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汉语外来词辅音音系调整的优选论分析

2010-12-04 01:57王晓培
关键词:音系本族语辅音

王晓培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英语中汉语外来词辅音音系调整的优选论分析

王晓培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两种语言之间音系和语音的异同可以在外来形式的本族化过程中得以反映。对于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音系调整已有一些文章进行了有见地的描写和分析,但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音系调整却鲜有阐释。鉴于此,作者尝试性地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辅音的音系调整进行了描写,并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英语音段系统对汉语外来形式的音系调整并非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可预测的。调整过程和结果与英语音系语法中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有关。即忠实类制约条件要求最大可能地保留作为输入项的汉语外来形式的特征,而标记类制约条件要求输出项符合英语的音系语法。

优选论;英语;汉语外来词;辅音音系调整

一、研究问题概述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借入的渠道和来源很复杂,有的是从普通话借入的,有的从北京话、厦门话、闽南语或粤语借入的,有的甚至是通过日语、西班牙语或者法语中已有的汉语借词借入的,笔者将调查分析的重点放在英语外来语中源于普通话的一些有中国文化地理特色与中国文化地理相关的词汇上。由于英语中这些汉语外来词大部分都是音译词,因而在借入的过程中需要对借入词的语音表达形式做出调整,因为普通话的音系系统与现代英语的音系系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差异的地方。

二、优选论的制约条件论

在外来词本族化过程中,本族语的音系系统和音系语法需要对外来形式加以调整和改造。外来语的音系调整指的是:本族语或借入语根据自身的音系系统和音系规则对外来形式进行调整的过程以及所使用的调整策略,它决定外来语的形式将在本族语或借入语的调整下得到怎样的语音和音系改造。根据自身的音系系统和音系规则,本族语会对外来语中不符合自己音系语法的形式进行改造以使其变得符合语法。可以这样理解,外来语的音系调整是本族语音系语法的一部分,与本族语中其他的音系现象一样受到本族语音系语法的制约。关于外来形式调整的基本假设就是外来语的语音表达形式构成了音系调整的输入项,而这个输入项在调整过程中要经过本族语的音系系统的演算推导,最终输出的形式是符合本族语音系语法的形式[1-2]。

音系调整主要有三方面:音段调整、音节调整、音系词的调整。笔者主要分析音段调整,分析对象是汉语外来词辅音音段的调整,包括处于音节首音(onset)和音节尾音(coda) 位置上的辅音音段。音段调整涉及到音段替换规则(这些规则的应用不受语境限制,即context-free),这些规则规定了如何调整外来形式使其转换为符合语法的本族语音段以及这些音段在本族语的变体形式。汉语外来词在现代英语中的音系调整呈现出了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汉语相对简单的音节结构和汉语特有的音段系统决定的。因此,本文着重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内分析汉语外来词辅音音系的调整。

优选论认为语法是由制约条件和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组成的,制约条件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之中,语言之间语法的差异在于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制约条件在特定语言中所具有的不同的等级排列[3]。制约条件如何排列是两种范畴制约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范畴包括一组具有普遍意义的制约条件。属于标记性范畴(Markedness)的制约条件是在人类语言普遍现象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它要求输出项是自然语言中普遍(universal) 和自然(natural)形式,输出的形式符合结构合格性准则;忠实类(Faithfulness)制约条件则要求输出项要忠实于输入项,两者对等。制约条件是可以被违反的,最后胜出的竞选项是最低限度违反制约条件等级排列的最优项。本族语对外来形式的音系调整过程就是根据本族语的制约条件等级排列对外来形式的音系表层形式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过程,对这些外来形式进行评估和选择的制约条件以及它们的层级排列与外来形式所在的语言音系系统关系不大,只是与本族语的音系系统有关。也就是说,本族语音系系统起决定性作用[4]。

三、辅音的音系调整以及优选论的分析

(一)辅音的音系调整

表1列出了现代英语是如何对来自普通话的汉语外来形式的各个辅音进行音系调整的,并按照发音部位(Place of Articulation)进行了分组。

经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基于辅音不同的发音方式(Manner of Articulation),汉语外来形式中的辅音音段在英语中所做的调整是系统的,同时也是有规律可循和可预测的。以下对各类辅音在英语中所做的音系调整分别进行分析。

(1) 响辅音调整。音节首音:m→m,n→n,l→l,j→j,w→w;音节尾音:n→n,η→η。

如果普通话和英语的辅音音段系统都包括某个音段,那么就不必对外来形式进行调整或改造。以上列出的响辅音在英语中可以找到对等的音段,所以将外来形式和本族形式进行直接替换即可。

(2)爆破音调整。p→ ph/b,ph→ph;t→th/d,th→th;k→kh/g,kh→kh。

(4)塞擦音调整。齿龈音:ts→tsh/dz,(tsh→tsh);卷舌音: t→;硬腭音:t→

表1英汉中汉语外来词辅音系调整

(二)制约条件的设定

基于对上述分析的观察可知,就感知度(perceptibility)而言,辅音音段在主要音类特征(Major Class Feature)和发音方式特征上的差别要比在发音部位特征和喉部特征(Laryngeal Feature)上的差别更容易被听话人感知。相关的主要音类特征和发音方式特征涉及到[响音(sonorant)]、[通音(approximant)]、[连续音(continuant)] 和[鼻音(nasal)],对于发音部位特征和喉部特征,发音部位特征上的差别要比清浊、送气不送气的喉部特征上的差别更容易被听话人感知,这个假设可以在爆破音的调整上得以证实。经英语音系语法调整后的汉语外来形式爆破音可能在喉部特征(清浊与送气与否)上与汉语中原来的特征不一致,但是两者在发音部位特征上却保持一致(例如:p→ ph/b,t→th/d,k→kh/g)。Steriade对音段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s)的可感知度进行了以下的排列[5]:

(1) 区别性特征的感知度排列。发音方式特征≫发音部位特征≫喉部特征(清浊/送气不送气) 。

根据区别性中的可感知度排列,我们可以设定音段特性中的忠实类制约条件层级排列。

(2)音段特征一致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列。IDENT(Manner) ≫ IDENT (Place) ≫IDENT (Voicing / Aspiration)

在这个等级排列中,发音方式特征一致的制约条件[IDENT(Manner)]层级排列高于发音部位特征一致[IDENT(Place)]的制约条件,而发音部位特征一致制约条件排列又高于喉部特征一致[IDENT(Voicing / Aspiration)]这个忠实类制约条件。忠实类制约条件发音方式特征一致[DENT(Manner)]包含一组更具体的制约条件,即IDENT (±通音)、IDENT (±辅音)、IDENT (±响音)、IDENT (±连续音)、IDENT (±鼻音)。音段特征中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决定了相对于发音部位特征和喉部特征,一个音段的发音方式特征是最不容易丢失和被改变的。

(三)优选论的分析

首先,我们看一下爆破音在英语中是如何调整的。在英语的音段系统中,只存在清浊之间的对立(contrast),而不存在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送气与不送气仅在词首/s/之后呈互补分布(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如:peak,speak)。也就是说,送气与否不会造成语义上的混淆。相反,在普通话音段系统中,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呈对立分布而非互补分布,清浊之间的对立在普通话内不起作用。 因此,普通话中的送气清辅音在英语中无需调整就可以直接找到与其对等的送气清辅音[6]。对于汉语外来词中的不送气清辅音,在经过英语音系系统调整后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调整为英语的送气清辅音;另一种情况是调整为英语中不送气的浊音,但是却不会直接替换为与其音段特征完全一致的不送气的清辅音。原因在于英语的音段配置(phonotactics)不允许在音节首音(onset)上单独出现一个不送气的清辅音,除非出现在/s/后面,如 speak [spi:k]。 因而根据英语的音段配置,我们可以制定出一条标记性制约条件(I),并且这个标记性制约条件在英语音段系统对汉语外来形式进行调整时等级排列要高于忠实性制约条件,*Onset [-voiced, -aspirated]≫IDENT(Input-Output)。

(1) *Onset [-voiced, -aspirated]: 不送气清辅音不单独出现在音节首音位置上(A single voiceless unaspirated consonant never appears in onset position)。优选竞赛表2与表3演示了爆破音调整的优选过程:

表2 ph→ph的优选竞赛表( Tableau ph→ph)

表3 p→ph/b的优选竞赛表 ( Tableau p→ph/b)

对于汉语摩擦音的处理,/f,s/ 在英语的音段系统中存在对等的音段,所以无需调整直接替换即可。对于/,,/,在英语中不存在特征完全一致的音段,所以就要加以调整为/和对比(2)中给出的音段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特征,我们发现尽管调整后的音段在发音部位特征[±舌前音(anterior)]上会出现偏差(例如//→/s/),发音方式特征却得以保留, 除了// 被调整为发音方式特征与其不尽相同的/d?/([+连续音(continuant)] →[-连续音,+连续音])。

s:Manner [+连续音],Place [+舌前音]

那么发音部位特征调整后为何会出现偏差?为何部位特征与输入项不对等的候选项同样会成为优选项?基于Broselow的观察,在本族语对外来词的音系调整中,保持主要发音区域(Major Articulatory Region)上的一致要优先于一些更细节的部位特征的一致,更优先于喉部特征的一致[7]。主要的发音区域根据Spencer的定义包括[唇部(Labial)]-[舌冠(Coronal)]-[舌背(Dorsal)][8]。这一观察在苗瑞卿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音系调整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9]。基于Broselow观察,苗瑞卿制定了一条忠实类制约条件IDENT (Major Artic)。

(3) IDENT (Major Artic)。输出项音段要与输入项音段在主要发音区域上一致。该制约条件包含一系列具体的制约条件:IDENT [唇部], IDENT[舌冠]以及IDENT [舌背/ 喉音]。在英语对汉语辅音/,/的调整过程中,相关的制约条件为IDENT[舌冠],具体的调整过程如表4所示。

表4的优选竞赛表

在以上的分析中,爆破音和摩擦音都是简单的音段,即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特征都是单一赋值的。但对外来形式中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特征不是单一赋值的复杂音段来说,英语的音系系统又是如何对其进行调整的呢?普通话中的塞擦音 / ts,tsh; t,th/属于复杂音段,而塞擦音被认为包含[-连续音 amp; +连续音]两个发音方式特征,其中爆破音的发音方式为[-连续音],摩擦音为[+连续音] 。经过对比塞擦音与摩擦音的调整情况,发现两组音的调整类似。最后,汉语的塞擦音调整为英语的塞擦音。以/th,t/ 的调整为例,具体过程如竞赛优选表5、表6所示:

表6 t→的优选竞赛表( Tableau t→)

四、结 语

从以上对各类音段调整的优选论分析可以得出,英语音段系统对汉语外来形式的音系调整并非是任意的,调整的过程和结果是可预测的。各个语言的音段系统构成和特点是不同的,所以要辨认出本族语音段系统中不存在的音段及其特征并非易事。在英语对汉语外来语的语音形式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如果要调整的汉语音段存在于英语的音段系统中,那么就无需调整,直接替换即可;如果汉语外来语音段是英语所没有的,英语就会选择一个与汉语外来形式特征最接近的音段来替换。那么究竟哪一个音段是与外来形式最接近的?这与英语音系语法中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有关。忠实类制约条件要求最大可能地保留作为输入项的汉语外来形式的特征,而标记类制约条件要求输出项符合英语的音系语法和规则。最后,最低程度地改造过的符合英语音系语法的音段获胜,成为优选项。

[1] PARADIS C,LaCharitéD. Preservation and minimality in loanword adaptation [J].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97(33): 379-430.

[2] JACOBS H, GUSSENHOVEN C. Loan Phonology: Perception, Salience, the Lexicon and OT[M]//DEKKERS J. et al. (Eds).Optimality Theory: Phonology, Syntax, and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93-210.

[3] PRINCE A, SMOLENSKY P. Optimality Theory: 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 [M]. Oxford: Blackwell, 2004.

[4] SILVERMAN D. Multiple scansions in loanword phonology: evidence from cantonese [J]. Phonology, 1992(9):289-328.

[5] STERIADE D. The Phonology of Perceptibility Effects: The P-map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Constraint Organization [M].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CLA, 2002. http://www.linguistics.ucla.edu/people/steriade/papers/p-mapfor_phonology.doc.

[6] YIP M. Cantonese loanword phonology and optimality theory [J].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1993(2): 261-291.

[7] BROSELOW E. Perceptual and Grammatical Factors in Phoneme Substitution [A]. Paper presented at Phonological Similarity Workshop, LSA annual meeting 2001.

[8] SPENCER A. Phonology [M]. Blackwell: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6.

[9] RUIQING M. Loanword Adapt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Perceptual, Phonological and Sociolinguistic Factors [D].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paper, New York: Stony Brook University, 2005.

[责任编辑 毋爱君]

AnOTApproachtoConsonantalAdaptationsofChineseLoanwordsinEnglish

WANGXiao-pe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Phonological adaptations of loanwords can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phonology and phonetics between two languag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extensively examined the phonological adaptation of English loanwords in Chinese, while the phonological adaptation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 language has

less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Chinese loanwords and transliterations in English language,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Mandarin Chinese sources. An OT (Optimality Theory) perspective is taken to explain the consonantal adaptation of these loanwords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It is discovered that Chinese loanwords are not adapted into English phonology arbitrarily, but with systematicality and predictability. The ranking of constraints within English phonology determines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consonantal adaptations of Chinese loanwords, i.e., the constraints of Faithfulness require that the segmental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Chinese borrowed words is maximally preserved, while Markedness constraints require that the output produced must be in conformity with English phonology.

optimality theory; English;Chinese loanword; consonantal adaptation

2009-12-23

王晓培(1984-),女,河南新乡人,助教,主要从事形式语言学理论及应用研究。

E-mail:blanche1984@hpu.edu.cn

H035

A

1673-9779(2010)03-0350-06

猜你喜欢
音系本族语辅音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辅音连缀全接触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英语元音/e/的语音特征及其音系功能
奇台方言音系及其演变规律
再談梵漢對音與“借詞音系學”的幾個問題
南朝宋齊譯經對音的漢語音系初探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