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德 山东省莱阳市中医医院(265200)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总称,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脱疽”、“消渴”、“血痹”等病变范畴。根据本病的发病机制,近年来相关医学文献显示临床主要选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中药,采用外洗、外敷、内服加外洗,外洗加按摩、外敷加抗生素、外洗加气血循环机等法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笔者对《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今15年间医学期刊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治疗糖尿病足100个中药外用方进行了全面统计,发现了一定的用药规律,现作一整理总结,以期对临床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经统计,100个外用方共选用中药148味。主要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温经散寒、祛腐生肌等中药组成。
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十味中药依次是:红花、乳香、黄柏、当归、大黄、桂枝、没药、血竭、丹参、白芷。其次常用的中药依次是赤芍、川芎、黄芪、苦参、黄连、透骨草、冰片、麻油、金银花、蒲公英、伸筋草、忍冬藤、紫草、鸡血藤。
按照药物的属性粗略来分:
活血化瘀的药物有:红花、乳香、没药、血竭、当归、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白及、丹皮、降香、三七、姜黄、鸡血藤、泽兰、牛膝、地榆、虻虫、水蛭、穿山甲、土元等。
清热、解毒、燥湿的药物有: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败酱草、马齿苋、连翘、仙人掌、紫草、土茯苓、半枝莲、穿心莲、虎杖、千里光、四季青、马勃、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苦参、蚤休、苍术、地肤子、白鲜皮等。
温经通络、祛风除湿的药物有:桂枝、肉桂、白芷、艾叶、花椒、附子、羌活、独活、防风、细辛、透骨草、伸筋草、路路通、威灵仙、苏木、草乌、川乌、海桐皮、川断、丁香、小茴香、荆芥、忍冬藤、络石藤、木瓜、红藤、稀莶草、桑枝等。
杀虫止痒、祛腐生肌的药物有:蛇床子、冰片、朱砂、雄黄、水银、轻粉、铅丹、芒硝、白矾、火硝、皂矾、炉甘石等。
作为介质的药物有:米酒、米醋、麻油、白蜡、蜂蜡等。
其他药物有:黄芪、甘草、天麻、全蝎、蜈蚣、地龙、蝉蜕;琥珀、珍珠粉、赤石脂、龙骨、牡蛎、乌贼骨、藿香、青黛、蛋黄、枳壳、商陆、象皮、象贝、乌梅、五倍子、石榴皮、紫荆皮、地骨皮、石菖蒲、葱白、黄精、淫羊藿、补骨脂、川楝子、紫苏叶、薏苡仁、生地黄、天花粉、葛根、石膏、滑石粉、五灵脂、毛冬青、九里明、百部、菊花、皂角刺、龟板、白蔹、儿茶、太子参、贝母、大枣、柴胡、石决明、麝香、白芍、元胡、吴茱萸等,共计148味药物。
通过统计总结可以发现,糖尿病足早期肢端尚未出现溃疡者主要是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中药外洗。常用药物有当归、红花、川芎、丹参、赤芍、乳香、没药,桂枝、白芷、透骨草、伸筋草、艾叶、花椒、附子等。糖尿病足后期肢端缺血合并溃疡者多采用清热解毒与活血通络、祛腐生肌的中药合用。常用药物有:黄连、大黄、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苦参、红花、乳香、没药、炉甘石、明矾、冰片等。
清代名医徐洄溪《医学源流论》中曾指出“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为有力”。而近年来研究颇多的“透皮治疗系统”也更加证实外用膏药可通过神经反射、体液调节、自主神经等机制[1]“以外治内”。中医外治疗法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特色疗法,我们应当进一步整理挖掘,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王小平.中国外治疗法[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