要求、课程平均分数的要求等都有很大的差别,容易造成毕业生的质量差别过大。
因此,有必要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明确的规范,提出具体的最低要求,为各试点高校的教学提供清晰的依据,从而促进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学习支持服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等八个方面。从调研情况看,各试点高校都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基本保证了这八个方面的总体组织和实施(个别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缺失,多是因为实验、实习条件不足),但各个方面涉及的具体工作环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失。例如:在课程设计和开发中,教学设计环节的缺失已成为各网络教育学院公认的缺陷;又例如:部分试点高校在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缺乏调研和论证的工作,而仅仅是将本校全日制本科教学的培养方案稍作修改就移植到网络教育中;再例如:辅导过程普遍等同于教师被动答疑过程。这种环节缺失或薄弱的现象必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工作规范基本的环节,并对每一环节的工作提出基本的要求。
从调研情况看,试点高校的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许多从业人员在从业前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远程教育培训,只熟悉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缺乏对远程教育理念和特殊实践方法的了解。此外,远程教育实践对从业人员的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虽然各个试点单位都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人才缺乏的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是,这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从调研数据看,各试点高校的辅导教师和学生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且总体生师比过高。生师比是衡量教学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科的具体需求,对网络教育的生师比做出基本要求,以确保教学质量。
调研发现,16所试点高校的校外学习中心主要承担4大类工作任务:①网络教育学院的招生宣传和配合网络教育学院招生工作;②部分教务管理方面的任务;③一些辅助教学工作;④当地考试场地、监考人员、考试实施的落实和实验实习教学环节的落实等工作。虽然从整体情况来看,这些学习中心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承担的任务总体上有4类,但具体到每一所试点高校,学习中心的任务又是各不相同的。有5所试点高校对校外学习中心的职责仅定位在第①、④类任务上,有8所试点高校对校外学习中心的职责定位在第①、②、④类任务,只有3所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要完成所有的4类任务。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校外学习中心职能的不同,主要来源于各试点高校对学习中心职责理解的不同,其突出分歧体现在学习中心是否要承担相应的学术性学习支持工作,认识上的差异造成各试点高校对学习中心的监管措施、质量要求的不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清晰现代远程教育中校外学习中心的职责和相应职责的条件。
通过调研发现,教学管理是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最薄弱环节,是影响网络教育声誉的症结所在,亟待改善。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第一个十年,首先实现了稳定的规模,未来的发展重点应从规模向质量过渡:第一个十年是为生存而战,第二个十年应为声誉而战。
加强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在对网络教育的定位和规律明确认识的基础上。为此,我们应全面回顾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年试点工作的道路,全面和客观地总结试点成果和经验,认真归纳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远程教育规律,深刻反思实践中的教训和问题,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的途径,特别需要明确哪些问题需要依据政策解决,哪些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自然解决,避免简单地用政策一刀切,剥夺实践的创新空间。
在全面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和出台我国网络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文件。规范文件应进一步明确网络教育的定位。特别要强调试点高校网络教育规律的特殊性,以及试点工作在推动校内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作用和任务,要努力解决所有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规范文件应明确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至少应包括办学规模、学制与学分要求、生师比、收费标准以及收益再投入教学的比例等主要指标;规范文件应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明确和统一教学基本要求,特别要对教学过程的微观环节提出具体要求,例如:辅导环节,毕业论文指导环节,质量监控等环节。
在出台我国网络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相关文件的同时,要加强师资培训。在国家层面,应建立类似教师资格证的上岗准入制度,针对各类角色提出能力标准,开发对应的培训课程,组织系统培训,建立证书制度。各试点机构应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队伍的从业能力。
2009-10-25
陈丽,教授,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100875)。
陈庚,教授,院长,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100044)。
责任编辑 池 塘
A Survey of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for Online Diploma Education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hen Li and Chen Geng
The past decade has seen rapid progress in online diploma education in China.Nevertheless,its quality and reputation have yet to be improved.The authors argue that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quality and reputation.This study employed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struments of literature review,expert workshop,field research,interview,and document analysis.16 out of 69 online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ere sampled for field research which lasted for half a year.The survey covered the following aspects:program levels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programs offered and curricula,cours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practicum,thesis writing,school records and teaching documents filing,the ratio of teachers to students,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and responsibilities assumed by local learning centers.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poor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leads to poor quality and reputation.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measures to improve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for online diploma education.
G420
A
1009—458x(2010)01—0021—06
online education institutions;instructional management;su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