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农民工再发展问题研究

2010-11-26 13:51:09杨丽波陈元琳
成人教育 2010年9期
关键词:农民工农村发展

杨丽波,赵%玲,陈元琳

(大庆石油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318)

回流农民工再发展问题研究

杨丽波,赵%玲,陈元琳

(大庆石油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318)

由于新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农民工从城市回流农村。回流农民工有其自身优势和特点,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和人力资本开发,他们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是城市化进程的促进者。通过对回流农民工再发展的深入分析,提出回流农民工再发展路径。

回流农民工;再发展;人力资本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重要经济问题,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是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必然要经过农民非农业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大规模跨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社会现象,但中间也出现回流现象。而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全国1.3亿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共计有2000万农民工回流返乡。[1]为什么出现回流现象?回流后农民工最需要什么?如何支持回流农民工的再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回流农民工分析

回流是人口与劳动力流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城市化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的流动都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人口流动过程,只要有人口和劳动力的正向流动存在,就必然会有不同程度反向流动的出现。农民工作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口中的特殊群体,从农村流向城市,又基于各种原因从城市返回乡村。打工农民从城市返回乡村的现象被称做农民工回流。

(一)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分析

1.新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产生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社会结构转型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两个方面。从经济结构层面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技术创新加快,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过去,我国主要采取低成本制造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但它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部分。由于高端产业发展的严重不足,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升级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乏力以及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业倾向等问题,对农民工的就业都产生十分不利影响。另外,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农民工返乡回流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不少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电子、鞋业等劳动密集型和外贸出口型企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高,订单减少,产品出现滞销,而且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自身周期调整的压力等原因,出现半停产、停产、关闭、破产等状况,导致部分农民工工作降薪或歇岗甚至失业。

2.优惠的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党中央陆续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提出扩大农业产业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的建议,使得农村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特别是新的粮食收购政策和在农村实施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具有较强吸引力,使他们看到返乡发展的希望。

3.个人因素

由于一些个人自身因素,很多农民工选择离开城市回乡。有些农民返乡是年龄较大或技能偏低,在市场竞争中已不具备竞争优势,再加之这部分农民工父母年龄较大,而下一代子女也需要照顾等,出于这些生活压力,迫使这些农民工做出返乡的决定。有些个别农民工在城市积累了一定资本或学到一定技术,返乡是为了创业,实现人生价值。也有些农民工处于婚丧嫁娶等特殊情况而返乡。

(二)回流农民工的特点

1.以中年人为主且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在回流农民工中,文化程度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的返乡农民工分别占2.4%、14.8%、65.8%、11.1%、4%和2%,其中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占到82.9%。[2]

2.普工返乡的多,技工返乡的少

据调查,很多回流农民工没有一技之长,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居多。回流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建筑、宾馆、餐饮、金融等行业。其中,从事制造业的人数最多,超过半数的回流农民工从事电子加工、服装加工、玩具加工和制鞋业等加工行业,从事采矿和建筑业的其次。[3]

3.返乡调整的多,返乡创业的少

返乡农民工中积累了一定资金、返乡创业的人少。一方面,由于缺乏资金和社会资本,很多农民即使想创业,也无法真正实现创业。另一方面,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的经验,很多返乡回流人员只是暂时回到农村进行调整,等待时机继续外出打工。

4.见多识广,较易接受新思想

很多农民工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打工,受这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比较能接受新思想、新的生活方式。

二、回流农民工的再发展研究的意义

解决好回流农民工的再发展问题是我国一项重要民生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一)回流农民工再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

人力资本对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回流农民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一定技能的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自己的草根阶层的作用,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舒尔茨在长期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促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不是土地、劳力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他提出“由于失业使工人所掌握的技能会受到损害,当劳力处于闲置状态时,人力便会退化。”[4]如果不关注回流农民工再发展,不继续开发他们的潜力,势必造成他们人力的退化。因此,为了回流农民工的再发展,必须对其进行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与人力资本开发。

(二)回流农民工再发展有利于回流农民工再就业

回流农民工中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缺少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从事高体力、低技能工作,他们的就业非常容易受经济形势所影响,这部分回流农民工如果想再就业必须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当然,回流农民工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有其自身的优势,他们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纽带,在打工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知识和技能还不能满足再就业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开发潜能,促进其个人再发展、再就业。

(三)回流农民工再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

农民工回流直接影响收入水平,这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变得更加不利。而且,农村文化断层、出行交通不便、公共卫生服务缺失、商业环境落后等,使得见过外面世界的农民工尤其是青壮年农民工不适应农村生活。城市生活使他们经历了个人的社会化,在心理和生活方式上适应了城市生活。加之,长期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技能反显不足。如果不及时有效对回流农民工加以培训和指导,他们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回流农民工再发展关系到农民工较高收入水平的维持,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未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力数量与质量上比较优势的可持续。

(四)回流农民工再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技术上看,回流农民工已适应工作的需要而具备一定的技术,甚至已成为某一方面的技术能手。回流农民工对当地的农业、工业都是一次人力资源的补充,对当地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从资金方面看,由于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很多人已积累起一笔不小的财富,这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扩大内需也将起到一定作用。从社会资本方面,比起呆在家里的人,外出务工人员具有更广的血缘、业缘、地缘交际网,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从发展上看,经过了发达地区先进思想的洗礼,活跃了思维、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有效带动发展思路、方法的创新,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回流农民工再发展的路径

(一)根据需求,分层次开展人力资本开发和投资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通过知识、技能、体力来体现其价值,必须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才能有效形成。在《论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他指出“农民向工业的转移,需要相当数量的投资”。[5]劳动力素质越高,就业竞争力越强,就业机会就越多。因此,为了提高回流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再就业资本,需要分层次对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和投资,提高人力资本质量,降低返乡流动引起的成本损耗,增强其再求职、再就业的竞争力,提高职业成功的概率。对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回流农民工,要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分产业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使其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尽快成长为农业生产能手。对于选择回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创业培训,给予指导,帮助农民工选择创业项目。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搞好服务。对愿意去城市打工的人员进行职业发展分析,提供技术含量高、就业前景好的技能培训。通过分层次人力资本开发和投资,加速回流农民工的转型,使他们迅速转型为现代农民、自主创业者、高技能型人才、城市化进程的促进者。

(二)职业学院要提高培训的效能,力争培训内容与回流农民工所需有效对接

职业院校的自身特点和使命,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提高回流农民工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工作。职业院校要根据回流农民工的知识文化水平、工作经历,在保证授课质量的前提下,实行适合返乡农民工特点的教育方式。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文凭发放等方面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时调整办学方针和办学思路。本着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主题,实现与回流农民工职业发展的有效对接,真正为回流农民工的再发展服务。

(三)建立社会伙伴关系促进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再发展

建立由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社会保障部门、农民工组成的社会伙伴关系。建立一种多向性、多层面的合作,彼此分享资源;建设互相促进的,稳定和诚信的关系,为回流农民工拓展社会资本和提供学习支持。“社会伙伴关系”(Social Partnership)是西方国家为了协调社会利益集团之间关系所采用的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或范畴。最初,社会伙伴关系是指“由政府、公共机构、私营机构和社会团体形成的战略联盟,这个联盟是有助于建立具有创新性的、解决当地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必须有利于当地人民,有助于地方机构的协作”。[6]为促进农民工再发展而建立的社会伙伴关系,有效地调节了雇主和雇员的关系,使农民工在与企业、雇主对话中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能够明晰努力的方向。同时,通过伙伴,回流农民工获得新的社会资本,是其再就业有效的信息来源。在这种社会伙伴关系中,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制定远景规划,切实解决好回流农民工的再发展问题。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体系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仅仅依靠传统的方式难于满足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需要。远程教育具有跨时空、资源共享和整合的特点,可以高效地满足农村职业教育的要求。各级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培训机构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培养新型农民的组织保证机制,使培养新型农民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落实。[7]同时,针对农民工需求,通过远程教育网、远程教育频道以及各级终端站点远程教育信息发布平台,适时发布相关用工信息、创业资讯,为农民工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帮助和扶持回流农民工的政策措施。

回流农民工的再发展,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的职业教育。通过对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开发、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政策扶持,促进农民工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1][3]国家统计局.返乡农民工呈现四大特点[J].当代中国人口,2009(1):39-40.

[2]农民工返乡回流工作的特点及创业对策[EB/OL].http://www.jinrong.oinsite.cn/_d26939544 1.htm.

[4][5]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l990:13-14.

[6]Terri Seddon,Stephen Billett.Susmimng effective social partnerships [EB/OL].http://www.ncver.edu.au/research/proj/nr05004.pdf.

[7]杨丽波.国外远程职业教育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8(8):121-124.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远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为11544016)

On the Redevelopment of Reflow Peasant-workers

YANG Li-bo,ZHAO Ling,CHEN Yuan-li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Daqing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318,China)

Due to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and industry restructuring,lots of peasant-workers migrate from cities to rural areas.Reflow peasant-worker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If they are guided correctly and their human capital is developed,they will be the new strength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the promoter of urbaniz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development of reflow peasant-workers,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path of the redevelopment of reflow peasant-workers

reflow peasant-worker; redevelopment; human capital

G725

B

2009-12-12

杨丽波(1971-),女,黑龙江绥化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大庆石油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1001-8794(2010)09-0071-03

猜你喜欢
农民工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