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
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具有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幼儿容易接受的特点。喜欢舞蹈是幼儿的共性,舞蹈能给幼儿美的感受,陶冶幼儿的情操,锻炼幼儿的体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表现能力。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启蒙者,要把幼儿舞蹈有效开展起来,在孩子幼小心灵中播下美的的种子。
一、按幼儿年龄特点编排动作
幼儿园的舞蹈,只需要教会幼儿粗浅的舞蹈技能,以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四岁以下的幼儿,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的辨别力不是很强,动作的协调性也比较差,因此要从最简单的动作教起,如拍手、点头,接着再教一些简单的上肢动作及模仿动作,使幼儿在简易有节奏的动作中逐步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舞蹈教师教动作前,要先让幼儿听音乐,启发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如“蝴蝶飞”,可先让幼儿听蝴蝶飞的音乐,引导幼儿注意听,使幼儿初步理解音乐的性质和特点。带领幼儿做动作时,要使幼儿明白所做动作的含义,是在学大象走路还是在学小兔跳,启发幼儿联想大象走路、兔子跳的样子,有感情地表演动作。
四岁以上的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程度的辨别力,动作也比较灵活协调了,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并能在集体活动中调整自己的动作。因此教师的语言指示要逐渐减少,训练幼儿跟着不同的音乐做不同的动作,让幼儿随着音乐的快慢、强弱、高低等变化,在动作中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在做“高人走、矮人走”的动作时,音乐速度快了,就要走得快;音乐速度渐慢,走路的速度亦应减慢;音乐力度加强时,动作幅度大一些,走得重一些;音乐力度减弱时,动作幅度小一些,走得轻一些;音乐在高音区演奏时,踮起脚尖走路;音乐在低音区演奏时,蹲下走路等等。对年龄稍大的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熟悉音乐的程度,启发幼儿按音乐的结构做动作,但不能用一个曲子做不同性质的动作。
当幼儿对舞蹈和音乐有了一定的感悟且能诠释的时候,为了帮助幼儿获得心智的成长,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幼儿学习创编歌词,并在自己创编歌词的基础上搭配动作。鼓励幼儿以“小舞台”的形式创编歌词,表演舞蹈。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看谁是创作小天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将舞蹈教学融入幼儿日常生活
舞蹈是一种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的优美运动。孩子在和舞蹈相伴的过程中,能得到身心的愉悦和自在的享受,活泼、欢快地表现自己的情绪,从而促进孩子艺术美的发展。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喜欢舞蹈,爱上舞蹈,就必须让孩子了解舞蹈。
首先,教师可以从活泼并富有节奏的音乐声中着手。选择一份好的材料对教学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选择活泼的音乐,能让孩子保持身心的愉悦;选择富有节奏的音乐,能让孩子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节奏拍手、跺脚、转圈、踏步等等,无形之中把舞蹈贯穿于幼儿的生活当中,让孩子在生活中一听见音乐就翩翩起舞。
其次,教师可以把舞蹈拟人化,让孩子和舞蹈做朋友。在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幼儿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动作,动作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吸收并掌握音乐的节奏。教师可以把孩子在幼儿园中一些经常表现美的动作记录下来,编成儿歌,搭配成动作;碰上高兴的事,也可以配上欢快的音乐,搭配成简单的舞蹈动作。由于舞蹈的内容都是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接受,在学的过程当中“自愿”地学,高兴地学,对于舞蹈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在平时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记录下幼儿在艺术区的表现,及时挖掘他们的艺术天分。在孩子有了一定音乐基础和舞蹈基础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根据自己理解做出不同的舞蹈动作。
传统的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对儿童情感交流、想象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幼儿往往只注意舞蹈步伐和动作,而表现不出情感,更缺乏应有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学不应是机械的训练,而应是富有魅力、充满人性化。教师和孩子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除了音乐欣赏和舞蹈课之外,早操也是一种表现美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师的早操动作要充满激情,做到声情并茂,突出形象,起到渲染气氛和陶冶情感的作用。
音乐让孩子们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作为幼儿园舞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儿童观,让孩子在和舞蹈相伴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发展情感,激发创造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教育局直属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