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新校区建筑设计的风格与特色

2010-11-26 08:35何镜堂
关键词:南欧澳门大学岭南

黄 骏, 林 燕, 何镜堂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澳门大学新校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岛东部, 毗邻澳门, 处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 东与澳门一桥相通, 隔海相望, 是理想的校园选址。校园占地109余公顷, 学生规模为1万人, 建设总建筑面积约81.6万平方米。从2009年开始建设, 预计2012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该项目寄托了两地同胞热切的希望和憧憬, 对设计提出了超越一般功能要求的更高标准, 它不仅仅是将澳门大学发展成为一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国际性大学, 还在规划和建筑中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因此, 在它的规划设计理念中, 一方面传承我院多年来超过200所大学校园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 另一方面结合澳门地区的城市风貌、 建筑特色和教育办学理念, 系统地提出了建立多层次多中心的立体化、 书院式发展的生态、 人文校园的总体设计要求。[1]同时考虑到澳门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在建筑设计中提倡融合南欧和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 反映两地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创造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

文化的交融如何通过建筑的形式得以实现是一个大课题, 尤其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中西文化。因此, 在设计过程当中, 首先要解决的是找出相关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 而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通过在澳门当地细致的实地考察以及对港澳地区办学特色的深入了解, 再结合我们多年来对岭南建筑的研究, 归纳出南欧和岭南建筑的结合点, 并且成功地实现在建筑设计当中。本文的图片来源于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建筑设计文本, 该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项目负责人及主创人员: 何镜堂, 黄骏, 林燕等。

一、 设计理念的内在机制

两种建筑风格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拼接或重叠, 需要认真理清各自的风格特征和内在机理, 找出相互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做到求同存异, 方能真正实现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

(一)南欧和岭南建筑的共同点

南欧和岭南建筑所处的区域有较为相似的气候条件, 因此, 两者对建筑空间的理解和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比较强调建筑的通风和采光, 采用较为开放的建筑布局模式。

近代岭南建筑长期受到外来建筑文化, 尤其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因此, 两者在比例、 尺度等建筑形体方面的评价标准很接近, 相互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建筑比例差距, 具备风格融合的基础条件。

气候、 地域条件的相似还决定了南欧和岭南建筑的体量关系与形体组合模式非常接近, 所以, 两者的建筑布局方式不会有本质的区别, 掌握了其中的设计手法还能够同时体现两者共同的特色。

澳门的南欧建筑和岭南地区的建筑都是从平民生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的功能需要造就了相近的审美标准, 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和拘束, 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南欧和岭南建筑的差异性

岭南建筑的风格来自多种文化的交融, 对形式有很广阔的包容性, 只要能够体现其建筑内涵和空间特色的建筑形式都可以称之为岭南建筑。而南欧建筑则不然, 相对而言比较重视自身特有的建筑符号和比例关系, 设计手法也会比较固定。

南欧建筑延续了欧洲建筑风格的传统特征, 比较重视对称和轴线, 审美上更加倾向于稳重的体量关系; 而岭南建筑的制约则相对少很多, 只有构图比例均衡即可, 形式层面的限制不多。

岭南建筑除了吸收西方建筑文化的特点以外, 还具有浓郁的地域性、 文化性特色。岭南建筑从传统园林空间中的亭、 台、 楼、 阁、 廊到建筑的门、 窗、 檐口、 屋脊等构件, 都能够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我国传统建筑的神韵。同理, 南欧建筑也是体现它自身的地域性特色的, 两者之间必然会存在风格上的差异。

两地人民生活方式的差异,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的空间形式。东方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岭南建筑的形式相对比较内敛, 而南欧建筑的形式和西方文化也是相通的, 体现更多的开放性。

二、 融入南欧风格的设计特色

(一)空间特色的融合

两者空间特色的相似性决定了空间设计的出发点。首先, 通过架空层、 连廊、 骑楼、 平台和空中花园等灰空间设计手法呼应岭南建筑和南欧建筑共同追求的“通”和“透”的空间品质。[2]然后在此基础上, 融合南欧建筑庭院的设计特色, 将“凹”形回廊、 轴线对称的规则水体、 整齐布局的绿化等南欧式园林布置手法融合在错落有致、 步移景异的岭南园林中,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空间特色。因为两种风格的融合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层次当中, 相互间有分有合、 有主有次, 所以能够协调地形成有机的空间整体, 如图1、 图2。

图1 教学楼庭园景观透视图

图2 学院楼庭园景透视图

(二)建筑形体特色的融合

岭南建筑和南欧建筑的形体特征差异不大, 但是在组合方面更加趋于灵活, 受到建筑形式的制约相对南欧建筑较为古典的形体特征而言会少一些。因此, 设计中既充分发挥了岭南建筑形体组合灵活多样的特色, 使建筑的体形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感和空间变化, 又借鉴了南欧建筑较为沉稳的形体表现手法, 将历史的厚重和深度展现出来。各个教学和学院组团的建筑形体布局都遵循这个原则, 在稳重、 大气的总体基调上, 又不失灵活的组合方式, 体现富有节奏感的建筑群体之美, 如图3、 图4。

图3 图书馆正立面透视图

图4 文化交流中心东立面透视图

(三)建筑比例特色的融合

澳门的南欧建筑非常重视竖向三段式、 横向五段式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在吸收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岭南建筑当中表现得也很明显。因此, 各个不同组团的建筑虽然拥有各自的特色, 分段手法也各有差异, 但是整体上都符合古典主义美学的构图原则和比例特点, 立面的层次关系也是异曲同工。这样, 整个校园的建筑风格就稳定和统一起来了, 如图5。

图5 学院楼东南面透视图

(四)建筑细部特色的融合

从门、 窗、 廊、 柱、 檐到屋顶、 女儿墙和栏杆, 南欧建筑的细部做法是非常丰富的, 岭南建筑也曾经借鉴过其中不少元素。考虑到教学建筑朴素的性格特征以及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强调对建筑细部内在神韵的抽象传承, 提倡用现代设计手法诠释古典细部元素, 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照搬照套, 如图6。

图6 文化交流中心内庭景观透视图

(五)建筑色彩特色的融合

南欧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 可谓不拘一格, 红色、 绿色、 粉色、 黄色这类鲜艳和亮丽的颜色都大胆地使用在墙身、 屋顶和门窗等主体建筑构件当中。虽然岭南建筑当中也不乏此类例子, 但是考虑到教学建筑含蓄内敛的特点, 因此我们在实践当中以南欧建筑常用色中较为浅调的色彩作为主体用色, 鲜艳明快的特征色彩则选择性地运用在部分体现特色的位置上作为亮点和标志, 以表现建筑的鲜明性格, 如图7。

图7 学生活动中心鸟瞰透视图

澳门大学的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满足教学建筑要求那么简单, 它应该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产物, 其内涵应该寄托着两地人民深厚的同胞情谊, 体现着文化的交融和时代的变迁。因此, 我们在设计中融入南欧建筑的神韵, 将地域性、 文化性和时代性的意义赋予其中, 创新性地发掘岭南建筑的精髓, 形成了全新的建筑风格。

这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在澳门大学建筑中的实践运用, 获得了各方很好的反响, 均认为可以充分体现澳门大学独特的性格特征和人文环境, 将文化的交融通过建筑形象深刻地展示出来。同时, 也为我院校园建筑理论在文化融合方面的研究增添了宝贵的素材和理论积淀。

参考文献:

[1] 何镜堂. 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 [J]. 新建筑, 2002(4): 5-7.

[2] 何镜堂, 郭卫宏, 吴中平, 等. 广州大学城组团二规划与建筑设计—交融共享、 亲近自然、 有机和谐 [J]. 建筑学报, 2005(3): 65-68.

猜你喜欢
南欧澳门大学岭南
“苏澳亭”在澳门大学落成揭幕 再添打卡新地标 苏澳携手促融合
忆岭南
不同浓度镉处理对南欧大戟生长及镉富集的影响*
雨岭南
论宇文所安咏史怀古诗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治史经验与方法——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访谈录
澳门大学向王安忆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欧阳予倩:“共说南欧比北梅”
不辞长作岭南人
老挝南欧江六级水电站水轮机控制系统的选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