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黄辰璐 黄建东/文
历史上的科举七宴
湖北 黄辰璐 黄建东/文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开皇年间,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一直沿袭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前后达1 324年之久,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十年寒窗”后挤身仕途的必经之路。它既是封建统治者选拔、培养、任用各级官吏的主要途径,又是笼络控制知识分子的重大决策之一。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载:“唐太宗曾私下到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乐不可支地说:‘天下英雄吾彀中矣!’”为此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科举制度规定从童生到状元,经五个阶段。院试考中者为秀才,乡试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参加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二至十名称亚元。乡试后次年春天,举人在京城礼部参加会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贡士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点大臣代为主持的殿试,殿试合格者统称进士,其中殿试一甲第一名称状元、一甲第二名称榜眼、一甲第三名称探花。至此功名成就,平步青云,登上仕途。
为了庆贺学子参加乡试、会试、殿试金榜题名,从科举制度形成以来,逐渐出现并形成成规的曲江宴、探花宴、琼林宴、鹿鸣宴、鹰扬宴、会武宴、烧尾宴等喜庆七宴。
曲江宴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时所造,是帝妃游幸之所。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曲江遂成“京都第一胜地”。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进行,发榜则在次年春天,这时长安正是春风轻拂、百花盛开,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科进士应邀赴曲江御苑受皇帝赐宴于曲江亭,故称为曲江宴。这是高规格的御宴(见唐·李肇《国史补》下),也是文人“金榜题名”后的最高奖赏。“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唐代诗人赵嘏有诗赞云:“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当时新科进士们骑着高大骏马赴曲江宴的热闹情景,令人们为之羡慕倾倒。
探花宴 唐代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新科进士们初宴杏园,这时选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封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故称为“探花宴”。宋代将探花使改称探花郎,元、明、清三代均沿袭不衰。
琼林宴 琼林,宋代御花园名,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置。在汴京(开封)新郑门外,与金明池南北相对,为皇帝赐宴新科进士之处,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城西。北宋初,宋太宗太平兴国于公元977年赐宴新进士于琼林苑,故有琼林宴之名。宋代文人吴文英《梦窗词·绛都春》:“花底天宽春无限,仙朗骄马琼林宴。”清代诗人袁枚《琼林曲》:“几队霓裳行簇簇,琼林苑里春波绿”都提到了琼林宴之盛况。参加琼林宴的除了新科进士外,还有的大臣中举六十一甲子后也可参加琼林宴。如清代浙江巡抚黄昆圃有《辛未重赴琼林》诗云:“天鼓声暄晓漏馀,春风吹雨洒庭除。婆婆老眼看新榜,仿佛青云接敝庐。”“鹤返故巢无宿侣,花开仙洞见新枝,辅轩南国追畴昔,风雨桥山怆梦思”以抒发再次赴琼林宴的感慨情怀,追感两朝恩遇。辽代曾设宴于果园或礼部,但也沿袭称“琼林宴”。
唐鸣宴 是唐代为科举乡贡考试后的新科举人设的喜庆宴。由州县长官宴请主考官、学政、教授以及新科举人,在宴会上唱《鹿鸣》之诗,作魁星舞,并邀请巡抚主持其宴。据《新唐书》载:“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小牢,歌《诗·小雅·鹿鸣》以宴之。”因有“鹿鸣”句,故称鹿鸣宴,并一直沿袭至宋、元、明、清。但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载:“宋代殿试文武两榜状元设宴,同年团拜,也称鹿鸣宴。”此外大臣中凡中举后六十一甲子逢鹿鸣宴也应邀重赴以示恩宠,清代诗人宛平黄昆圃曾有《庚午重赴鹿鸣》诗一首,以记其事。诗云:“蕊榜新开敞盛宴,漫劳车马问衰年。雀罗门巷群相讶,鹤发重联桂籍仙。”(见袁枚《随园诗话》)。
鹰扬宴 是科举武科乡试放榜后,次日宴请监射主考官、执事各官及考中武举人者的喜庆宴会,称为鹰扬宴。(见《清会典事例》)三六二《礼部》·《贡举》·《赐燕》)。所谓“鹰扬”,见于《诗·大雅·大明》载:“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其意是以鹰之奋扬,喻威武或大展雄才。
会武宴 是武科殿试放榜后,由兵部举行的喜庆宴会。宴请监射大臣、主考官、执事官吏及中试的武科状元与进士,其宴由兵部尚书(兵部侍郎)主持,规格、规模都比鹰扬宴更高更大,群英聚会,盛况空前,称为会武宴。一直沿袭到宋、元、明、清各代。
烧尾宴 唐时士子登第或升迁的喜庆宴席,以示庆贺。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载:“唐时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另据《旧唐书·苏瑰传》载:“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注:官初拜为大臣,照例向皇帝献食,以谢皇恩),名为‘烧尾’。”故有烧尾宴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