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0-11-18 09:08孙婕
文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阅读问题

孙婕

内容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思维活动。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首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思维松绑。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广阔性、创见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注意摸清学情,有的放矢;引导时要抓住时机,适时点拨;评价时要鼓励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学中注意课内外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阅读 创造性 思维 问题

一个人的学习活动、认知活动、交际活动、思维训练,都离不开阅读。而小学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而思维又以创造性思维最为重要。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创造宽松气氛,给学生思维松绑

如何才能营造有利于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安全、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探讨,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有不同的认识可以展开争辩;尽量取消点名、要求学生立正发言等形式;尽量表演和鼓励不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对学生的作品及意见,不要立即下判断,留到最后让全体学生共同评估;形成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养成能容忍不同看法的态度,不讥笑他人的意见。

二.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指出:“老师讲的课,最主要的是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只有通过思考,而不是接受现存的结论,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并且发展思维能力。”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地加紧活动,甚至可能产生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和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料想相反的答案),灵活运用发问技巧,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就可用“假、列、比、替、除”等方法来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假,就是假如。老师提出假设的情境或条件,让学生对这个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可用人、地、事物时等组合发问。由于情境是假设的,并不是现实,因此,产生的结果就具有不确定性,这就给学生以充分的遐想空间。例如,教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提问:假如当时那个农夫没有傻坐在那儿等着捡第二只撞死的兔子,他可能会怎样呢?这个问题中的条件跟课文中的恰好相反,是假设的,要学生依此合情合理地想象新的结果。有的学生就答:“他的庄稼就不会荒废”、“他就不会被别人耻笑”、“他可能从已死的那只兔子中悟出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太鲁莽、盲目。因而树立以远大志向,发愤图强,最终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翁。”……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了那个农夫的错误与愚蠢,明白了寓言的寓意。

2.列,即列举。让学生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如:我们学过哪些描写人物的课文?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些写送别的古诗?

3.比,指比较。让学生就两项或多项资料性或关系比较其异同。比的对象或人、或物、或事、或地。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学生就提出:“课文中‘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胜利才二十分钟这两个句子中的‘才字意思相同吗?”学完第七册的《颐和园》和《五彩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比较:颐和园和五彩池都很漂亮,但是这两个地方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儿呢?

4.替,即替代。用其他的字词、事物、涵义或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在阅读教学中,替代也是学生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课文《黄继光》中有一句话:“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屡次”在这里是生词,学生未接触过,教师就可以提示:“屡次”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呢?学生就想到可以用“多次”、“数次”来替代,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屡次”。

5.除,就是指“除此之外”。针对原来的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能突破成规,寻找不同的观念。如除了黑板上所写的方法之外,还可以怎样给课文分段?

6.可,指“可能”。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与前瞻的了解。如在学习《大森林的主人》一课时,在讲到猎人和“我”被迫夜宿森林时,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推测,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除课文中列举的之外,还可能有哪些困难?

7.想,就是鼓励学生充分想象未来的事物。比如学完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了村庄的昨天与今天的不同,那么也就还可以更进一步引导:这座村庄到今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大家再想象一下,这座村庄明天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8.组,即“组合”。就是提供学生一些资料(字词、事物、图形等),要求学生排列组合成另外的各种有意义的资料。如,让学生用几个给出的词语组合成几个意思、结构或语气不同的句子。

9.“六W”,是利用英文中的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哪里)、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如从《飞夺泸定桥》这个课题就可以提出“谁?”、“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等几个问题。教师适当整理就可以诱导学生一步一步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及重点。这些问题也是我们阅读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问题。

10.类,指“类推”。将两项事物、观念或人作直接比拟,以产生新观念。如比较近义词、意思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句子等。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摸清学情,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注意教材前后的联系,根据训练的重点、难点,具体的课文设计好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引导探究。阅读教学长期存在“费时低效”的弊端,教师要多学习大纲,钻研教材,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像《捞铁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可以从题目入手,根据题目设计问题,让学生从整体着眼,直奔课文重点内容进行学习。《丰碑》、《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课文则可以从抓插图入手,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及时了解学情,从实际情况出发,废除无的放矢的讲解,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endprint

2.抓住时机,适时点拨。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当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心里想知道又一下子弄不清,教师抓住这个时机进行辅导,定能事半功倍。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象更深。”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有一道题让学生思考:“同样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前面说它像蜗牛的触角,后面又说它像蛟龙的爪子?这两个比喻矛盾吗?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面面相觑,有几个学生想举手又迟疑不决,担心会说错。我觉得时机成熟了,便打开课件,出示两组图像,一组静态的爬山虎的脚和蜗牛的触角,一组正在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和蛟龙的爪子。学生一看图,再讨论,就明白了这两个比喻并不矛盾。把学生引入思考,适时点拨,就可以扫除他们的障碍。

3.鼓励成功,培养自信心。学习进程中,学生的任何点滴进步不光反映在学到了新知识,更宝贵的是这些新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的主动参与努力获得的。在学习实践中他们难免会遇到难题,甚至是“跌跤”,学生有可能因此而灰心。教师不能仅仅从知识方法着眼,还应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下功夫。当他们取得了成绩,有了进步,应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他们遇到困难或灰心时,教师应激励他们勇敢面对,克服困难,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4.注意课内外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阵地。但课堂教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全过程。阅读教学中,学生课前对课文的感知,课后的巩固、应用也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指导行为的独立的教学发展阶段。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中去组织、探索、实践、运用,培养他们各种能力使知识得到内化的好时机。因此,阅读教学也要注意课堂内外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尽量避免布置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增加实践性、趣味性的练习,使学生进入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境界。其次,还可以把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如《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后的环保知识讲座、《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我心目中的周总理”故事会等,或课外读书活动、语文竞赛等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特长,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思想教育,全面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义重大,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教育目标,有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创造性思维的客观规律,运用适当而又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和培养。相信未来的中国人都会敢于创造、乐于创造、善于创造,中国也将成为一个极富创造力的国家。

(作者单位:甘肃通渭县文庙街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阅读问题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