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从芹 杨成平
(江苏省涟水县蚕桑技术指导站 223400)
小蚕共育是实行科学养蚕,保证蚕茧高产稳产增收的关键措施,小蚕共育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小蚕共育室要与化工、砖瓦、发电、化肥等厂矿以及常施农药的农田、果园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小蚕发生中毒损失。并应离开壮蚕室、上蔟室100m以上。
小蚕共育室面积由饲养数量决定,同时要建造与其面积相应的贮桑室、调桑室、附属室。共育室宜朝南,减少阳光直射。并设在房屋的东面,避免秋季太阳西晒。
共育前将共育室内外打扫干净,蚕具用洁净水清洗,使病原微生物完全暴露,便于药剂消毒。室内墙壁用20%新鲜石灰浆粉刷,地面如果是泥土的要刮去表层污泥,换上新土,室外的蚕沙、垃圾、杂草要认真清理。药物消毒时选用含有效氯稳定的消毒净、消杀精等广普性消毒药,做到配制准确,用量充足,喷洒全面,保湿适时,薰烟补消,保管密封,消后隔离。
小蚕共育期间,门前每天要换上新鲜石灰粉,室内配制洗手盆,消毒缸、蚕沙筐,做到踏灰入室,洗手给桑,弱小蚕、病死蚕入缸,蚕沙入筐,蚕沙及时运出共育室统一放于蚕沙坑处理。定期进行地面消毒,空气消毒,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整个共育过程中。
领种时密切注意蚕种安全,选择有空调装备的车辆,便于调节温湿度,避免强烈震动、闷热、日晒雨淋,防接触不良气体。蚕种入室前,共育室要先行加温,排除不良气体,然后降温至21.5℃,并用黑布遮光,保持室内黑暗。蚕种入室温度在摊卵的同时逐步升高温度,摊卵结束温度要达到24℃。第二天下午达25.5℃,收蚁时升至26.1℃,干湿差1~1.5℃。收蚁结束后,根据品种要求,达到饲养目的温度27.2~27.8℃。
共育室温湿度直接影响小蚕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小蚕饲养过程中,应在适温适湿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优良性状。根据小蚕生长发育特点,各龄蚕温湿度以 1龄27.2~27.8℃,85%~90%;2龄26.6~27.2℃,80%~85%;3龄26.1~26.6℃、75%~80%为宜。为保持桑叶新鲜,使蚕儿充分饱食,发育齐一,使用有孔薄膜。1龄采用上盖下垫四周折,2龄采用上盖下垫四周不折,3龄采用只盖不垫,同时适当注意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小蚕生长发育快,对叶质要求严,必须给予营养丰富,老嫩一致的适熟叶。收蚁当日用叶,应选择黄中带绿,枝梢顶芽下第2~3叶。1龄期选择嫩绿色,枝梢顶芽下的第3~4叶。2龄选择将转浓绿色,枝梢顶芽下的4~5叶。3龄选浓绿色,三眼叶饲喂。
小蚕生长发育快,活动范围小,感知距离短,应做好超前匀座,扩座。达到平、匀、适三个标准。平:每次扩座将蚕沙抖松摊平,便于给桑,减少伏 蚕,遗失蚕。匀:扩座时将蚕匾内各个部位的蚕头分布均匀,稀密一致。适:扩座面积与各龄期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生长发育相适应。1龄最大面积0.7~1m2,2龄1.7~2.2m2,3 龄 4~5m2,各龄期应在盛食期将蚕座面积扩至最大。蚕座面积稀密适当,利于蚕儿食尽食饱,蚕沙疏松、干燥、清洁,促进眠起整齐,增强小蚕体质,为养好大蚕打好基础。
蚕沙在蚕座中堆积过多,造成蚕座蒸热多湿,妨碍蚕的生理活动,利于病原体繁殖,增加病原传染机会。要养好小蚕,在小蚕饲养过程中必须适时除沙。由于小蚕期普遍采取防干育,给桑回数少,通常在1龄由于蚕沙薄,蚕体小,不除沙,以减少遗失蚕。2龄起、眠除各一次,3龄起、中、眠除各一次。另外每次加网除沙时,在饲喂两次蚕以后等小蚕全部爬上网后再除沙,并将除后蚕沙摊平摊薄,用桑叶在上面吸引一些被遗失的小蚕,尽量减少遗失蚕,保证足量的蚕头数,确保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