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道德人格的塑造

2010-11-18 21:10严交笋
江西教育C 2015年3期
关键词:塑造高职院校

严交笋

摘   要:诚信道德人格塑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诚信建设为重点,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塑造诚信道德人格,最终形成良好的诚信品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诚信道德人格  塑造

一、引言

近年来,“最美”一词点亮了中华大地,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最美孝心少年……一个个最美故事,诠释了道德良知,彰显出人间大爱,成为推动社会前行的正能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传,其中蕴含着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形”与“魂”,也是2000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实践的结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重视诚信道德人格的塑造,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灵魂,而且仍然是当今时代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核心。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在我国社会普遍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失信的行为已经侵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社会公害,正在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广大青年学生对诚信道德的信仰也或多或少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作为长期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对教育对象的人格缺损、道德失范等问题,深感不安,令人忧思。特别是耳闻目睹当前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深感责任重大,于是,在责任意识的驱使下,试图努力通过自身的职业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

二、诚信道德人格塑造的现实意义

人格是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道德意义上的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即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则认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形成人格。因此,高职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以塑造诚信道德人格为核心,积极引导大学生高度认同、自觉追求诚信道德,这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塑造诚信道德人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广泛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凝结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和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包含了对现代人格培养的基本要义,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更要关注社会现实,把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中,以诚信为做人准则,以诚信为生活支点,完善诚信道德人格,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塑造诚信道德人格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学校是组织教育活动、培养社会各类人才的专门场所,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把诚信教育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课题,并赋予诚信美德时代气息和内涵。在以市场经济为先导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学校德育在价值观念导向上不能走多元化的道路,而应该按照公共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青年学生既能成为诚信美德的传承者,又能成为现代诚信文明的实践者、创造者。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类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主,以职业劳动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生活的改善为直接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可见,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以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主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塑造诚信道德人格是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迫切要求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完善诚信道德人格,论文作者对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作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经济生活、求职择业、论文撰写、对社会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的认识等。通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反映出当前青年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诚信道德人格缺失的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担忧。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实是严峻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个体不同,影响的因素和程度也就不一样。在关于目前影响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最主要因素的调查中,42.4%的学生认为是社会不良风气,29.5%的学生认为与个人品德修养有关,16%的学生认为是学校教育偏差,12%的学生认为是家庭教育问题。的确,由于存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偏差、家庭教育的缺陷、个人修养程度不够等多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学生理想信念淡化,精神空虚无聊,最终导致行为失范,诚信缺失。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严峻问题已经向教育敲响了警钟,为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人格塑造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既要遵循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共性,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来研究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调查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道德人格塑造的特点及有效措施。

三、诚信道德人格塑造:贯穿学生品德形成过程

道德教育过程与人们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过程是一致的。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人格特质,诚信人格特质的塑造过程与诚信品德的形成过程都是有关诚信品德的知、情、意、信、行的培养过程。职业技术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遵循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最终形成良好的诚信品德行为习惯。

1.树立诚信理念,提高诚信品德的认知水平

道德教育的起点是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应该从道德认知开始培养个体的诚信意识。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因素,通过课堂的正面教育和思想引导,使学生晓理闻道,明辨是非,只有当学生理解了什么是诚信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诚实守信,才能正确把握诚信道德发展方向,提高诚信品德的认识水平。其次,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安排学生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时,将其置身于一定的道德环境、道德关系中,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较为深刻的感受和印象,进而加深对诚信职业道德要求的认识。再次,反观和审视自己的言行、态度。由于人具有社会属性,每个人都会关注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表现,从他人、集体、社会对自己言行、态度的反映及评价中反观自己,由此觉察自己是否诚信,并通过坚持或矫正自己的言行、态度加深对诚信道德的认识。同时,在社会舆论、内心信念的作用下,树立诚信道德理念,提高诚信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

2.营造诚信氛围,丰富诚信品德的情感体验

德育一定要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中介,必须让道德主体处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经历事情,有所选择,有所体验,有所判断,有所感染,才能获得被道德主体内心认可的道德知识,获得积极的道德情感,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营造氛围,注重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诚信氛围。诚信教育渗透于学校的一切活动之中,其中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寓教于乐,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又可以怡情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活动越丰富,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就越明显,可见,诚信教育要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品德,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要引入诚信要求,使诚信道德成为校园主流文化观念。

第二,德育回归生活,开展情景再现活动。生活和道德是紧密联系的,生活是道德力量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道德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德育工作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深入学生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道德情景和道德冲突,启发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做人、做事、交友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道德主体的内在动机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诚信品德的建构。

3.锤炼意志品质,固守诚信品德的坚定信念

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过程,这就需要发挥道德意志的作用,排除来自主客观世界的各种干扰和障碍,实现既定的德育目标。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塑造诚信道德人格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教育学生志存高远。把树立崇高的理想同当前的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良诱惑,特别是来自物质享受方面的诱惑,时刻都在考验着人类的道德。一个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操守的。事实证明,“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冲,可以验我之力。”(姚舜牧:《药言》)对个人而言,只要意志坚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身处何种逆境,都能做到毫不动摇,锲而不舍,最终都能以诚取胜。

其次,要通过实践活动特别是职业活动的锤炼,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职业领域内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学环节是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进行的,要通过实践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忠诚、敬业、勤奋的态度对待职业生活。只要有坚定诚信道德的执着信念,就能在实践活动中凭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完善自身的人格,最终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4.努力履约践行,养成诚信品德的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可见,学生诚信品德行为习惯养成和诚信人格训练的关键并非道德知识的获得,最重要的是在于践行。

一是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进行道德训练。道德具有践履性,是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强调知与行的统一,要养成学生诚信的品德,必须在社会实践、生产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实际练习的机会。陶行知先生提倡:做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做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教师要注重以做为中心,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演习、操练,去感受、体验,同时给以适时的指导,才能真正有效地使学生养成诚信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是加强诚信道德修养。诚信道德修养是人们依据诚信道德要求而进行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实践活动。古今中外的伦理学家都主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修养,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主要有:学习、慎独、自省、改过等。

“学习”是道德修养的第一步,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才能区分真假、美丑、善恶,然后增长德性。学习既包括学习书本知识,也包括学习道德榜样,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荀子主张:“君子博学日参省呼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高职院校学生特别要通过观察和学习本行业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接受并模仿榜样的诚信道德行为,加强道德修养,日积月累,使自己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慎独”是我国历代思想家提倡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大学》《中庸》都曾提出“君子慎其独”的思想,朱熹也认为:“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朱子语类》卷十六)慎独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坚持慎独,才能防微杜渐,使自己道德品质高尚,诚信人格完善。

“自省”是道德修养的好方法,儒家学派极其注重自我反省、自我省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主张在求学或修身的过程中,通过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进行反思,吸取教训,达到不断完善自己的目的。

“改过”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孔子主张“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认为有道德的人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有过就改,不要重犯。思过、补过、喜闻过都是对待自己的过错、对待别人批评自己过错的正确态度。

四、结束语

诚信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立国之本。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人格塑造,既强调引导、激励学生养成诚信道德的行为习惯,又要及时纠正、惩戒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失信行为,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防范失信风险的教育,引导学生注重以德交友,不轻信于人,不轻易许诺,设好防范失信风险的自我保护屏障。通过立足实践塑造诚信道德人格,既能帮助学生完善品德结构,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利人利己,又能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在追求诚信道德人格的过程中,倡导知行合一,引领大学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道德,不断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让美德绽放,让灵魂无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2]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3]李浴华、马银华.译注:论语·大学·中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4]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陈善卿,张炳生,辛国俊.生活德育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作者单位: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刘伟林

猜你喜欢
塑造高职院校
基于绩效管理的企业文化塑造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