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 高海燕 陈胜利 王琴 罗素云
2007年9月至2009年l2月笔者以注射用炎琥宁、病毒唑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各150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系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全国统一诊断标准予以确诊;除外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家长不配合治疗者;所有病例检测大便轮状病毒均为阳性。所有病例均急性起病,病程最短0.5 d,最长10 d,平均2.4 d。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每日≥4次,均合并脱水,其中轻度脱水324例,中度脱水102例,重度脱水24例。随机分为三组,炎琥宁治疗组和病毒唑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150例。两组年龄及性别情况分别为:(1)炎琥宁治疗组,男96例,女54例,4~6个月龄21例,6个月~1岁43例,1~2岁58例,2~3岁28例;(2)病毒唑治疗组:男83例,女67例,4~6个月龄18例,6个月~1岁53例,1~2岁56例,2~3岁23例;(3)对照组:男87例,女63例,4~6个月龄22例,6个月~1岁51例,1~2岁48例,2~3岁29例。
1.2 主要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1)炎琥宁治疗组:发热122例,腹胀68例,肠鸣音活跃108例,C一反应蛋白(CRP)<1 mg/L 132例,CRP 1~8 mg/L 9例,CRP>8 mg/L 9例。血常规:WBC>10×10/L 25例,WBC<10×10/L 125例。大便常规:WBC少许(+)36例,WBC(-)114例,水样便71例,蛋花样便79例;(2)病毒唑治疗组:发热112例,腹胀55例,肠鸣音活跃124例,C-反应蛋白(CRP)<1 mg/L 119例,CRP 1~8 mg/L 21例,CRP>8 mg/L 10例。血常规:WBC>10×10/L 19例,WBC<10×10/L 131例。大便常规:WBC少许(+44例,WBC(-)106例,水样便86例,蛋花样便64例;(3)对照组:发热96例;腹胀86例;肠鸣音活跃115例;CRP<1 mg/L 122例,CRP 1~8 mg/L 19例,CRP>8 mg/L 9例;血常规:WBC>10×l0/L 16例,WBC<10×10/L 134例;大便常规:WBC少许(+)43例、WBC(-)107例,水样便79例,蛋花样便71例。三组资料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蒙脱石散剂、洛酸梭菌散剂,补液治疗及适当的饮食处理。炎琥宁治疗组加用注射炎琥宁,1次/d,8~10 mg/(kg·d),<6 个月龄按5 mg/(kg·d);病毒唑治疗组加用注射病毒唑,1次/d,10~15 mg/(kg·d),<6个月龄按8 mg/(kg·d)。
1.4 统计学方法 三组有效率比较用X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3 d内腹泻消失、脱水纠正、大便呈黄软便,大便≤2次/d,体温正常,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正常;(2)好转:3 d内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呈稀便,水分减少,大便≥4次/d,脱水明显好转,体温正常或低热,症状和体征改善,大便常规好转;(3)无效:3 d内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大便常规无好转。
2.2 结果(1)炎琥宁治疗组150例,痊愈98例,好转43例,无效9例,有效率94%;(2)病毒唑治疗组150例,痊愈88例,好转48例,无效14例,有效率90.67%;(3)对照组150例,痊愈49例,好转52例,无效49例,有效率67.33%。炎琥宁治疗组、病毒唑治疗组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10.50,P>0.01)。炎琥宁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10.50,P<0.01)。病毒唑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10.50,P <0.01)。
表1 三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我国北方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疾病,故曾称秋季腹泻,潜伏期1~3 d,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 d,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并常发生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自然病程3~8 d。至今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多用综合治疗。
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DNA及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变为鸟苷酸,使鸟嘌呤三磷酸化受阻,从而干扰病毒蛋白转录,阻止病毒的复制。我们采用病毒唑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价格低廉,是治疗本病较好的药物。
炎琥宁系植物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穿心莲内酯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及镇静作用;能对抗组胺或二甲苯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可促进中性粒细胞一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体液免疫功能,促进CD4、CD8水平的变化,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而临床病原学诊断实验和组织培养灭活试验显示本品对部分病毒有一定的灭活作用。采用炎琥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明显缩短病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价格稍贵,是治疗本病可选择的药物。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9-850.
[2]薛辛东.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0-268.
[3]张芸.病毒唑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3,10(4):26.
[4]刘建新,王一飞,李贵生.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的药理研究进展.中药材,2003,26(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