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勇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4)
浅谈高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设计及推进策略
杨泽勇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4)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在高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设计原则、内容及推进策略。
高师学生;职业生涯目标;推进策略
1.职业生涯知识严重缺乏。在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职业生涯教育已深入到大、中、小学及普通居民之中,连小学都有课程,可以说普及面相当广。反观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还非常缺乏,对于大学生来讲,更是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远还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及初中阶段几乎还是空白。所以,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
2.职业目标模糊。高师院校是“师”字号学校,办学特点是教师教育特色显著。作为高师院校学生,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与“师”字密切相关。但是,相当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理想是什么,今后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职业,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其实,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最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的是中小学生。他们初中的时候,奋斗目标是进入重点中学,高中的时候奋斗目标是考上大学,而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就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我,不知道怎样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自然学习上缺乏动力。
3.缺乏恒心、毅力与坚持。在就业难的形势下,一份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代替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部分学生因此而“看破红尘”,不愿意、也不懂得去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理想,认真地规划自己美好的大学生活。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认为:“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需要学习‘经营、管理自己’,他们要懂得将自己放在最能有所贡献的地方,并努力发挥自己的所长。”正是由于同学们没有很好地“经营、管理自己”,更缺乏恒心、毅力与坚持,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就难上加难了。
4.从众心理严重。从众(comfol"mity)又被称为遵从,它指的是个体因受到团体的某种影响和压力,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和立场而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趋向于与团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普遍存在“四多”现象:一是申请入党的人特别多,有的班级比例达到100%;二是想考研的特别多,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把考研作为目标的占80%以上;三是挤时间上网的特别多,大二、大三年级最为突出;四是恋爱的特别多。
1.高师学生目标设计应遵循的四个原则。第一,与职业理想相结合的原则。职业理想在人们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作用,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选择某种职业,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理想为出发点的。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确的,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更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职业规划从自我认识开始,然后才能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并确定怎样达到这些目标以及考察目标是否实现。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与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挖掘更多的潜在机会,避免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错误。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点。一是客观性。心理学认为,人在进行自我评估过程中,存在刻意回避自我不足以及不利于自身发展客观条件的潜意识,因此,职业规划的自我评估,应有意识地避免。二是要理性。人的大多数决定过程是先由情感决定,然后用理智去证实,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避免盲目性。第三,一致性原则。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目标,但是,大多数人没有不断复习和想象自己的目标直到它深深印入潜意识,也没有将实践目标的活动转化为习惯,缺乏一致性,自然成就不明显。第四,分解目标原则。职业生涯目标设计,应是一生的发展规划,包括长期的、中期的、短期的,也可以是二十年的、十年的、大学四年的。但是,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期、分阶段地实施,因此,要帮助学生学会分解目标,学会循序渐近,这就需要把握好目标分解原则。
2.高师学生目标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是总体目标,也就是人生目标。作为一个大学生,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取得什么成就?想成为哪一方面的佼佼者?必须思考,也必须有一个结论。因此,总体目标是方向性的问题,必须解决好。二是分期目标。学生根据个人素质、家庭与社会环境条件确立人生目标之后,必须通过目标分解,分化成符合现实和组织需要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中国有句古语:“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让学生将目标建立在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责任感之上。三是大学四年目标规划。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还在于引导学生为职业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此而付诸行动与努力。因此,四年的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学习、科技创新、素质拓展、社会实践、身心健康等内容。
1.强化指导。高师院校应通过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建设的力度来强化指导,条件许可的学校,还可以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建设,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队伍奠定基础。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还应该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开发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实践活动、模拟实战等课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更多地采取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来增强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为依托,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统筹与协调。在指导过程中,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
2.分阶段教育。按照西方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个人的职业心理在童年时代就开始逐步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职业心理也会发生变化。职业生涯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尽管每个人从事的具体职业各不相同,但在相同的年龄阶段往往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职业特征、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任务。且职业生涯是一个人长期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人有着不同的职业需求和人生追求。为此,必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阶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按照三个阶段来进行:一是新生年级的教育。重点是帮助学生制定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强调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设计、大学四年的整体规划。二是目标修正与调整阶段的教育。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重点是引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进行目标的修正与调整。三是实践教育。这是检验成果的一个环节,应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
3.教师参与。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是关键。虽然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但我们可以邀请有这方面专长的教师参与。当然,之前可以进行系统的培训,让教师们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丰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在经历了刚进大学的喜悦和兴奋之后,初期的迷茫在所难免,因此,在强化教育的同时,应该邀请对学生情况比较熟悉和了解的专任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4.学生自我完善。学校和教师只是外部的因素,内在动力还在于学生自己,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成才动因,让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自我完善的最好方式是在认识与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与方法,并在大学四年中按照自己的职业目标设计,从各方面提高自己,为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储备。
[1]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5-10-26.
[2]关勇.简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5(4).
[3]鲍立刚.不同类别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Jl.中国人才,2005(4).
[4]章达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5]周凯.近六成学生对就业“没想清楚”[N].中国青年报,2005-12-23.
G658.3
A
2010-04-23
杨泽勇(1965-),男,四川乐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1001-8794(2010)12-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