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
在变化中寻求和谐
——扬剧伴奏心得
■梁红
扬剧的音乐伴奏,有着鲜明独特的风格,成熟多变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扬剧音乐是以基本曲调变化的方式来应用到具体演出的地方剧种。早在扬剧形成的初期,即已形成以主胡、三弦、中胡、琵琶为主体的伴奏形式,百余年来,扬剧虽几经起落,几度改革,有了些许的创新和变化,但主奏乐器变化不大,唯一不同的是以前的三弦已由现今的中阮替代,由于中阮淳厚优美的音质与灵活多变的奏法受到国内乐队的重视及演员与观众的喜爱,也是戏曲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中音声部,本人也是一名琵琶兼中阮的演奏员,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我反反复复地揣摩这两种弹拨乐器在同一曲调中的不同演奏方法与表现形式。以华(素琴)派剧目《罗帕记》中“回娘家”唱段中的【数板】与高(秀英)派剧目《鸿雁传书》中的【数板】为例,这两段【数板】从曲谱上看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谱略),但演唱风格的不同就要求以弹拨为主奏的旋律走向,加花方式,技法运用等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变化(谱例略),不单单如此,除了与演员的演唱配合协调外,我还要考虑在弹奏琵琶时与中阮之间的协调,因为琵琶和中阮同属弹拨乐器,在演奏方法及表现方式上如不加以斟酌,会显杂乱而相互冲突,从而影响到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和发挥;同时,在弹奏中阮时,也要考虑与琵琶之间的配合是否协调,有时工作需要我同时完成两种乐器,(如在录音棚录制【王南调】、【八段景】等伴奏带),我借鉴了前辈老师的伴奏经验方法,紧贴剧情词意,人物情绪,在“疏、密、加、减“上做文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扬剧常用曲调三、四十个,看似简单,但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同一曲调的演奏变化即可有数十种甚至不下上百种,每一个流派都可因行当不同而不同(谱略),情绪不同而不同(谱略),乐队编制不同而不同,因表演场地不同而不同……。再加上多种的表现形式:如扬剧宫曲中【波扬】、【软平】、【王南调】等伴奏是自始至终不间断,形成所谓“满腔满跟”;而有些曲调伴奏却不跟唱腔,如【大陆板】,伴奏只在过门出现,将唱腔情绪加以伸展,将相互间隔的上句、下句连成一体;还有如剧中出现大段的叙说型唱腔,则多用弹拨为主奏的联弹,有【大陆】联弹,【探亲】联弹,【川心】联弹等,旋律委婉而优美,让演员尽情抒发,在弹拨跟进到感情表达最充分集中的瞬间,整体乐队突然全部进入伴奏,充分地将剧情和演员情绪推向最高潮。
扬剧音乐伴奏的风格特别点是一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作为一个年轻的扬剧音乐工作者,我会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在继承与创新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时,在传统技法的取与舍,以及创新技巧在扬剧伴奏中使用时的分寸拿捏认真思考,不断探索,为使传统的扬剧伴奏艺术在新的形式下不断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