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特性挑战与对策

2010-11-17 04:25罗崇敏
云南教育·视界 2010年7期
关键词:系统文化教育

罗崇敏

教育的育人属性和特质,决定了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深远影响性。如何把握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直面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和危机,化解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风险和挑战,不仅关系着教育精神重塑和教育价值回归,而且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一、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特性

(一)多元性

1文化多元性。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如果一种文化价值观改变了,这种文化就被颠覆了,这个民族就衰落和消亡了。我国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坚卓的文化价值观,这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我国多民族的特性构成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教育是多元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体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种文化相互激荡,民族主体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特别是由于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冲击、封建腐朽思想侵蚀和自身教育失误等原因,致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贪亵文化,以发展多元文化的名义,未加过滤地登堂人室,并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强烈冲击。而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作为文化的产出源和辐射源,未能全面担负起弘扬优良民族文化的使命,未能切实履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的职责,未能充分发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这也是教育系统贪亵文化流行和腐败现象滋生的深层次原因。

2主体多元性。办学主体多元化是指国民教育涵盖公办教育、民办教育、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国有民办、公民联办、股份合作制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办学主体多元化实质是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多元化,这使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面临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挑战;办学层次多元化是指国民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等各类教育及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办学层次,而不同教育层次的政府职能与市场调节边界又不尽相同,这使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面临办学层次多元化的考验;办学服务多元化指国民教育体系包含政府管理官员和学校教学人员、科研人员、教辅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服务主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教育需求上升和办学规模扩大,服务于教育教学等工作的教职工队伍仍在发展壮大,这使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面临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检验。

3客体多元性。国家、社会、民族是教育的最大客体或最大受益者,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增强政府对教育反哺意识,强化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减轻群众教育负担,落实平民教育和大众教育,让教育品质回归公益和高尚。如何增加政府财政教育投入、如何完善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如何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行业自律,都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家庭是教育的间接客体,但凡有子女的家庭,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从事什么职业,都会与教育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政策的任何改变、教育收费的任何调整,都会触及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数以亿计的学生是教育的直接客体。其成长的教育环境、接受的教育质量、支付的教育成本,都会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系统。这也是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动态和走势,备受社会各界注目的缘由所在。我国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教育资源总量大,结构复杂,投资项目繁多,监督难度大,滋生腐败的机会条件也就增加。

(二)公平性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系统,肩负着文明传承、人伦教化和道德养成的基本功能。无论经济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环境如何变迁,教育之所以称为教育.必有其须臾不可遗弃的核心精神元素,即教育精神和教育价值。这就要求教育系统必须具有更加高尚的精神境界、更加自觉的自律精神、更加理性的价值选择,教育必须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的特殊使命,即通过学校培养和个人努力,为受教育者赢得生存与发展、成才与成功、尊重与尊严的公平机会,进而为社会注入积极、健康、强劲的发展动力。正因为如此,人们通常将洁身自好的学校视为引领社会风气的殿堂、将为人师表的教师视为社会文明的标志、将充当社会良心的学者视为社会道德的楷模。如果教育精神和价值日益功利化、世俗化、商品化,教育源头活水遭到污染,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状况如何将不言而喻。这也是教育腐败区别于其他行业腐败的显著标志和危害程度。

(三)战略性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行各业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方式,这是其他行业不可比拟或不能代替的。人们常说“技术没备可以引进、国民素质不能引进”,阐发的正是教育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不仅表现为现实性和阶段性,而且突出体现为长期性和战略性,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的正是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全局意义。正是因为如此,当代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胜因素,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力资源即劳动者的现代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和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高端创新人才。而教育系统要真正担当起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增强战略意识以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就必须弘扬廉洁文化以净化校园环境,就必须强化行业自律以维护教育品质。

二、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挑战

(一)教育价值缺失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成为有价值的人,成为幸福的人。也就是说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追求真理的、培育爱心的社会活动,是培育大爱之心、忠诚之志、智慧之能的实践过程,学校也就自然成为真理的殿堂、至爱的磁场、求知的摇篮。令人忧患、焦虑和担忧的是,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教育精神出现退化、教育观念产生变异、教育价值正在流失。

一是学校官场化。学校管理泛行政化倾向日益突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缺乏权威而明确的界定,行政权力越来越大,学术权力越来越小,学术空间越来越多地被行政权力所占据,一方面为行政权力“寻租”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抑制了学术的生机与活力;面对日益浓重而又无力改变的学校官场化习气,一些老师和教授不得不默认“学而优则仕”、“官大学问大”等错位评价方法和衡量标

准,信奉行政权力是“硬通货”,教授称号是“软实力”,并相信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焕发出超乎寻常的力量,一方面为官学勾结、权学交易开辟了“绿色通道”,另一方面使学术自由、学术尊严难以维系;学校官场化同样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志向不在求学、心思不在学业、精力不在学习,而是忙于社会活动、接触领导、请客送礼,一方面使书香墨宝之地不再圣洁,另一方面使廉洁文化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二是学术市场化。在学术功利化、市场化和商品化的驱使下,学术的自由探索精神逐渐被浮躁的功利心态所遮蔽,一些学者以什么有市场就研究什么、什么有利可图就研究什么、什么能赚钱就研究什么为准则,一方面使学术本真精神和创新动力流失,另一方面使学术研究陷于盲目和媚俗;在“知识”变“经济”的利益驱动下,一些教授不愿再坐“冷板凳”、“硬板凳”,四处讲学、八方卖书,一方面使学术研究演化为谋求私利的钱学交易,另一方面为学术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学术的多重功用驱遣下,一些教师和学生抄袭他人论文、篡改他人成果、伪造实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一方面使学术诚信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使学术创新受到抑制。

三是学习情场化。情场化主要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情绪化、功利化。主要表现为治学粗放,理性缺失,对知识、对事物、对人的评价充满情绪和功利。教育者缺失爱心、缺失恒心、缺失信心,一些教师不是理性地、自觉地、主动地去教学,而是带着功利之心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教师谋两职”即教师不能潜心于业务,而把心思用于谋取专业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一方面使学生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另一方面使教育价值严重流失;受教育者缺乏关爱、缺乏动力、缺乏追求,一些学生不是理性地、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而是带着功利之心去学习,“学生奔两业”即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业,而把精力投入谋求毕业文凭和赚钱职业,一方面使教育品格异化,另一方面使学生成才概率降低。

(二)贪亵文化滋生

腐败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萌发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人性等多种角度进行探究,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都与文化腐化息息相关。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在外部不良风气影响和内部利益诉求的双重作用下,作为文化孵化器的教育系统,也滋生了一些不健康的贪亵文化,并成为腐败问题发生和发展的思想文化根源。

在自由主义思潮的蛊惑下,少数教职工未能肩负起民族文化守护者、外来文化鉴别者的使命,背离了“按什么方向办教育、朝什么方向培养人、培养的人跟谁走”的原则,甚至在课堂等公共场所宣扬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模糊了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在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下.少数教职工未能担负起维护教育价值、科学精神、学术尊严的责任,政治觉悟、思想水平、职业道德滑坡,最终沦为金钱的崇拜者,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资源、知识、技能谋取个人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投机钻营、贪污腐败,损坏了教师的公众形象,损害了教育的社会声誉。

在享乐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少数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未能继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不顾学校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职工的收入福利状况,在职务消费上大手大脚、挥霍浪费,在公务用车、接待应酬、公款出国、办公条件上盲目攀比、争相竞逐,助长了奢靡浮华之风,引起了师生员工的愤慨。

(三)腐败案件增多

教育肩负着传承文明、引领文化、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支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崇高使命,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教育系统都应当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首善之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教育系统违规概率有所上升、违纪风险有所加大。近3年来,全省高校系统共受理信访举报434件,共有30人因职务犯罪受到惩处,共查处各种乱收费1203.8万元,共清退违规资金1067.3万元。其中2006年的“5.21”教材图书采购商业贿赂案件,涉及我省高校20多所近100人,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谴责,损害了教育的形象和声誉。

三、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

(一)公正信念教育

按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育广大师生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与捍卫者;深入开展公正信念教育,教育广大师生确立公正信念、公平理念、公开观念,以教育公信引领社会公信,以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以教育正义促进社会正义;深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广大师生员工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使学校成为反腐倡廉的楷模、教师成为廉洁自律的表率、学生成为崇俭戒奢的新人。

(二)清廉文化培育

围绕实现“以廉为美、以贪为恶,以廉为乐、以贪为悲,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文化建设目标,坚持把廉洁文化教育放在反腐倡廉教育的突出位置,持续开展廉洁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自尊、自强、自律,使教育系统成为宣传廉洁文化、传播廉洁知识、弘扬廉洁传统的主要阵地,在提升自身廉洁文化品位的同时,感化社会公众;围绕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开展干部廉政、教师廉教、学生廉学“三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领导干部以廉政为荣、教师以廉教为喜、学生以廉学为乐,使领导干部成为廉洁的模范,使教师成为廉洁的师表,使学生成为廉洁的公民,在净化内部环境的同时,引领社会风气;围绕落实“廉洁教育从校园开始、廉洁人生从校园起步”的廉洁教育要求,持续开展“三生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像崇尚科学一样崇尚廉洁文化,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廉洁声誉,像追求生活一样塑造廉洁人生,使他们从小养成崇廉、敬廉、爱廉的优秀品质,在教真育爱的同时,培育一代新人。

(三)惩防体系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握体系构架的系统性、体系要素的互补性、体系运行的针对性、体系实施的实效性,整体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坚持以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围绕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监督制度建

猜你喜欢
系统文化教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