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目前,高校写作课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学”和“用”不协调的状况。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介绍了笔者在写作课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实践环节等一系列改进策略,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能力 写作课 教学改革
高校写作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新世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至整体的文化素质,是写作教学的目的所在。”[1]我国高校写作课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都在走走停停地进行着,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涉及到写作学科定位、教材改革、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写作学科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写作课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一.写作课教学的现状剖析
笔者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害怕写作,对写作课不感兴趣,常常握着笔,不知从何处下手,不知道写什么,还有同学表示本来以为写作课是很有趣的,结果却发现内容枯燥单调,没有趣味。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哪里呢?
首先,学生的阅读量小,动笔能力差。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现在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以至于在这几年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写作课上,教师列举一些古今中外经典作品来解释相关写作原理,大多数学生竟然对此作品茫然不知,这令很多写作老师感慨:如此下去,写作课该怎么教?况且,很多学生到了大学阶段,没有老师的强制,更少了主动练习的内在驱动力,除了少数喜欢写作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就此搁笔。在一次写作课上,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堂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片段,竟然发现很多学生像在挤牙膏,有的学生甚至在一节课内都不能完成。
其次,扁平、单一的授课模式。传统的写作课注重研究旧存的范文,解析其写作特点、经验及规律,以资借鉴;研读文章的写作过程,探讨写作者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因素,然后对照执行。明眼人一望可知,这样的教法缺少一种开放的姿态。写作实践是写作者生命活力的承载,是写作者的精神旅行和现实描摹,它是新鲜的、动态的,是与当下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的一种洋溢着探求勇气的精神行动,只把它局限于书本内容, 只把它安置在狭小的课堂里是极为不当的。现在的写作课教学,还存在着课堂上教师唱主角戏,忽视教学主体的地位,更不关注对学生的心理、思维、情感等方面培养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要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人才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接受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可见,现在高校写作课教学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如何改变这种“学”和“用”的不协调状况、让写作教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增进写作教学的高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写作教师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二.写作课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起来,以形象的画面展现教学内容,因而深受学生喜爱。在写作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满足当代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立体化接受信息的特点,还能把课讲得更生动形象,增强学生对写作课的兴趣。另外,多媒体教学的容量特别大,便于教师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对于写作课而言,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可以不受限制地举例,随时找出文字供大家欣赏,因此也弥补了学生阅读量的不足。
2.开设讨论课。讨论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讨论之前,教师要做好细致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写出讨论提纲。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更要全面掌控讨论内容,把握讨论方向,活跃气氛,适时进行点拨。一堂成功的讨论课,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精神、开拓创新的激情、合作互助的品格。因此,学生从讨论前的准备到讨论后的总结中学到的东西远远大于纯粹的教师讲授。“实行‘讨论课制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2]
3.加强兴趣写作。激发兴趣,也是促进写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在学习竞聘辞的写作时,就把班级虚拟成一个公司,设置公司职能部门、干部、员工,组织一场竞聘上岗演讲。比如写消息时,在讲授完相关的理论和写作要求之后,如果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进行练习写出一篇习作来,那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也很枯燥。笔者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确定好各个小组的主题。然后让他们带着自己的选题走出校外,采用访谈、参观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实地采访,一周后每个同学上交一篇消息,并开一个小型的报告会,交流在采访中的所得。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都很用心地去做,不仅了解到了社会世态,又锻炼了同学之间合作的精神,同时也提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习作的质量也很理想。这种教学法具有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实践性”、环境“模仿性”和条件“真实性”等特点,学生认真准备,积极表现,热情颇高,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二)注重实践环节,形成立体化效应。
写作课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在长期的写作课教学流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维度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形成写作课教学的立体化效应。
1.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相结合。就是注意将课堂的学习与课外的各种活动相结合,让写作训练融合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田野训练”,所谓写作课“田野训练”类似于美术教学中的写生。美术作品因写生才有了生动的画面。写作课也需要生动的趣味,因此“田野训练”很必要。写作“田野训练”的核心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去接触社会不同层面,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采集能力、感受与发现能力等。它不仅可以弥补学生阅历不足的缺失,还引发和激活学生的写作冲动和写作兴趣。endprint
2.书面训练与口头训练相结合。写作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技能。过去我们大都重视书面写作,口语写作没有纳入教学范围,这其实是一个教学失误。当下社会人际交流重要性的凸显,出口成章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立体化教学既强调书面写作的训练,也强调口语写作的训练。特别是在口语训练中重视语汇的丰富性、鲜活性、生动性和口语作文逻辑的严谨性。
3.教师示范和学生自评相结合。教师示范指的是教师要创作作品,用教师的作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师评说自己的作品,叙说写作的心路历程,比用名家作品为例证更具生动性、真实性和具体性。教师“以身作则”的写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写作能力强,写作成果丰硕的写作教师是学生最有说服力的参照系[3]。因此写作教学十分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从现实看高校教师批改学生习作一般每两周一次,教师评改作业十分有限,因此立体化教学要求学生自评、自赏,在授课过程中突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争鸣。
4.传统园地和网络发表相结合。提供发表园地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写作课的兴趣。传统的发表园地有校报、校园广播、电视栏目、班级的自编刊物、社会上正式出版的文学刊物,等等,能在这些传统园地发表作品至今仍然是大学生的蓝色梦想。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成熟,在网络上成立文学社团,创设发表习作的园地已成为一种热潮,目前互联网上出现很多文学网站,上面活跃的写手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由于网络园地所具有的互动性、开放性、时尚性、多元性,所以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可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求新求奇的心理欲望[4]。因此立体化教学应重视这两个阵地的充分利用。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写作课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作为一名写作课教师更应不断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2]姜玲.哈佛大学的讨论课制度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
[3]邢海珍.大学写作的尴尬身份与教学突破[J].绥化学院学报,2008(3).
[4]韩啸.论网络化的高校写作教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
本文为院级教研项目论文。项目编号:ch13kcjgxm01。
(作者介绍:潘玉梅,安徽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