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善祥
(菏泽学院动物科学系,山东菏泽274015)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于1982年由邝荣禄首次发现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1990年分离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目前已发现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的血清型已有16个之多,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力,给疫苗控制本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目前,有很多鸡场采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补液通肾等综合防制方法,但效果不甚满意。
1.1 试验动物 1日龄健康AA肉仔鸡。
1.2 鸡胚 9日龄非免疫鸡胚40枚,由青岛易邦有限公司提供,母源抗体阴性。
1.3 攻毒株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强毒株IBV-C1株,由山东家禽研究所禽病中心室提供,由临床分离并经鉴定的野毒株。
1.4 供试药品 中药组方由金银花、连翘、黄连、栀子、黄芩、芍药、玄参、浙贝母、桔梗、甘草等共 10味药材。
1.5 对照药品 中药对照组:清瘟败毒散,由石膏、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等14味中药组成,功能、适应症与本品相似,按2005版《中国兽药典》标准上用量为每只鸡0.5~1.5 g(按每只鸡1 g应用)。
西药对照组:利巴韦林,批号200509049,辽宁制药总厂生产,用生理盐水配成1%浓度的溶液备用。按常规剂量每1 L水用利巴韦林0.1 g。
1.6 疫苗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28/86,批号214670,1 000头份/瓶,购自Abic公司,其他疫苗为国产常规疫苗。
1.7 IBV-C1株的增殖 将IBV-C1株种毒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10比例稀释,除菌器除菌,接种9日龄非免疫鸡胚,0.1 mL/胚,37℃恒温培养,去除24 h内死胚,无菌收集24 h~48 h内死亡鸡胚尿囊液,4℃,15 000 r/min离心30 min去除杂蛋白,分装成5 mL/瓶,-20℃保存备用。
1.8 攻毒剂量的确定 17日龄健康AA雏鸡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四组分别接种增殖后的含IBV-C1的尿囊液 0.1 mL/只、0.2 mL/只、0.3 mL/只、0.4 mL/只。攻毒方法为点眼、滴鼻各2滴,余下剂量腿部肌肉注射。接种病毒后常规隔离饲养,连续观察15 d,记录各组的发病情况及死亡数,以半数发病组攻毒剂量的2倍剂量确定为试验的攻毒剂量。
1.9 动物分组 从320只1日龄AA肉雏鸡中,选择体重、大小均匀一致、健康的雏鸡240只,按照公母各半简化分层的方法,随机分为8组,每组30只(见表1)。除疫苗对照组于1日龄用28/86疫苗滴鼻、点眼各1滴外,其他各组不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其他疫苗按常规免疫程序按时免疫,平时加强消毒,各组隔离饲养。在试验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所用的饲料、饮水和用具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表1 中药组方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试验分组
表2 不同攻毒剂量致鸡IB发病及死亡情况
1.10 给药方法及剂量 按照表1方法,中药组方和对照药物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从15日龄开始经给药,连用5 d。除健康对照组外,各组于17日龄用IBV-C1强毒株滴鼻和点眼各2滴,余下剂量腿部肌肉注射,剂量根据确定的攻毒剂量给药。
1.11 临床观察与记录 感染后,每日3次观察鸡只的健康状况、饮水、采食及粪便情况,记录各组鸡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对病死鸡剖检。感染后第15天(即32日龄)结束试验,全部剖杀试验鸡,进行病变检查和记录。
1.12 判定标准
1.12.1 保护 攻毒后,未出现临床症状,精神、采食、饮水、粪便等未见异常。
保护率=每组未发病鸡数/每组试验鸡总数×100%
1.12.2 发病 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排白色水样稀便,打堆,害冷。
发病率=每组发病鸡总数/每组试验鸡总数×100%
1.12.3 有效 试验期内,无临床症状及有临床症状但未死亡者为有效。
有效率=每组存活鸡总数/每组试验鸡总数×100%
1.12.4 死亡率 凡在试验期间,试验鸡出现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症状并死亡,尸检发现典型病变,判定为感染死亡,根据死亡数计算各组死亡率。
死亡率=每组死亡鸡总数/每组试验鸡总数×100%
1.13 数据分析和处理 保护率、发病率、死亡率、有效率用X2检验其组间差异性。
2.1 攻毒剂量的确定 在攻毒剂量的确定试验中,根据观察指标中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特征确定其由IBV引起发病,结果表明,攻毒剂量在 0.1~0.2 mL/只,发病率在40%~80%之间,因而试验攻毒剂量确定为0.3 mL/只。见表2。
2.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感染后的32 h出现轻微呼吸症状,40 h后病情加重,表现为全群发病。72 h后出现死亡,死亡集中在4~7 d,11 d后未见死亡。病鸡表现精神沉郁,张口呼吸,甩头,食欲减退或废绝,排白色稀粪,最后衰竭死亡。剖检可见气囊浑浊,气管下端充血,肾脏肿大,切面有大量的白色尿酸盐颗粒,质地脆弱,呈现花斑状。直肠和泄殖腔充满白色的尿酸盐,输尿管扩张达正常3~5倍。阴性对照组的病变比受试药物组、阳性对照组更为严重,腹膜、胸膜及以包膜上都有尿酸盐沉积。
2.3 清毒康对强毒感染鸡的防治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在保护率上,西药对照组与中药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受试药物高、中剂量组与疫苗对照组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受试药物高、中剂量组与对照药物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药物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有效率方面,受试药物高、中剂量组与疫苗对照组显著高于药物低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药物高、中剂量组之间、低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之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
表3 中药组方对雏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结果
3.1 试验过程中人工攻毒感染鸡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阴性对照组发病率为86.7%,受试药物组发病率在23.3%~60%之间,而中药对照组发病率为60%,西药对照组发病率为63.3%,疫苗对照组发病率为 30.0%。感染后的雏鸡潜伏期为32~40 h,72 h后出现死亡,病程约7 d。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明显,张口呼吸或咳嗽喘息,排白色石灰样粪便,畏寒挤堆,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精神沉郁,外观全身衰竭。气管下端充血,肾肿大,肾小管及输尿管内充满白色尿酸盐,整个肾呈现花斑肾。试验结束后,受试药物各组剩余鸡只精神良好,发病鸡逐渐康复,食欲、饮水正常。剖检观察,所有剩余鸡只肾脏、输尿管恢复正常,无尿酸盐沉积[2]。由此表明中药组方对鸡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3.2 根据中医理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临床上应以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利水通淋为治疗原则。本制剂中金银花、连翘、黄芩药性苦、寒,入肺,心经,具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凉血之功,共为君药;栀子为肺经之要药,对呼吸中枢具有抑制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达止咳平喘作用,浙贝母苦、寒,具开泄肺气化痰之功,黄连清热、燥湿,泻中焦之火,三药共起清热、燥湿、化痰之效,为臣药;桔梗宣利肺气,止咳化痰,并能载诸药上行入肺,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缓,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和方中诸药之性,对多种病毒具有直接作用,并能诱生干扰素,为使药。方中君臣佐使协同作用,取长补短,具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宣肺平喘之功,有益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3-4]。
3.3 由于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普遍认可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标准强毒株,本试验的攻毒株采用临床分离并经鉴定的野毒株攻毒,毒力较强,且攻毒日龄偏低,保护率普遍不高。又因疫苗株血清型与野毒株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且仅在一日龄进行1次免疫,故疫苗组的保护率只有70%,与受试药物组方量组无显著差异,说明受试药物组方高、中剂量都可用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因此本制剂的研制可以用于发生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的辅助治疗,或在病毒性疾病多发季节及多发日龄用于预防,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此组方推荐使用剂量为:混饲,每只鸡1 g,连用5 d。
[1] 何颖,陈忠伟,刘伟.复方中草药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2):74-75.
[2] 毕玉霞,刘诗柱.“麻杏石甘散”对蛋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河南农业科学,2006(9):122-123.
[3] 薛树山,张喜臣,刘欣,等.喘咳停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52株和M41株感染的疗效试验[J].辽宁畜牧兽医,2002(4):1-2.
[4] 徐龙.荆防败毒散超微粉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传染性鼻炎混合感染的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01(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