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远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从日人评价郦道元看《水经注》的主要成就
陈昌远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最近读陈桥驿先生《水经注研究四集》(杭州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探索“郦道元思想”的初步想法》一文,其中1987年陈桥驿先生收到日本地理学的元老,年逾八旬的广岛大学名誉教授米仓二郎先生于当年7月28日写给陈先生的一封信,有一段话是对郦道元的评价:“我以为郦道元是中世纪时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这是欧洲历史上的所谓黑暗时代,当时的欧洲,就连一个杰出的地理学家也没有。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地理学史不能不提到郦道元。我希望你(指陈桥驿先生)一定要用英文写一篇有关郦道元的论文,在某种地理刊物发表。”米仓先生的来信给予陈桥驿先生很大的启发。因为在中国,还从来没有人把郦道元提到这样的高度。[1](P271)后来笔者又翻阅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地理》第三辑,其中日人船越昭生所著《森鹿三先生和水经注研究》一文。森鹿三教授(1906—1980年),战后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主持日本历史地理研究部门,并三次出任该所所长。先生素以博学多识见称于世,长时期从事《水经注》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森鹿三先生也对郦道元把地理知识组织成文的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是和郦道元的广泛经历,善用地图,以及他对四百多种之丰富的引用文献的孜孜探求所分不开的。[2]
为什么日人对郦道元《水经注》有如此高的评价,其中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重视。
第一,《水经注》所引用的书籍(统计数字因人而异,没有定论)。森鹿三在《郦道元略传》中统计作350种。后来森鹿三先生在《水经注所引之史籍》一文中,把属于史部的引书和《隋书·经籍志》及章宗源的同类考证对照,证明郦道元“历览奇书”一语决非虚辞。
继郑德坤先生之后,陈桥驿先生又仔细地整理了《水经注》列名引用的文献,计480种,编成《水经注文献录》一种。在郑氏《水经注引书考》中,若干碑铭也包括在内,陈先生又整理此书所引碑铭,计得357种,另编《水经注金石录》一种见陈桥驿《水经注研究二集》。从二种合计《水经注》列名引用文献和金石资料,共达834种。兹将所引文献480种分成25类列表如下:[3]
类别文献种数类别文献种数地理109博物4历史63宫室4人物32谱牒4图籍13书信19论说10职官制度12杂文8传奇13诗赋115谶纬24经书11工具书15子书18其它4
从以上18类文献资料的广泛搜集情况,可以看出郦道元在资料工作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劳动。因为当时雕版印刷尚未兴起,一切文献资料的取得,都必须通过传抄,可以想见当时的辛勤劳动。
第二,为《水经》作注。《水经》是三国时桑钦所写,是一部全国性河水经的自然地理典籍,应采取何种方针为此书作注,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按照郦道元先生自己的说法,应是以实地考察为主,辅以文献资料。郦道元在他《自序》中认为“默室求深,闭舟问远”的研究态度,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他提出:“访渎搜集,缉而缀之。”这是搜集和处理地理资料的方法方针。“访”和“搜”,都是和实地考察分不开的,只有进行广泛的旅游活动实地观察,才能达到写书的目标。
郦道元一生可以说是足迹遍布大半中国。他的祖籍在今河北涿县,但他早已南迁到距涿县一百里的今容城县,童年即在容城县度过,10岁(476年)随父居青州(其治在今山东益都),直到他21岁(487年)才离开青州,随父回到北魏都城所在地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翌年(488年)即承父爵(永宁侯爵)出任尚书主客郎的官职。由此开始,一直到景明二年在冀中镇东府长史为止,他都在北魏中央政府工作。十多年的京官生活,使他有机会与帝王外出巡行,了解各地的地理情况,搜集材料。《水经注》卷三曰:“余以太和十八年(494年)从高祖北巡,届于阴山之讲武台。”北巡结束不久,又于同年十月,随朝廷由大同迁都洛阳。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又随孝文帝(高祖)第二次北巡,经今山西太原,抵达旧都平城,并历云中(今和林格尔)离石(今山西离石)、平阳(今山西临汾)、龙门(今山西河津)然后沿黄河南下,经河津、蒲坂(今山西永济)渡河溯渭水西上长安,再由长安乘船顺渭水东下至黄河茅津渡。自此沿黄河河岸陆行经三门峡市回抵洛阳市,历时达半年之久。由景明二年(501年)冀州镇东府长史开始,一直到延昌四年(515年)由东荆州刺史任上罢官为止,他担任地方官长达15年之久。在这期间,他的足履遍及他治下的各地区。《水经注》卷二十五:“余昔因公事,沿历徐、兖,路迳洙、泗。”卷三十二又曰:“余往因公,至于淮津,舟车所届,次于决水。”这样的记载在书中很多。证明他所亲历的地方很多,因当时处于南北分裂局面,除江南与西南没有亲历外,而其他北魏所统辖区都亲临考察。从《水经注》中考证的资料来看,也证实这一点,对当时的历史沿革、河道变迁、丘陵、亭障以及陂泽等地理资料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方言谚语都加以搜集或印证,以求取准确结果。总之,他由公元488年开始出仕到公元515年罹官,前后28年的官宦生涯,公务之余,都从事《水经注》的资料搜集工作,由延昌四年到正光五年(524年)他重新出任河南尹为止,中间整整十年,是他闲居在家的时间,正好撰写《水经注》。在他完成《水经注》不过三年时间,在孝昌三年(527年)因公遇害。
如何评价郦道元的《水经注》的意义及在地理学方面的成就?笔者同意陈桥驿在《郦道元评传》一书所提出的:“《水经注》是一部不朽的地理名著,它对后世当然具有重要贡献,提出八个方面:第一,是我国地理学史上一个重要时代的最重要著作。第二,《水经注》是我国地理学史上最著名的河流水文地理著作。第三,不仅是一部河流水文地理名著,同时也是一部以河流为纲的区域地理名著。第四,以前的地理著作,都没有实地考察的基础,郦道元提倡‘访渎搜渠’,所以在注文中包括了他大量野外实地考察的成果。第五,区域地理著作,内容容易刻板化,《水经注》描写一条条河流文字生动、内容多变,使人百读不厌。第六,不仅是一部地理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地名著作。第七,不仅是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地理学专著,同时也是一部感情丰富、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爱国主义读物。第八,专门形成一门学问称为‘郦学’,不仅在地理学史上很少见,在其他学科史也是很少的。”陈先生从以上八个方面对《郦道元评传》一书进行全面的阐述,笔者除表示同意外,在这里还想谈一点,箫樾先生提出进行野外考察,认为“郦道元可以说是历史上为地理而进行实地考察的首位地理学家。”[4](P111)笔者认为有些不确切。
太史公写《史记》一方面占有文献材料,另一方面他也做实地考察。他曾“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史记·魏公子列传》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研究历史地理既要重视文献材料,又要重视实地考察,这是太史公留给我们的好传统。所以太史公才能写出如《史记·货值列传》历史经济地理和《史记·河渠书》历史水文地理的著作。郦道元继承了这个好的传统,而且有所发挥,郦道元并不是简单地沿途浏览,而是与地图对照、文献查阅、父老访问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这是一整套科学的野外工作方法。因此,他所获得的野外考察成果,大都确实可靠,具有很高的价值。如他在考察濡水(滹沱河支流)沿岸的一些古代墓葬时就采用了访问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
如卷十一《易水》注:“东过范阳县南,又东过容城县南,注云:濡水东迳武阳城西北,…其水侧有数陵坟高壮,望若青丘,询之古老,访之史籍,并无文证。以私情求之,当是燕都之前故坟也,或言燕之坟,斯不然矣。”其例子很多不再列举。由上可知郦道元野外考察工作是非常勤勉而认真的。所以清人刘献庭说:“郦道元博极群书,是周天壤,其注《水经》也,于是渎百川之原委支流,出入分合,莫不求其方向,厄其道里。数千年之往迹故渎,如观掌纹而数家宝,更有余力辅写景物,片语只字,妙绝千古。”(《广阳杂记》卷四)。这些评语都不过分。郦道元这种野外考察的方法,对于今天我们野外考察仍有现实意义与启发,值得重视研究。
[1] 陈桥驿.水经注研究四集[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3.
[2] [日]船越昭生、森鹿三先生和水经注研究.历史地理(第三辑)[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3] 陈桥驿.郦道元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萧樾.中国历代的地理和要籍[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