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对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0-11-18 14:03邓倩倩
商业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风险社会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邓倩倩

[摘 要] 旅游安全问题已成为旅游者出行考虑的首要因素,而突发事件是影响旅游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的突发事件打破了以往的局域性、可计算性和较为线性等规律,具有可能性小但后果严重等特征,从风险社会视角下研究景区突发事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迫切性。通过对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过程及结果分析,突发事件损害了景区旅游形象,破坏景区生态资源,引起景区公众恐慌。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时,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良好的应急处理机制;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媒体传播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政府处理危机能力,从而维护政府形象,提升五大连池风景区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 风险社会;突发事件;五大连池风景区;影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D035.29 [文献标识码] B

纵观国内外关于突发事件的探讨研究,大多数学者从社会客体出发,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这种划分很容易将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和紧急事件混淆,不利于实际中对突发事件影响及应对研究。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突发事件的研究,尤其是目前国际对埃博拉疫情的关注,可以发现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阶段,突发事件的时代性和主体性也越来越强,对旅游景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从五大连池风景区相关案例入手,对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对风景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分析是相关研究中的完善和创新之处。

一、相关理论阐述

(一)传统意义突发事件的界定

从元概念角度讲,无论好坏,只要是突然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都可以称为突发事件。但综合考查目前学术界研究成果则偏向“负影响”维度,主要集中在“突然发生”和“具有危害性”两个语义要素上,将社会生活中事前难以预测、影响范围广泛且对社会公共领域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的公共紧急事件成为突发事件(宋英华,2009)。国外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定义是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的解释,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我国在2007年8月3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案从社会客体角度规定了“突发事件”的涵义和类型: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的界定

1.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各方面都出现了种种新问题:种族歧视、文化消亡、经济危机、贫富差异拉大、动植物灭绝、环境污染等等。这些可以称为“危机”的问题引起了西方专家学者的注意和研究,并形成“风险社会”早期理论。

通过总结,可从三个角度归纳西方风险社会理论:一是制度主义,以贝克、吉登斯等人为代表,他们是“风险社会”理论的首倡者和构建者。贝克认为,风险至少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甚至有可能在人类社会刚刚诞生时就已经出现了,所有的有主体意识的生命都能够意识到死亡的危险。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风险社会;二是文化意义,如凡·普里特威茨(Von Prittwitz)的“灾难悖论”理论以及拉什等人提出的“风险文化”理论。普里特威茨认为,人们已经对技术发展的副作用,即其引起的灾难有了新的认识。拉什从批判贝克等人的“风险社会”理论出发,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他认为风险社会概念无法准确地描绘出我们当前面临的景况,因为风险并不是有序排列,带有明确的结构性和指向性的;三是现实主义,以劳(Lau)的“新风险”理论为代表,认为风险社会的出现是由于出现了新的、影响更大的风险,如极权主义增长、种族歧视、贫富分化、民族性缺失等,以及某些局部的或突发的事件能导致或引发潜在的社会灾难,比如核危机、金融危机等。比较而言,贝克和吉登斯对于风险的分析更为全面深刻,尽管在制度结构等论述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泄露事件、美国“9.11”恐怖袭击、中国“非典”的蔓延以及当前埃博拉疫情等国际突发事件的检验,证明该理论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2.风险社会视角下风险的特性

自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经济变化塑造出现代风险的基本景观,决策和行为成为风险的主要来源,使现今风险呈现出更为显性的特性。

首先,从根源上讲,风险是内生的。风险伴随着人类的决策与行为,是各种社会制度,尤其是工业制度、法律制度、技术和应用科学等正常运行的共同结果。而自然“人化”程度的提高,使风险的内生性更加明显。其次,从影响和后果上,风险是延展性的。风险造成的灾难不再局限在发生地,而经常产生无法弥补的全球性破坏,例如日本福岛核事故、埃博拉疫情等。其空间影响是全球性的,超越了地理边界和社会文化边界的限制;其时间影响是持续的,可以影响到后代。再次,从特征上讲,大部分风险后果严重,但发生的可能性低。因此,某种程度上尽管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安全了。最后,从应对方法上讲,现有的风险计算方法,经济补偿方法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通过提高现代性的反思能力来建构应对风险的新机制。

3.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的内涵

贝克的理论带有明显的生态主义色彩,其风险社会的概念特指在现代性的一个阶段中。在这个阶段,工业化道路上所产生的人为风险超过自然本身的风险而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人们意识风险能力的增强还是管理风险的机制方法带来了新的风险,都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另外,研究风险社会理论的学者普遍认为,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为突发事件。所以,风险社会下突发事件的主体性越来越强,这也是区别于传统意义突发事件的主要标志。风险社会下突发事件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能动性地增强,尤其是在处理与自然关系相关的突发事件中,表现的更为强烈。因此,突发事件也是一定的社会主体所面临的、事先难以全面认知与准确预报、突然来临且形式紧迫,给社会主体带来或潜在地带来某种重大影响性后果的事件(赵延彦,2010)。endprint

对于旅游活动来讲,旅游者是主体,旅游资源则为客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众所周知,单纯的自然资源或者人为资源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资源,而需要一定的加工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人类能动性的参与,而实现旅游活动又必须有旅游者的参与,这就决定了旅游活动中突发事件的研究应当以风险社会为背景,可使相关学术问题更具时代性,更符合旅游活动的实践性。

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论述需要,本文所论述的突发事件是从当今风险社会视阈角度出发,指客观存在于整个旅游活动之中,因自然原因(人为影响仍占相当比例)或者人为因素主导而突然表现出来,具备广泛的不良影响并给社会主体(特指旅游者)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且不能完全掌控、处理的旅游事件。

二、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事件简述及其影响

(一)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事件简述

据资料统计,五大连池风景区近十年发生两起的突发事件,简述如下:

2005年2月24日,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粮食局设在龙镇的东帝天然矿泉水饮品有限公司车间起火,火势很大且持续一整天,损失达数百万元。且后续处理问题颇多,火后发现租赁费未交足、火损数额被疑瞒报,一度成为公众媒体关注焦点,给风景区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短期内旅游者的数量也有所减少。

2014年6月1日,五大连池风景区发生一起因礼花燃放人员违规操作引起的烟花爆炸事故,导致14名群众入院治疗、观察,但均无生命危险。事故发生时,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用应急救护车和警车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组织救治,公安机关及时保护了现场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了强制措施。

(二)突发事件对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影响

1.损害景区旅游形象,影响旅游者决策过程

景区旅游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决策,突发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会使景区旅游形象受损,即使危机公关非常成功,其不良影响也会在一定周期内存在。旅游者的决策过程受多方因素影响,例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等个人因素,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闲暇时间、可支配收入等现实因素,其中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因素在理性购买决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安全的形象一旦被旅游者所认知,该景区被纳入普通旅游者决策范围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厂房火灾和烟花爆炸事故发生后,各种谣言、小道消息趁虚而入,扰乱人心,公众会产生恐惧心理和激动情绪,对景区相关部门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怀疑,排斥政府部门的危机处理,不安定因素随之产生,会造成更大的不稳定,影响到景区形象的树立。无论是已经到达五大连池风景区的游客还是准备来此旅游的游客都不可避免的被这种负面的消息所感染,主观上认定景区存在安全隐患,形象不良,而这种信息也随着游客的传播而扩散,直接导致未来一定时期内旅游人次数降低,旅游经济效益减少。

2.破坏景区生态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失衡

景区中突发事件的发生会使社会财产遭受一定损失,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社会经济系统失衡,社会资源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以地质遗产保护为主要目的的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剧了生态资源的破坏。

五大连池火山圣水节活动是当地传统的节庆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也是景区吸引旅游者的一大旅游资源,但烟花爆炸事故对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不一致。在此次事故短期之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会有所降低,其恢复周期较短,而对于不可再生的生态资源来讲则是长期的影响,有些甚至具有潜伏期,破坏力可谓重大。

3.引起景区公众恐慌,游客与居民矛盾加剧

突发事件的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受损,也使受影响人群产生无安全感的心理,出现心理失衡。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表现出人们缺乏集体意识和与人合作互助精神,进而使人们产生信任危机,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公众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所激化,尤其是在旅游活动中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居民会忽视主要原因而关注旅游者进入当地环境后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例如,对于此次圣水节的烟花爆炸事故,虽然了解事故是由人为操作失误引起,但由于发生在旅游节庆时期,居民如果对于此次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一时无法接受,则将不可避免的加剧与旅游者之间的矛盾,认为旅游活动开展带来的弊端大于利益。这就不只影响经济的发展,同样会危害社会安全,破坏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从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的主体性和时代性特征可以看出,突发事件更多地呈现的是一种动态演变,是从事件发展阶段的状态特性来认知、判断、处理事件(赵延彦,2010)。因此,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时,可以以政府为主体,从不同客体角度出发,按照突发事件的动态变化进行划分和处理。

(一)政府主导,建立良好的应急处理机制

政府应在防范并化解突发事件方面处于关键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应建立完善应急处理机制。针对风险社会下突发事件具有潜在的多地区影响且严重程度超出以往的预警检测和处理能力等特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应加强各地区的合作交流和日常操作演练。

以五大连池风景区烟花爆炸事故为例,事件前期多呈现一种紧急突发事件的状态,强调事件处理的紧迫性,即政府的反应能力,是否能将事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五大连池管委会义务扑火队应急预案》、《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条例,以保证行动规范性。在烟花爆炸事故发生后,五大连池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稳定了公众情绪。

(二)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媒体传播机制endprint

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的快速传播,会产生所传播的信息放大或扭曲,不免有些毫无根据的猜测,混淆是非,扰乱人心。媒体在信息披露、信息公开、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及时公布和公开信息,增强政府与传媒、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协作,能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激发战胜危机的信心。

此次烟花爆炸事故中期阶段表现为危机事件状态,强调事件处理的适当性,即政府如何处置事件,在不损害当地景区及游客利益的基础上,使相关利益社会主体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用应急救护车和警车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组织救治,公安机关及时保护了现场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了强制措施,缓解了矛盾,并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将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进展、群众伤亡情况等传达给公众,确保了信息的公开透明,杜绝了谣言、流言,进而争取到社会主体支持,稳定了公众情绪。

(三)加强管理,提高政府处理危机能力

突发事件后期突出的是灾害事件的状态,强调事件的结果性,即政府应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事故处理进行后期评估、对事故中受害者给予赔偿、对在事故处理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造成事故的行为主体和在事故处理中失职和渎职的人员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烟花爆炸事故处理后期,相关部门在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此次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管委会及上级政府部门。相关领导部门也及时弥补了群众损失,对受伤游客进行了赔偿,缓和了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矛盾。通过此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也提高了政府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升政府形象。

四、结论

综上所述,风险社会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是历史分期意义上的,也不是某个具体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而是对目前人类所处时代特征的形象描绘。正如吉登斯、贝克等人所说,风险社会的秩序并不是等级式的,垂直的,而是网络型的、平面扩展的。因此,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对景区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延展性,政府在处理应对时需注意平衡各方社会主体利益,控制事态的进一步蔓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危机公关,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助于政府更好的监测、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维护旅游景区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参 考 文 献]

[1]乌尔里希·贝克/吴英姿,等.世界风险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赵廷彦,赵江华.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概念的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2010(5):63-65

[3]宋英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朱力.突发事件的概念、要素与类型[J].社会科学研究,2007(11):81-88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社会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全球治理下的外层空问国际环境法治问题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调查
论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角度的塑造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