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芳王鸿章 方 毅谢学军 罗俊雄陈 娟
2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生
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患者,男,26岁,未婚,因“左眼下方视物遮挡5小时,加重4小时”于2009年12月27日急来我院眼科就诊。 患者半年前因左眼上方视物遮挡2天来我院诊断为左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下支),当时左眼矫正视力0.8,眼底检查视网膜下半侧呈灰白色水肿,视野检查示上方视野缺损,(如图1-3),经扩张血管、溶栓、降眼压、吸氧及活血化瘀中药等治疗后,患者自觉遮挡感减轻,出院时左眼视力可矫正至1.0;此次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下方视物遮挡来我院。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9。右眼前后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瞳孔直径3.5mm,对光反射稍显迟钝,晶状体及玻璃体透明。视盘边界清楚,色泽正常,颞上支动脉近视盘处远端视网膜呈扇形灰白色水肿区,未累及黄斑区,视网膜下支动脉细且包有白鞘,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图4)。双眼眼压正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左眼视网膜鼻上支动脉一小分支、颞上支动脉第二分支处及其后见多个高荧光点(阻塞点),在阻塞点远端的动静脉充盈明显迟缓;黄斑结构正常;颞下及鼻下支动脉荧光充盈未见迟缓;视盘未见异常改变(图5)。视野检查上方及下方呈象限性及弓形缺损(图6)。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等病史;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0.6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4mmol/L,载脂蛋白A 0.77g/L。
入院后予阿托品1.0mg球后注射,每日1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每日3次,口服甲钴胺0.5mg,每日3次,地塞米松5mg+维生素C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予低流量间断吸氧。次日增加胞二磷胆碱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及降眼压等治疗。同时转入血管外科,转入后继续用药同前,且立即予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左眼动脉造影术,示两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管腔通畅、管壁光滑,左侧眼动脉较对侧变细,术后染色稍淡。术中眼动脉内注入罂粟碱稀释液5mg,尿激酶稀释液17万u。第3日眼科会诊,左眼视力0.9,患者自诉遮挡感有所减轻,查左眼底可见视网膜灰白水肿未加重,再次行FFA显示颞上、鼻上支动脉充盈迟缓较前减轻。30日患者自行离院。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发病率约为1/5000。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青年人很少见〔1〕。但血管的舒缩神经兴奋性异常或血管反射性痉挛,也可导致年轻人发生本病。筛板和视网膜血管分叉处是阻塞的好发部位,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可发生于视网膜动脉各个大小分支,尤以颞上支分支动脉阻塞多见。其病因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相似,多为栓塞、动脉壁改变与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或这些不同因素的综合。临床上,多数患者难以肯定其发病的确切生理、病理机制〔2〕。其临床表现为受累的动脉变细窄,相应的静脉略细,沿血管分布区视网膜相应区域呈乳白色混浊水肿,若累及黄斑区血循环供应,可见“樱桃红”斑,2~3周后水肿可慢慢吸收,阻塞动脉变细,并有白鞘。FFA检查可见血管充盈迟缓、动脉充盈前锋、动脉逆行灌注、动脉阻塞点及其附近管壁着染荧光、渗漏等改变,水肿消退后,血管造影可正常。视野可见象限性缺损或弓形暗点,多为永久性。
本例年轻患者半年前左眼视网膜颞下、鼻下支动脉多个分支发生阻塞,半年后患者同一眼视网膜颞上、鼻上支动脉近视盘多处分支又发生阻塞。半年时间内两次发生左眼多发性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且两次发生的部位不同实属罕见。此病急性期治疗应在发作24小时内进行,如就诊、抢救不及时可最终造成不可逆的视力、视野丧失。本患者第一次发病未予重视,发病两天后才就诊,视野出现永久性缺损。因此就诊及时及积极查找原因,及时进行全身情况的检查以及综合治疗十分关键。
1李凤鸣.眼科全书[M].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22-2223.
2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