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于红,张志成,李大伟,邹曰坤,单毅,张毅
(海军总医院 ICU,北京100048)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应用于临床40多年以来,适应证越来越广泛,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近年在危重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的应用亦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就我院ICU自2008年1月以来35例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检查及治疗的效果、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探讨纤支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价值。
我院ICU病房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35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和治疗,共42次。男22例,女13例,年龄26~88岁(平均年龄64.7岁),气管切开23例,气管插管12例(经口气管插管11例,经鼻气管插管1例),其中肺部感染24例,肺挫伤1例,气管软化2例,肺不张4例,出血2例,肺部肿瘤1例,食道-支气管瘘1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APACHEII)评分为(20.2±4.8)分,机械通气时间为(13.2±10)天,在ICU住院时间为(19±14.8)天。所有纤支镜检查、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选本组患者,取仰卧位,Eagle4000多功能监护仪连续心电监护,经桡动脉置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西门子900C呼吸机,所有患者给予镇静中而不需要额外肌松,保留自主呼吸。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pres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PS 8~15cmH2O,FiO240%~80%,PEEP 4~24 cmH2O[(10.3±5.67)cmH2O]。按照纤支镜检查常规进行准备,纤支镜是OlympusP60,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操作均经带三通管与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导管内径不小于7mm,术前吸入氧浓度均调为100%,每次操作时间1~3 min, 或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严重低氧血症者,间断分次操作。术中若有活动出血, 则给予肾上腺素1 mg 或凝血酶200U局部喷洒[2]。
所进行42次纤支镜操作,成功41次,其中1例肺部感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插管内径7mm,术中因氧和急剧下降终止操作,操作成功率为97.6%。35例患者中34例完成纤支镜操作,占97.1%。
在所进行成功41次操作中,气管内支架置入术2例,成功率100%;4例肺不张患者行纤支镜检查,2例气管导管位置不当,予以调整,2例痰痂形成,予以吸出痰痂,当日、次日复查胸片见肺膨胀良好;1例肺部肿瘤经纤支镜检查、活检,明确诊断;食管-气管瘘1例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2例出血患者在纤支镜下局部喷洒肾上腺素1mg或凝血酶,成功止血。见表1。
表1 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情况表
本组的24例肺部感染患者中23例患者成功完成29次纤支镜操作,每例患者均行保护性毛刷行涂片和微生物培养,5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根据菌培养、药敏及临床治疗效果指导抗生素使用。
行纤支镜检查治疗术后即刻动脉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MAP不同程度降低,心率(heart rate,HR)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30min患者MAP、HR、SPO2恢复检查治疗前水平,见表2。
表2 纤支镜前后MAP、SPO2、HR的比较( ±s)
所行纤支镜诊断治疗均成功达到目的,单次操作时间1~3min,最长操作时间11min。在纤支镜检查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未见因该操作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支气管痉挛、心跳停止等并发症,仅1例肺部肿瘤活检见少量渗血,自行停止。
纤支镜在ICU 中的临床应用已有30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检查呼吸道病变、处理困难气道和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工具[3],ICU应配置能行急诊和择期检查的纤支镜设备[4],ICU医务人员应具备纤支镜技术[5],其应用主要包括:建立有效气道、对创伤患者检查有无气道损伤、对咯血患者检查出血的部位及局部止血、对气道分泌物蓄积堵塞管腔的清除、对下呼吸道感染提供良好的病源学诊断方法[6-7]。现结合我科使用情况,对纤支镜在ICU中应用价值讨论如下:
(1)纤支镜检查及治疗均为侵入性操作, 应意识到对ICU患者行纤支镜检查治疗的并发症要高于一般患者,检查过程和检查后,必须对患者进行连续多导生命体征监测[4]。对机械通气患者应采取积极措施(如提高吸氧浓度、纤支镜通过三通导管进入气管导管),保证检查治疗过程中经气管导管维持足够的通气和氧气。本文中接受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操作前均吸入纯氧,给予一定的氧储备,并保留自主呼吸,通气模式使用压力支持,保证足够的通气和氧和,提高操作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于机械通气时PEEP>14cmH2O、不能耐受分钟通气量的减少、检查治疗前依赖高浓度氧、气管套管<7.5mm的患者操作风险较大,本组患者中,1例肺部感染患者经鼻气管插管、PEEP 24cmH2O、FiO280%,因操作时氧和下降明显,终止操作。
(2)本组患者在进行纤支镜检查、治疗过程中,氧饱和度、氧分压、心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检查、治疗后一定时间恢复到操作前水平,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低氧血症、心率失常、低血压等。机械通气的低氧状态、心血管系统反应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本组病例在纤支镜操作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并将SpO2下降至88%作为暂停操作的标准,有效避免了低氧状态对患者的威胁,适当的镇静剂或表面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这种反应。血氧饱和度下降,可能由于:①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仪器本身体积阻塞作用至气道阻力增加,肺活量下降 ,一般认为在支气管镜检查中,氧分压将下降20mmHg[2];② 纤维支气管镜刺激支气管粘膜至咳嗽,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气道阻力增加;③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使肺内压下降,毛细血管流量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④ 患者情绪紧张,耗氧量增加[8-9]。血氧饱和度与心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心肌缺血、缺氧,心律失常几率增加,本组主要表现为心率下降,术后较短时间恢复术前水平。
(3)本组肺部感染的危重病患者,在经验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经纤支镜以保护性毛刷(PSB)或(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留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避免细菌污染,提高痰培养准确性、特异性,指导抗生素的使用。经纤支镜作痰菌培养结果的特异性高达80%~100%、敏感性达70%~90%,明显高于喉口取痰的准确性[10]。肺部感染和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诊断困难,正确诊断HAP依赖尸检结果或防污染毛刷或肺泡灌洗液标本的定量培养。病原学诊断通常需要下呼吸道培养,偶而也需要血液或胸腔积液培养。细菌培养的标本可来源于气管内吸引,保护性毛刷或肺泡灌洗液标本,细菌学诊断应用气管内吸引、支气管肺泡液( 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PSB标本定量培养的方法来诊断肺炎,判断病原学。超过阈值浓度的细菌生长用来定义和明确致病原。低于阈值浓度的细菌生长被看作定植或污染。细菌学诊断被用来决定是否开始抗生素治疗,哪种病原是致病菌,应该用何种抗生素治疗和是否继续治疗[11-13]。
(4)本组患者成功置入气管内支架术2例,成功率100%,气道支架的主要功能是维护气道通畅。支架置入的适应证包括缓解肿瘤或其它疾病引起的气道内在、外压性狭窄,封闭气道瘘以及支撑气管、支气管软化。支架治疗对气管或主要支气管疾病的疗效是肯定的;对涉及叶段或远端气管的气道疾病,效果较差[14]。文献报告在ICU纤支镜治疗后的肺复张率达63%~95%,本组中4例肺不张患者行纤支镜检查,2例气管导管位置不当,予以调整,2例痰痂形成,吸出痰痂,复查胸片见肺膨胀良好,1例肺部肿瘤经纤支镜检查、活检,明确诊断,食管-气管瘘1例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2例出血患者在纤支镜下局部药物,成功止血。因此,纤支镜在治疗肺部出血、肺部张、肿瘤诊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5]。纤支镜作为一种有创操作, 对于危重患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应意识到对ICU患者行纤支镜检查治疗的并发症要高于一般患者, 但操作熟练, 应用得当, 同时行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 做好抢救准备,其将会在ICU 患者的诊治中发挥重大作用[7]。
[1]韦英红.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近况[J].中国内镜杂志,1998,4(4):74-7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支气管镜学组.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3):134-135.
[3]李一耕.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7):389-391.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1):14-17.
[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6,18(7):387-388.
[6]Chennib H,Baslaim G. Bronchoscop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hest Surg Clin N Am,1996,6(2):349-361.
[7]祁绍艳,齐景宪,忽新刚.纤维支气管镜在ICU的临床应用7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3179-3180.
[8]张翔宇,樊海蓉,蒋欣,等.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呼吸道治疗效果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12):1242-1242.
[9]Yildiz P,Ozgül A,Yilmaz V,et al.Changes in oxygen satur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J].Chest,2002,121(3):1007-1008.
[10]张杰,张洪玉,翁心植.肺部感染的病源学诊断方法[J].中国内镜杂志,1998,4(6):60-63.
[11]O'Grady NP,Barie PS,Bartlett JG,et al.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of new fever in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s:2008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Crit Care Med,2008,36(4):1330-1349.
[12]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 Ventilator-associated, and 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2):388-416.
[13]Estella A,Monge MI,Pérez Fontaiña L,et al.Bronchoalveolar lavage for diagnosing pneumonia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Med Intensiva,2008,32(9):419-423.
[14]柳涛,蔡柏蔷.支气管镜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10): 790-793.
[15]俞森洋,张进川.支气管镜在治疗上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1994,31(3):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