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叶青,任 征
(西南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农村成人文化教育调查报告
——以重庆市北碚区建国以来成人文化教育为例
罗叶青,任 征
(西南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加强农村成人的文化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手段。笔者就重庆市北碚区建国以来成人文化教育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成人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文章在总结成人文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农村;成人文化教育;问题;对策
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村成人文化教育的现状,调研组对农村成人文化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及分析研究。本次调研主要通过访谈的形式,具体了解:(1)解放后农村成人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2)各年龄段成年人的基本文化素质现状;(3)农村成年人对文化教育的具体需求。通过调查研究,根据现状与需求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本调研组主要围绕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的两个村建国以来成人教育的实施情况展开了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采取访谈方式,即先与村干部进行访谈,对本村各方面基本情况有宏观上的了解,再针对农村成人教育问题,随机选取各年龄段村民代表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具体做法是:(1)通过座谈的形式,从每村村干部那里了解本村的人口、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数据;(2)在宏观了解的基础上,由村干部带领调研组成员随机走访各年龄段的村民,了解农民具体的受教育情况。本次调研,总体上反映出了重庆市农村成人文化教育实施的基本情况。
澄江镇位于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北碚区的北大门和物资集聚地。此次选取调研的两个村是澄江镇的两个下属村,其中甲村位于澄江镇的北部,离镇中心较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济以农业(种植、养殖)收入为主,另有村办企业,还有部分村民外出务工。该村成人文化程度:16—50岁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壮年中,初中及以上人口占60%,小学毕业的占10%;50—60岁的人口中,纯文盲几乎没有,半文盲有100多人。该村成人文化教育的基本形式及情况如下:(1)扫盲活动:50、70、80年代村内办过夜校,而且在1997、1998年曾办过扫盲班。教育成果为:50年代扫除文盲约占全部文盲的60%—70%,70、80年代扫除文盲约占全部文盲的15%左右;(2)农业技术教育:基本方式是采取村民集中,请农委专家讲座,同时进行现场指导等。另外,村里的农技员还经常对村民进行具体指导;(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村和社(生产队)为单位组织学习,村里的党员、干部、生产队的代表为主要的学习群体。村民学习以生产队召集,村干部下去宣传讲解党的政策方针以及新农村建设和村里的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知识为主要形式。
乙村地处北碚区偏僻地带,与城镇距离较远,地势以丘陵、山地为主,海拔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全村共2006人。该村经济主要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无村办企业。该村成人文化程度:16—50岁年龄段,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70%;文盲、半文盲约占全村10%;其中一字不识的约占文盲、半文盲人数的10%。该村成人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1)扫盲活动:解放后一直到80年代陆续办过扫盲班,扫盲对象主要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错过了上学年龄的人,大部分学生脱盲,效果较好。1993、1994年全村再次开办扫盲班,由于人口流失严重,当时全村只有1400多人,扫盲班按照年龄段和文盲程度分班,有30至40人参加,脱盲效果不是太理想;(2)群众教育情况:组织教育宣传、党群座谈、干部下乡等。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如新农合、新农村建设、城乡养老保险政策等;(3)文化活动:由于场地限制,开展较少,本村没有开办图书角;(4)农业技术活动:镇上农林技术服务中心根据村里需求派人下乡,进行技术指导,或者村内选派村民参加农民工就业培训等。
虽然我国建国以来在扫盲与农村成人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现在扫盲和其他层次的农村成人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部分地方的领导不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缺乏经费,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弄虚作假,各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1]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调研的基本资料中可以看出当前农村成人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村成人文化教育目标、内容、形式等过于分散。虽然农村在改革开放以前多次实行扫盲教育,之后随着农民工队伍的逐渐壮大,又多重视技术教育和培训,但没有一个长效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农村成人教育只重视对知识的学习和一般技能的培养,较少能针对当地的需求对农民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例如在调研中发现两村都曾在80年代组织过西瓜种植的培训,但经过实验后发现当地土壤不太适合西瓜的种植,以至最后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农村农闲之时,村里多剩下60岁以上的老人与没有成年的儿童,年龄断层问题特别严重,各个年龄阶段之间缺少互动,农村生活缺乏生机与活力。年龄层多为“两头大,中间小”,给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农村村民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成为农村成人教育实施中的阻碍因素之一。
主要问题有:(1)农村成人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多是依据现实情况短时间开展教育,也缺少有效的评估机制,致使农村成人教育效率低下;(2)农村文化教育内容枯燥,教育形式单一;(3)农村成人文化教育形式化严重。如村内农家书屋的建立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或者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一些种植业的相关培训则多是一天、两天的集中学习,后续指导跟不上;(4)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有些地方还存在空白,缺少网络硬件设施和掌握网络技术知识的人才。
农民是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没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参与,就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2]所以,农村的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要围绕农民,教农民之所需。在农村,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对教育的认识和需求是不一样的。对老年人来说,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下降。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应多以娱乐与消遣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成立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开展老年文化教育活动;在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在农闲之时外出打工,农民“打工大军”有逐年增长之势。因此,对青壮年应加强文化与实用性技术的学习和指导以及自身维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农村应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以确保青少年能在正规学校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对职业技术知识和信息网络知识的学习也很重要。
针对农村居民居住过于分散的现实,一些偏远农村的农民即使有强烈的学习意愿,但受到地理环境、时间等方面的制约,无法正常地进行学习和培训,从而影响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展。同时技术下乡入户也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技术入村需要繁琐的层层申报、派遣技术人员等方式,时间周期较长。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在信息网络普及的当下,可实施网络信息入村,将最新的信息资讯和知识技能传入农村,使农民能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资讯。信息入村还能开阔农民的眼界,丰富农民的知识,满足农民对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不同需求,方便农民的自主学习。另外,政府还应通过财政补助、贴息、奖励等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农村成人教育,逐步形成政府和社会力量推动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农村成人教育。[3]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式下,高等院校的服务职能应辐射至农村,为农村成人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关注与帮助。在此次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成员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发现离村最近的西南师范学院在建国以来开展的一系列成人扫盲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曾在50、60、80年代派学生在节假日进村组织农民的文化学习。但近些年来这样的活动却基本没有再开展起来。所以,高等院校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上应加强其服务职能。
农村是农民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是农民的“根”。就根本而言,农村成人教育应立足农村,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助一臂之力。以本次调查的两村为例,这两个村地处丘陵地带,依山傍水,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林业用地。鉴于此,在村民的教育中可适当涉及渔业、桑蚕的养殖和果树培植等一些经济适用、受农民欢迎的技术知识。农村成人教育不单单是让农民“走出去”,而应让农民“留下来”,让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走进来”。让更多的人对农村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希望,从而认识农村、关注农村和建设农村。
农村成人文化教育在立足农村的前提下,本着 “农民为本”的原则,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和根本利益出发,“教农民之所急,授农民之所需”。不论是针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还是在家种田的“纯农民”,农村成人教育都应密切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构建以“本土”为主导的新型农村成人教育。
[1]廖其发主编.当代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回眸与前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9.
[2]廖其发主编.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社,2006:338.
[3]罗新茂.论当前农村成教的现状、重点与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06(5):211-919.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有效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dga090151)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Adult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The adult culture education in Chongqing Beibei distri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our coun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LUO Ye-qing,REN Zheng
The strengthening of rural adult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also is a key instrument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The author has carried out thorough and careful investigation on the adult culture education in Chongqing Beibei distri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our country,and understoo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ural adult culture education.This article analyses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f adult culture education,and proposes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rural adult education development.
rural area;adult educ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G725
A
2009-12-07
罗叶青(1984-),女,湖南娄底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任征(1979-),女,河南焦作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研究。
1001-8794(2010)09-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