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类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0-12-04 06:55:22孙双凌蒲淑萍
重庆医学 2010年18期
关键词:遗传病遗传学染色体

孙双凌,蒲淑萍

(1.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 400030;2.重庆医科大学 400016)

高职高专类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

孙双凌1,蒲淑萍2△

(1.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 400030;2.重庆医科大学 400016)

医学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是人类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近年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医学遗传学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探索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从个体水平探索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从家族或群体水平探索预防遗传病的策略。医学遗传学的进展带动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等的发展。在高职高专类医学院校,医学遗传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学科,是医学院校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但高职高专类医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层次不一,课时少等,教师如何选择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初探目的和意义

医学遗传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涉及数千种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目前,越来越多的疾病被证明与遗传因素有关,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多基因遗传病;肿瘤、分子病等遗传的原因。尤其是涉及到产前筛查以及儿科方面的许多染色体病和多基因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脊柱裂等。全球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医学遗传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并出现在各医学考试中。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中的“人类发育和遗传”大体相当于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内容[1]。对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探讨目前尚有一些研究,例如,遵循PBL(p 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始于1969年加拿大的麦克斯大学医学院,在几十年的探索运用中逐步展现了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2]。而高职高专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改革可以在借鉴PBL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 具体内容和实施手段

2.1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遗传学教材版本很多,必须在教材选编的基础上选定授课内容。高职高专类学生层次不一,学科课时时间少,我们选用了全国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张丽华主编的《医学遗传学基础》。我们将医学遗传学分为六个模块“医学遗传学的细胞与分子学基础、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药物肿瘤遗传及分子遗传病、遗传病的诊断与防治”。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是为基层医院和研究单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医疗卫生人才为主要目的,讲授的重点归根到底在于遗传病的分析和研究。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生物学,而且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同时开展了细胞生物学课程,因此在讲授医学遗传学时,应避免生物学知识点的重复,例如,引导学生自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学基础”,我们把重点放在三大遗传病——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的讲解上。选择重点内容学,教师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侧重点也应该不同[3],针对不同医学专业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修正了重、难点的细节。例如,临床、助产以及护理专业在此基础上适量地补充了遗传的优生优育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树立从事医学优生优育工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医学遗传病的认识和判断;检验专业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实验室的染色体分析内容,并适当增加了实验课时数。适当介绍医学遗传学新进展,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癌基因、抑癌基因及肿瘤遗传等,使学生认识到开设医学遗传学课程的重要性。

2.2 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相联系 医学遗传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水平、停留在实验室,医学遗传学课程不再只是医学基础课,而是与临床紧密联系的介于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4]。因此,临床病例示教与理论知识结合尤其必要。例如,讲解单基因遗传病,分析不完全显性遗传病,可举例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的临床案例,相关图片示教,一起和学生分析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的原因,使学生加深印象;再如,讲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先天性聋哑作为临床病例,分析系谱特点。利用古典文学小说《红楼梦》作为近亲婚配的典型事例,提高学生兴趣,并结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病的特点,利用系谱分析以及群体遗传学知识来估算近亲婚配的发病风险。在讲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R)病的时候,可利用血友病作为讲解实例,用趣味讲解方式让学生了解此病相关历史和发病概况。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知识查找相关资料,阅读大量文献,补充课堂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3 教与学互动,多样化、兴趣化 近年来随着教学的新方法、新观念的不断出现,医学遗传学教学得以蓬勃发展。(1)实验教学不仅能够验证遗传学理论,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因此,在拟定授课计划时增加了实验比例,安排了实验设计和操作,授课方式采用理论实践一体、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2)指导学生通过对患者进行家系调查,明确某些疾病的遗传方式、亲子代之间同时发病的可能性,以及亲代为表现正常但具有一定概率是携带者的可能情况下,子代患病的可能,为婚姻法中避免近亲婚配提供了实际基础,使学生对这一条文具有更加清楚的认识[6]。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绘制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估算发病风险。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趣味性。同时在本课程学生成绩考核进行了分段考核制度,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以加强学习效果。(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医学遗传学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而多媒体教学信息由文字、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组成,能直接给学生以更强烈的感官记忆。例如,在讲染色体病时,适当插入一些病例图片,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最后,要求学生充分合理利用互联网查遗传病相关资料,增加临床知识,开拓遗传学研究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医学遗传学热情。

3 结 语

高职高专类学校医学遗传学教育改革尚处于青涩阶段,但是,通过3年来的教育改革成果显示,优化教学内容,病例分析,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巩固了已学的遗传学知识。同时,此种教学方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为医疗基层培育了相关的实用人才,从而避免了学校学习与临床医学实践脱节。

[1]孙平楠,周小玲,刘戈飞,等.美国医师执照考试对我国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09,8(9): 1162.

[2]陈芳杰,李春义,孙秀菊,等.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 304.

[3]黄钢,宋敏,白云.密切联系医学实践,提高医学遗传学教学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 10(1):3.

[4]赵会全.美国临床遗传学进展[J].国际遗传学杂志, 2007,30(4):316.

[5]徐艳岩,杨明.面向临床的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530.

[6]李雅轩,赵昕,胡英考,等.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6):99.

book=9,ebook=80

10.3969/j.issn.1671-8348.2010.18.021

R394;G642.0

A 文献标识码:1671-8348(2010)18-2441-02

2010-02-25

2010-05-25)

△通讯作者,电话:13883390904;E-mail:pushuping@sina.com。

猜你喜欢
遗传病遗传学染色体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科学之谜(2019年3期)2019-03-28 10:29:44
新技术可诊断罕见遗传病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科学之谜(2018年8期)2018-09-29 11:06:46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能忍的人寿命长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表遗传学几个重要问题的述评
遗传(2014年3期)2014-02-28 20: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