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丽,肖 红
(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时空差异研究
周 丽,肖 红
(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以中原城市群内的九市为研究单元,分析了2003-2008年间九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结果表明:九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其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根据梯度推移的原理,将九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划分为三个梯度,进而阐释了影响九市旅游经济差异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中原城市群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推进中原城市群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对策。
中原城市群;旅游;时空差异
中原城市群包括郑州、洛阳、开封、许昌、平顶山、新乡、济源、焦作、漯河九大城市。目前,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旅游业做为关联性和带动作用极强的产业,对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各市旅游经济发展出现了差异,影响了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对区域旅游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对九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系统的分析。
区域经济的差异程度可以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来反映。绝对差异表示经济总量水平方面的差异,它受物价水平、量纲的影响,其不同时点之间的可比性较差;相对差异本身是一个比值,没有量纲,因而不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可比性[1]。为了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多数情况下同时考虑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本文选取旅游总收入作为旅游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用极差系数(R)、标准差系数(St)、变异系数(Vt)与极值比率(L)来分别测算各市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具体公式如下:
R=max(Xi)-min(Xi);
极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越大,表明区域旅游发展绝对差异越大,反之亦然;变异系数和极值比率越大,各市相对差异越大,反之亦然。
(1)时序差异分析。本文选取2003-2008年九市的旅游总收入来反映九市的旅游总体差异变化水平(表1)。
表1 九市旅游经济总体差异
资料来源:根据各市2003-2008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数据整理而成。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九市的旅游经济差异都非常大。虽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的趋势。表1的九市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化表明,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带动作用的凸显,各市政府纷纷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随着旅游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各市的旅游经济都有了较快发展。
(2)空间差异分析。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可用各市的旅游总收入与九市旅游收入平均值的比率来表示[2]。从表2可以看出,九市的旅游经济出现一定的空间积聚性和分级现象。
表2 九市旅游总收入与中原城市群平均值的比率
资料来源:根据河南省各市2003-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整理而成。
根据表2显示的数据,以比率2和0.8为界,根据梯度推移原理将九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分成三个梯度:第一梯度包含郑州、洛阳,这两个城市各自的旅游总收入与九市旅游平均值的比率大于2,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属于旅游经济发达的区域;第二梯度有开封和焦作,这两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与九市的平均水平持平,属于较为发达的区域;第三梯度包括新乡、平顶山、许昌、漯河、济源,其旅游经济发展远远低于九市的平均水平,属于旅游经济落后区域,这也是旅游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需要着力发展的区域。
(1)旅游资源禀赋差异。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各市在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品质及其开发、发展程度和知名度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其差异将直接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水平[3]。本文选取高级别旅游资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进行对比分析(表3)。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处于第一梯度的郑州和洛阳,旅游资源最多,其数量占到了九市高级别旅游资源总数的50%以上。而且种类齐全,品味较高,开发历史较长,价值较高,一些重要的资源和景区(点)如龙门石窟、少林寺已经成为河南省的旅游名片。第三梯度的五个城市旅游资源总数不足20%,且资源品质差,总体上呈现“小、散、弱、差”的状态,资源开发程度也较低;因此,其旅游业发展水平也很低。可见,旅游资源的分布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表3 九市高级别旅游景点分布情况
注:资料截止2009年9月底,资源来源于相关正式报道及官方网站信息并整理而成。
(2)旅游发展起点及当前发展阶段差异。处于第一梯度和第二梯度的四个城市,由于旅游资源禀赋较好,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旅游基础设施已比较完备,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多且整体素质较高,相应地,游客的满意度也较高。在产品开发方面,已培育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如洛阳龙门石窟、郑州少林寺、焦作云台山、开封清明上河园等。此外,在市场营销和对外宣传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郑州、洛阳、开封通过举办节庆活动等提高旅游影响力。因此,这些城市的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较为稳定和成熟的阶段。处于第三梯度的五个城市,虽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但因受到区位、交通、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大力提升。
(3)旅游需求不平衡性及消费行为空间差异。区域旅游发展需要充足稳定的客源市场,因此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和消费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效益。处于第一梯度的郑州、洛阳,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好,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多,旅游需求旺盛;随着清明节、五一、端午节、中秋节、周末等小假期的增多,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多选择城市周边地区。因此,郑州和洛阳对近距离旅游者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与此形成对比,处于第三梯度的城市,本身经济基础较差,本地居民的旅游需求和消费能力较低,同时对其他周边城市的旅游吸引力也较弱。
省外和境外的旅游者,在旅游景点的选择上,多选择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区及景点[4],郑汴洛黄金旅游线路以及焦作云台山已经成为省外及境外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以入境旅游为例,2007年九市共接待入境游客777 448人,其中,郑、洛两城市接待人数占总数的67.38%,开封、焦作接待人数占总数的28.95%,第三梯度的五个城市仅占3.67%。
综上所述,九市的客源结构及消费行为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经济的发展。
(4)政策体制环境差异。目前,我国旅游业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政府主导型行业,制度结构与产业政策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很大[5]。九市的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在2005年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6-2020年中原城市群规划发展情况》中,处于第一和第二梯度的四个城市,在发展定位上都与旅游业有关,郑州、洛阳、开封均定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焦作定位为国际山水旅游城市。处于第三梯度的五个城市中,济源定位为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城市,许昌定位为生态观光区,其他市没有明确定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济源和许昌的旅游市场范围仅限于国内和周边近距离城市,郑州、洛阳、开封、焦作则定位于国内、国际旅游市场。旅游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不同,政府对旅游业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也会不同,进而影响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5)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及产业结构。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保证充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旅游资源只有得到深入的开发和大力的宣传,旅游业才能得以快速发展。
表4 2008年三大产业、GDP 及九市旅游收入结构比值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2008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从表4可以看出,郑州、洛阳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九市的前列,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较为发达。与郑州和洛阳相比,处于第二梯度的开封和焦作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旅游发展不及郑州和洛阳。特别是开封,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发展与郑州和洛阳相比则落后很多,其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发挥。第三梯度的五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三大产业结构不协调,相应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不高。
通过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九市在GDP和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几年,中原城市群内旅游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各市的旅游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差异:绝对差异不断增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因此,为了缩小城市间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推进中原城市群旅游一体化的发展,现提出以下对策:
(1)处于第三梯度的五市应加强与其他城市的旅游合作,以克服其旅游资源禀赋较差、旅游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缺陷。利用中原城市群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以城市为节点,采用点轴和网络发展模式,开发出特色旅游区和旅游带[6]。
(2)各市应深入调查、评价本区域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准确定位,使旅游发展都能向着精品化的道路迈进。同时,各市可以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举办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提高其旅游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利用梯度推进原理,在完成第一梯度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和资金方面向第二梯度和第三梯度转移,加强第三梯度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对第二梯度的政策扶持。
(4)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合作机制,打破区域间条块分割和行政束缚,协调和优化相关职能部门,以旅游发展为中心,构建区域旅游协作网,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7]。
[1]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405-410.
[2]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308-309,311.
[3] 熬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32(3):32-42.
[4] 黄秀娟,黄福才.基于PCR的区域旅游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07,27(5):847-851.
[5] 余凤龙,陆林.制度对旅游发展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J].旅游学刊,2008,23(9):90-96.
[6] 安传艳.中原城市群旅游一体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7] 柴寿升.区域旅游协作体系的构建分析[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10(4):94-96.
[责任编辑 杨玉东]
AStudyonSpatialandTemporalDifferencesofTourismintheCityGroupofCentralPlain
ZHOULi,XIAOHong
(CollegeofResources&EnvironmentalScience,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Nine cities of city group in central plain were used as regional study uni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tourism economy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cities from 2003-2008, the results indicate great disparity. Although the relative disparity is becoming smaller, the absolute disparity is becoming larger. By using the gradient promotion strategy, the nine cit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degrees in the tourism economy. Thu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ourism economy was interpret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for the city group of Central plain agglomeration were put forward.
city group of central plain; tourism;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2010-07-24
周丽(1983-),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E-mail:zhouli1617@yahoo.com.cn
F591.99
A
1673-9779(2010)04-04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