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浙江经济转型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2010-11-22 07:44包海波
关键词:浙江转型科技

包海波

(浙江行政学院 软科学研究所,杭州 310012)

一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是浙江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选择

近年来,专家学者针对浙江经济转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指出浙江经济转型存在多种发展路径包括: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1,2]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实施新空间战略;[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4]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进企业自主创新。[5,6]笔者认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是浙江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选择,有助于浙江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浙江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从资本驱动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从以技术模仿及产业化为特征的数量型增长转向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质量型增长。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范围内各种与创新相关的主体要素、制度和政策所构成的网络体系,同时区域创新体系也是一个制度基础设施(政治制度结构)和生产结构(技术经济结构)交互作用的结果。[7]区域创新体系体现了创新活动中知识创造和应用体系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能促进区域内创新要素的产生、集聚和利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可以为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提供核心制度构架、基础经济组织、产业发展动力。

首先,从制度层面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有助于浙江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核心制度框架的形成。浙江经济从资本驱动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其经济制度发展的重点从以“优化资本和生产要素配置”为重点的有形财产权制度转向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为重点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全面和系统性升级过程中,可以制定不同层面的创新产权制度和政策机制,加强区域创新要素的创造、集聚和利用的制度安排,形成新的创新要素配置机制,有利于降低技术创新与扩散活动的交易成本,提升区域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浙江经济的成功转型,实现新的经济系统功能。

表1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济特征变化

其次,从组织层面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可以促进浙江经济转型所需要创新型经济组织的培育。同投资驱动型经济相比,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组织体系是以实施自主创新活动为特点、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合作体系与风险资本体系为支撑的区域创新网络体系。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可以加强创新型企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主体培育,形成区域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和合作网络,提高区域经济组织在创新资源要素的培育、集聚和利用等方面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最后,从产业层面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可以为浙江产业升级提供有利条件。根据演化经济理论,在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中,不同层次的产业活动其创新方式、报酬水平、产业集中度、竞争优势等特征有所不同(参见表2)。总的来看,以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高端产业活动的核心是技术与知识创新活动。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可以为高端产业活动提供技术与知识创新基础条件和人力资源的支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均GDP从6千美元向1万美元递增、竞争优势显著增强的经济发展目标。

表2 产业活动质量指数的比较

资料来源:赖纳特《穷国的国富论(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8页,本文加以整理。

二 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评估

与经济发展的“浙江模式”相类似,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也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因此,对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状况进行总结评估,明确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自身优势与特点,对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浙江区域创新体系主要呈现如下发展趋势与特点。

(一)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市场化

长期以来,浙江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清晰,在市场竞争压力下进行技术创新、引进技术、获得技术外溢的动力较强,形成了民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导向的原发型技术创新模式。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浙江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较为活跃,企业家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费用支出稳步增长,创新活动覆盖面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名全国第2,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中心数量、有科研机构企业比例、技术改造投入额、研发人员数、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分别居全国第1、第2、第2、第4、第4、第5。[8]

更重要的是,由于浙江技术创新体系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年来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企业自身能力积累以及外部创新环境的改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日趋活跃,企业新产品产值每年以近30%的速度递增。同时,浙江民营企业家加强产业升级与战略布局,加快进入新能源、电子商务、汽车、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和现代服务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也带动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区域创新主体的组织化

近年来,浙江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网络体系初具规模,区域创新体系呈现组织化的发展趋势。这主要得力于政府积极加强创新载体的引进和培育,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资源整合与组织优化,推动创新基础网络体系建设。政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在于:尽管市场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加强的作用,但是市场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市场失灵现象,这就需要政府从整个区域发展需求的角度来协调体系内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建立各类创新载体和辅助机构,来减少知识创造和流动的障碍,克服市场失效。[9]

近年来,浙江在构建区域创新组织体系方面主要有以下进展:(1)培育“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建设。目前,重点企业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重点科研院所、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重点科技中介机构等“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建设已初具规模,大大加强了浙江基础创新体系及其功能。(2)构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整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2006年以来,根据系统集成、优化配置的原则,构建三类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专业创新平台、区域创新服务平台。至2009年底,三类平台总数48家,参与企业1.3万家。(3)引进外部高端创新资源,共建创新载体。2003年以来浙江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775家,总投资200多亿元,引进效益已初步显现,发展模式从单个引进向建立创新园区、产业化开发转变。

(三)区域创新环境的制度化

近年来,浙江区域创新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区域创新环境制度化趋势日益明显。2002年浙江提出建设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2007年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2008年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浙江省重点加强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配套政策的落实,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按照新的认定方法,认定2873家高新技术企业,居全国前列。同时,加强了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的制定,逐步建立了司法、行政、行业相结合的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专利申请量和驰名商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总的来看,浙江区域创新政策体系与制度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四)区域资本体系的风险投资化

民营资本发达、民间投资活跃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近年来,随着政府引导政策的不断出台、传统制造业投资回报率降低、创业板的示范效应,浙江民营资本开始加快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风险投资体系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呈现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机构快速发展、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等特点。目前,浙江备案创业投资机构总数和管理团队总数均居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60%以上。创业投资行业的良性循环机制开始形成,促进了浙江经济转型。

三 浙江经济转型中区域创新体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浙江省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各项优势都比较均衡,主要创新指标增长速度较快。但从支撑经济转型的要求来看,浙江区域创新体系还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具有发展模式落后、知识创新系统层次较低、制度化水平不高、产业创新需求不足、创新网络的系统化与开放性较低等的诸多约束条件,不能适应浙江经济转型的发展需要。

(一)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的升级问题

从支撑浙江经济转型的需要来看,浙江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也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通过对国际众多区域创新体系的实证分析,相关学者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1)根据治理结构和技术转移管制的类型,分为草根型、网络型、管制型;[10,11](2)按创新系统主体和驱动力,分为企业基础型、科学基础型和政策基础型;[12](3)根据产业和经济部门的知识基础,分为基于分析知识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基于综合知识的区域创新体系。[13]

表3 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特征的比较

资料来源:Asheim,and Coenen. Contextualising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a Globalising Learning Economy: On Knowledge Bases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6(1).163-173.

尽管浙江不同地区发展模式存在差异,但总体上看,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具有草根型、企业基础型和基于综合知识等类型的发展特点,即系统协调程度低,知识创新系统层次低,偏重于应用研究,技术水平较低,传统产业为主,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联系较弱,创新网络的系统化与开放性不足。从长三角省市比较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进一步证明浙江区域创新体发展类型的主要特点(参见表4)。长三角省市中,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全国排名第2,但知识创造能力、创新绩效水平、创新环境等与上海、江苏差距较大,政府科技投入占GDP比重、发明专利、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单位GDP主要环保指标等强度性指标偏低,特别是知识获取能力显著落后于上海和江苏,国内外科技合作不足。

总的来看,为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浙江区域创新体系有必要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投入、促进产学研合作、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来实现从基于分析知识的区域创新体系向基于综合知识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升级。

表4 长三角省市区域创新能力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报告(2009)》,科学出版社,2010年

(二)区域经济制度与政策的路径依赖问题

目前,浙江在政府创新政策、产业政策及相关制度安排方面存在“路径依赖”现象,目前已有的经济制度与政策还不能适应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需要,相关制度与政策体系亟待转型升级。由于以往浙江在发展区域经济和传统产业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促进经济数量型发展的政策经验(如低工资、低地价、低环保的政策),而这些经验在促进经济转型和区域创新活动方面不一定有效。创新型经济发展对政府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投入等方面的制度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相关经验的学习还需要较长过程。

例如,目前浙江科技创新投入存在整体投入强度不大、投入分散、战略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同时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支持不够。2009年,浙江R&D投入占GDP1.7%,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科技经费增长率、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等指标的全国排名较低。此外,在发展创新型经济过程中,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产学研合作、公共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制度政策均有待进一步完善。总的来看,在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区域创新体系的制度化功能有利于区域创新体系实现从本土根植的区域创新网络向区域网络化的创新系统、区域化的国家创新系统的转型升级,[14]为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区域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问题

相对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与需求,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在资源集聚性、组织关联性、体系开放性等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组织结构问题。

首先,高端科技资源集聚不足,科技基础条件薄弱。根据增长极原理,资源集聚会使某一地区成为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的核心,而创新资源集聚性越强越有利于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长期以来,高端科技资源较少是制约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教育科技投入较少,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大企业不多,导致科技基础条件薄弱,高级科技人员严重不足。2008年浙江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居全国第11位,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只占人才总量的3.9%,低于5.6%的全国平均水平。尽管近年来引进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载体取得显著效果,但新的创新资源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互动还需要一个过程。

其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规模小水平低,产学研关联性较弱。由于中小企业较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长期主要以技术模仿、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改进为主。因此,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规模小强度低,对大学、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活动需求弱,企业间合作不足,产学研合作能力不强,创新协作水平不高。

最后,区域创新体系开放性不够,国际化创新网络发展较慢。成功的创新体系需要同时利用内外部知识来增强创新能力和保持竞争力,区域创新体系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以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系统吸引外部创新要素的能力。[15]由于浙江以往在引进外商投资及国际技术合作中的发展策略与广东、江苏等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浙江知识获取能力的相关指标普遍较低,国际化创新网络体系发展不充分。

(四)产业低端化带来的创新需求不足问题

目前,浙江产业结构的低端化和路径依赖使区域创新体系发展难以获得充分的市场需求动力,成为制约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浙江产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2008年传统制造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左右,浙江前10位制造业的人均附加值大大低于全国10大制造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参见表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2009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0.9万亿元,而广东2.6万亿元,江苏2.19亿元,山东2.36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也大大低于以上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导致相关的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创新组织处于市场需求不足的发展困境,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缺乏来自高端产业的推动能力。浙江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技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研发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等创新指标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表5 浙江与全国10大制造业比较 单位:万元/人.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四 完善浙江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浙江经济转型对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浙江区域创新体系本身也需要突破相关约束条件,实现发展模式的升级。以下从制度、组织和产业三个维度对浙江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一)加快区域创新战略转型和制度创新

经济转型与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目前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存在许多系统化、结构性的问题。浙江有必要充分认识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战略意义,以经济转型升级为核心,加快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转型和全面发展,提升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化功能,加快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

首先,加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改善科技发展环境。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浙江已成为首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之一,为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浙江省应以建立国内一流的区域创新体系作为战略目标,加强创新型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提升,健全创新试点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政府科技投入,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其次,加快相关科技制度政策的完善。强化公共科技政策的激励作用,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增值税的转型、政府采购等鼓励创新政策的执行。研究制订《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从企业创新激励、高技术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引导风险资本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

(二)加强区域创新组织体系的系统化

目前,完善浙江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与经济转型相适应的系统化创新体系,全面改善科技基础条件,构筑科技发展大平台,加快区域创新载体建设和人才引进,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首先,发挥浙江市场化和企业家资源优势,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积聚。加强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企业研究院的建设和重大项目支持,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完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其次,加强知识创新体系的系统集成,促进产学研合作机制与组织发展,改善创新体系和经济发展的知识基础结构。以三类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结合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快建设相关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加强创新平台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相关主体的利益保障机制等体制机制创新,并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最后,加强科技合作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合作与国内科技合作,加强长三角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体系,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鼓励有条件市县引进共建创新园区和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培育国际科技合作中介机构,形成引进消化吸收的国际合作平台。

(三)加快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的产业创新体系,提高产业创新活动水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

首先,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促进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制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前沿领域研究,实现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软件信息服务、生物与医药和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其次,加快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促进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实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制药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积极实施“958”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万亿技改促进升级计划,提升重点企业竞争力。围绕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和行业(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加强公共技术研发,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1]史晋川.专家视点:浙江经济转型刻不容缓[N].浙江日报,2008-09-02(2).

[2]金祥荣.浙江经济转型:基本模式和实现途径[J].浙江经济,2008,(18):31.

[3]朱李鸣.经济转型升级重在出“新”[J].浙江经济,2009,(13):20.

[4]兰建平.关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思考[J].浙江经济,2008,(14):18.

[5]盛世豪.浙江经济转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J].浙江经济,2008,(18):32.

[6]程惠芳.当前经济环境与转型升级建议[J].浙江经济,2009,(13):7.

[7]Asheim, Isaksen. Regionalinnovation systems: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sticky’ and global ‘ubiquitous’ knowledge[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1):699-717.

[8]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报告(200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

[9]Cooke.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gency in knowledge economy:boundary crossing for innovation systems[C]. European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Annual Conference, 2003.

[10]Cooke, Uranga, and Etxebarria. Reg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98:4.

[11]Doloreux, and Parto.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current discourse and unre-solved issues[J]. Technology in Society,2005,(2):1563-1584.

[12]Tedtung, and Alexander. Innovation systems in regions of european: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0,(6):699-717.

[13]Asheim, and Coenen. Contextualising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a globalising learning economy:on knowledge bases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6,(1):163-173.

[14]OECD. Global knowledge flow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OB/OL].http//www.oecd.org,15. Jun.2004.

[15]Doloreux, D. and Parto, S.(2005).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current discourse and unre solved issues[J]. Technology in Society,27(2):133-153.

猜你喜欢
浙江转型科技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科技在线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