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惟祎 谢 强
在人们的印象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这片土地是金孔雀的故乡,是陶醉了几代人的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诞生地,在云南各州市中它也素以民族文化风情独特、浓郁,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而闻名。而就在世人仍以美丽、神奇作为德宏的标签时,殊不知这里已成为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前沿,边疆文化教育重镇。
今年年初,从云南省教育工作会上传来一个令全州教育工作者振奋的好消息:德宏州教育局荣获云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这在德宏教育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多年来,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德宏,教育一直相对滞后,在以往的评比中,排名总是在末尾几名。而这次,德宏州教育局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教育厅严格的考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位居全省前列,令全省教育同行刮目相看。短短数年间,如何从“后进生”一跃成为“优等生”,带着问题,记者近日与德宏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根顺零距离,希冀从中寻找答案。
“领导重视是关键。目标清晰是根本,形成合力提效益,突破难点促全局。”
《云南教育》:德宏教育能够在短短几年间从全省教育考评的倒数几名一跃而成正数前几名。取得这样大的变化,奥妙何在?
王根顺:我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近年来德宏在教育上取得较好成绩的经验——领导重视是关键,目标清晰是根本,形成合力提效益,突破难点促全局。
《云南教育》:你的总结十分简洁,可内涵肯定很丰富,譬如采访你之前,我们就听说德宏搞了教育的“五年规划”。还给每一年都确定了主题和名称,我们很想请你具体介绍一下。
王根顺:如你所言,我刚才总结的德宏教育近年来取得一定成绩的经验看上去很短小,但确实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首先,领导重视是关键。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业,没有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发展教育就是一句空话。由于德宏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社会发育程度不高等原因,长期以来,德宏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不均衡,与省内教育发达州市相比差距较大。“教育兴,百业兴”。新一届州委、州政府班子决心改变这一现象,树立全州教育“一盘棋”的理念,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7年12月25日,刚到任的州委书记赵金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研究的第一议题就是教育。2009年4月8日,赵金在全州教育改革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素质培养”工程,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州”战略,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州长孟必光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州和各县市要着力推进“五项改革”,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理顺体制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激活机制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新突破。这次会议确立了全州教育“一盘棋”的思想,并下发了《德宏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谋划了德宏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目标清晰是根本。正是有了全州教育“一盘棋”思想的树立,使我们有了根除以往德宏教育存在的整体发展思路不明确,各县市“各吹各打”,全州教育没有形成合力这一顽疾的良方。2007:~g4月,我接任州教育局局长后,最主要抓的一件事就是在深入细致的调研基础上,针对全州教育在改革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全局性的解决方案。为此,结合全州教育实情,我们确立了《德宏现代教育发展规划(2008~2012年)》,即确定2008年为全州教育“常规管理年”、2009年为“教育科研年”、2010年为“质量提升年”、2011年为“校园文化建设年”,2012年为“特色学校培育年”。确定这些主题,我们就是要让教育回归教育,扎扎实实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方面苦练内功,不把教育的基础打牢,无论什么样的宏大目标都是空中楼阁,无水之源。目前,我们的“五年规划”已实实在在地实施近3年,而成效也越来越显著。在各县市教育局,最关心的是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其他县市质量的竞争;在学校,校长、教师各安其位,一门心思抓教学、抓管理;在社会上,在人民群众心中,德宏教育的声誉越来越好,投亲靠友到外地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不但大大减少,反而吸引了其他地区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慕名前来德宏学校要求就读。实践证明我们的教育“五年规划”是科学可行,受到各方支持的。
第三,形成合力提效益。发展教育同样要讲求效益,我们有了全州教育“一盘棋”思想,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接下就要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作用。而这也是我们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步骤。针对各级各类教育我们统筹考虑,提出了协调发展、轻重主次分明的工作思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积极鼓励和引导发展民办幼儿教育;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校点布局调整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挖掘潜力,扩大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全州针对各县市教育实情,既提统一要求,又分类指导,力求各地教育既系统完整,又特色鲜明。以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为例,截~2009年。全州高中阶段学校无论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规模都取得了新进展:重新选址建设,投资约4亿元的德宏职业教育园区于2009年11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投资2 300万元的盈江职业高中学生宿舍、学生食堂、运动场和附属设施。投资2 000万元的潞西市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大楼,投资450万元的陇川县职业高中第二教学楼,投资250~j"元的梁河县职业高中教学楼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普通完全中学的初高中剥离办学工作进展加快,在芒市中学已完成剥离初高中办学的基础上,盈江一中、陇川一中的剥离工作将于2010年完成,梁河一中、瑞丽一中的剥离工作已纳入规划。2009年,全州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达21855人,比上年增长14.31%,毛入学率达48.02%,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在校生之比为1:1.03。
第四,突破难点促全局。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在发展教育时必须分清轻重缓
急,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教育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个难题。那如何人手呢?我们经过研究分析,得出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研水平将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结论。为此,我们提出,要不断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强力推进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学校管理要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临时性管理向常规性管理转变,由常规性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教育科研是决定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科研队伍建设和管理模式,采取“能进能出”等方式,彻底改变那种“教不成书的才当教研员”的错误认识,把那些“想干”、“能干”、“会干”的年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调整充实到教科研队伍中,让“只有教得好书的老师才配当教研员”成为现实;千方百计筹措教科研经费,为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彻底改变过去的教研模式,把工作重心下移,主动深入一线指导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务实有效的教研氛围。又如,改善教育硬件设施是每个地区、每所学校的迫切要求。怎么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抓机遇,学会统筹考虑。现在,“两基”迎国检、中小学校安工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等这些重大任务看似交叉重叠在一起,有的人认为任务太多太重,而实际上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我们办教育一定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
“德宏一定能够完成好‘两基迎国检任务。”
《云南教育》: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是今年云南教育最大的任务,作为在全省较早实现“两基”的地区,德宏在“两基”的巩固提高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对即将到来的国检准备好了吗?
王根顺:2000年,德宏如期实现“两基”,不但没有拉全省的后腿而且还向省内发达地区看齐,这是我们德宏教育的一大光荣和突出成绩。但是德宏地处边疆,教育起步晚,加上经济条件等原因,部分群众对孩子接受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孩子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因此“两基”的巩固提高一直是德宏教育的重要工作。
为此,我们提出要“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学上,而且上得起,学得好。”州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义务教育段学校从层层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人手,通过实行农村小学毕业生整体移交制度,坚持不懈地扫除剩余青壮年文盲,实现了“普九”水平的大幅提高。
在这里我举个例子,2005年9月,陇川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一部分毒品、艾滋病致孤儿童集中到陇川二小实施集中救助。孩子们失去了父母,所有的责任都由学校来承担。学习、生活、心理教育、安全……点点滴滴,事无巨细,学校都要操心。现在5年过去了,陇川二小不仅圆满完成了“88名,一个也不能少”的任务,还让越来越多的致孤儿童回到课堂,健康成长。目前,已累计接收196人,在校138人,成为全省大规模集中救助毒品、艾滋病致孤儿童的试点学校。全州各县市都结合实际,“依法控辍”、“情感控辍”、“教改控辍”、“扶贫控辍”多管齐下,使全州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偏低、辍学偏率高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2009年,全州共得到教育专项补助经费3亿多元,其中:中央、省、州共下达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89亿余元,妥善解决了家庭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全州共有16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被免除杂费,16万余名学生享受到免费教科书,11万余名寄宿学生得到了生活补助。如今,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念小学和初中不仅能免除学杂费,每月还能享受到一定的补助,农民送儿女上学的热情大大高涨。截至2009年,全州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就读的比例达98.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3%,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由上年的3.33%下降到2.57%,下降0.76个百分点。
正是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10年来,我们全州教育系统的干部和教职工为提高巩固“两基”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工作,使全州“两基”水平逐年提高,也使我现在能够底气十足,充满信心地对你们说:德宏一定能够完成好“两基”迎国检任务。
“教育是德宏‘桥头堡建设中要打好的一张重要牌。”
《云南教育》:目前,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已成为云南最为重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德宏作为地处边境的自治州在“桥头堡”战略中地位突出,作用重要。那么,德宏教育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根顺: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来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对云南而言,对我们德宏而言都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此,州委、州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超前谋划,积极准备,提出德宏要在“桥头堡”建设中打好“十张牌”,成为“‘桥头堡中的‘桥头堡”。而教育就是这“十张牌”中的一张。
州委、州政府明确,在“桥头堡”建设中要将德宏打造成为?区域性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德宏地缘人缘优势,扩大与缅甸等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医疗、影视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要建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完善的教育体系,以语言文化教育、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宗教文化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招收东南亚、南亚籍学生,积极开展跨境师资培训、交流,扩大教育合作规模,使德宏成为东南亚、南亚学生留学的重要目的地。可以说,“桥头堡”建设将为德宏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作为教育中人,我们既感到振奋,又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坚信,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德宏各族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德宏教育必将在“桥头堡”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想干好教育,首先就要学会做人的工作:教育干部下学校是去为师生服务而不是去指手画脚。”
《云南教育》:从你的工作履历我们得知,自1987参加工作以来,你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离开过教育,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主管一州教育的教育官员,一路走来,你最大体会是什么?
王根顺:“无比辛苦,乐在其中”是我对教育工作的最大感受。教育是一项与人关系最密切的工作,想干好教育,首先就要学会做人的工作。教育就是让人学会转变,一个从懵懂无知的孩童直至成长为国家的建设之材,这其中要经历多少转变,而促成这些转变的因素中教育的作用无疑
是最大和最有力的。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在教育上体现的最广、最深。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只有牢牢记住教育是为人的发展而来,那么在工作中才会带着深厚的情感去关心师生,爱护师生,只有以心换心,真正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我们的教育才可能获得回报,收获成功。
《云南教育》:作为教师主要是做学生的工作,那作为教育局长你又主要做什么人的工作?
王根顺:作为教育局长,我不能再像当老师那样仅仅去做自己所教学生的工作,而是要去面对全州的学生。怎么办,同样要做人的工作,也就是要做好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工作。
对教育行政干部,我就任伊始就向全局同志讲,作为教育局的干部,假若不敢走进学校,那将是很悲哀的事。不敢面对自己的服务对象,那搞好服务又从何谈起。为什么怕进学校,就说明我们有的同志对教育一线的情况了解不多,对一线工作知之甚少,没有真正将师生冷暖记挂在心,因此心是虚的,当然就怕进学校,怕出洋相。因此,我们要求,从州教育局开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下学校是去为师生服务而不是去指手画脚”的理念。干教育,首先得懂教育,要学会说内行话,做分内事,师生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此外,要加强机关建设,做到制度、情感和理念三结合,制度是制约性的,真正让制度发挥作用就必须注入人文情感,激发干部职工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同时,要用先进的理念去引导人更好地工作,我们提出,教育局的工作不仅仅只在8小时,“工夫在诗外”,要做有心人,用“五颗心”去对待工作和生活,一是平常心,二是谨慎心,三是宽容心,四是谦恭心,五是感恩心。
对中小学校长,我们改变原来的任用机制为公推公选,让优秀人才通过竞争脱颖而出,为学校找好当家人。积极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2008年,德宏州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建立了“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德宏州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借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优质资源,对全州605名中小学校长和后备人才进行了在线培训。2009年,在总结第一学年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对605名参训人员进行提高培训,并选送25名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到上海、北京、昆明等地参加培训。
对教师,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是首要任务。一是完善了教师招聘的措施办法。采取按需设岗、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办法,面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从2007年至今,每年招聘教师数都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启动了首届州级骨干教师的评选认定工作,评选认定州级骨干教师60名;培训州级骨干教师36人,选送62名教师参加省举办的“西部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潞西、梁河、盈江、陇川4县市400名小学班主任参加了“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全州2333人次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截至2009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共13451人,其中专任教师达11938人,可以说一支德才兼备、敬业爱岗、结构合理、能打硬仗的教师队伍已逐步形成,他们将成为德宏教育腾飞的最可靠保证。
责任编辑张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