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上升为艺术之思考

2010-11-16 05:18张雅芸
剧影月报 2010年5期

■张雅芸

我是学教育的,但自小喜爱艺术。我选择教育,因为教育本身也是一门艺术。除了文学、戏曲、音乐、舞蹈外,我觉得凡能展示生活的真谛、具有专业的技巧、能够表达作者的感想与思考,都能称之为艺术。

小时候,我向外婆学过剪纸,我觉得剪纸是门艺术。后来我到宜兴,看见卖工艺品的摊子上摆着许多竹根雕,我又知道,根雕是艺术。宜兴的紫砂壶、无锡的阿福泥雕,景德镇的瓷器,杨柳青的年画,南京夫子庙的纸灯都是艺术品。其实这些物品过去统称为手工制品,但现在都上升为民间艺术。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具有美的价值。我们家乡的方山大鼓、云南白族的芦笙恋歌、广西的山歌,陕北的信天游、南京的白局等乡土说唱,后来也被划为民间艺术。民间艺术算不算艺术?过去不算,但现代算。为什么?因为我在本文开始就谈到艺术的概念:因为它们具备艺术的三要素。

但历史上,民间流行下来的说唱和手工制品,很多并没有理论作为支撑。我访问了一个做了一辈子紫砂壶的老奶奶,如今她的儿女也在做壶。她说做壶只是手艺,没出息才做壶。我对她说紫砂壶是一门艺术,她说,什么艺术,不就是泥做的,用来喝茶吗。制壶大师顾景洲曾经和她是邻居,她对我说,文革时,顾景洲挑担上街卖壶,15元一个,都没有人要。我对她说,顾大师的壶现在卖几十万一把,她连连摇头说不值不值,一把十几元的紫砂壶卖到几十万,现在人民币贬值了!从理论上讲,顾景洲的紫砂壶已从日常用品上升为艺术珍品,成了艺术瑰宝。宜兴曾经出现过一件盗窃案,有个制壶的艺术大师,家中的几把壶被人偷去,后来小偷被抓住,判了死刑。这个大师吓了一跳,偷几把壶竟被判死刑。他于是找到有关部门说:“判的太重,这几把壶我不要了!”可见,这位艺术大师并不懂得自身的价值,他仍将艺术当做“手艺”。

信天游在陕北唱了几千年,放羊人用歌声驱赶高原生活的寂寞,展现了西北人的粗犷,表达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几千年后,臧克家从很远的南方来到了陕北,作为艺术家,这个广为流传的民歌引起了他的兴趣,他用信天游的格律写起了诗歌,信天游从此响遍了大江南北。从紫砂壶到信天游,经过艺术家们的发掘,从此民间工艺上升为艺术。由此可见,民间艺术能够走进了艺术的殿堂,艺术家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至于我今后的工作——教师,算不算艺术?我觉得教学得讲究技巧,这技巧就是艺术。教师中曾产生过许多大艺术家,鲁迅、朱自清、胡适、叶圣陶都当过教师,然而他们又都是艺术大师。目前教育界兴起素质教育之风,培养学生艺术兴趣,我觉得不能仅仅对学生提要求,也应当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首先得具备艺术修养,懂得艺术,才能教好学生。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谈到,在国外,一些名教授在上课时是不点名的,他们觉得靠制度要求学生听他的课,是学生出于无奈,有自信的老师,是以学识与学养吸引学生,而不是靠规章制度。因此,提高教师的艺术素质是很重要的。

从民间工艺到民间说唱、到教师授课,艺术无处不在,种类五花八门,而且有逐渐加大之势。我觉得对艺术也应当有所规范,不能将所有技术和技巧都称为艺术,否则艺术将泛滥成灾。如果有一天连普通的生活用品都变成奢侈的艺术品,到那时,该是喜还是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