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戏曲中唱做的可塑性

2010-11-16 05:18张美松
剧影月报 2010年5期

■张美松

戏曲表演中,念白有调,动作有式,锣鼓有经,演唱有各种曲牌和板式,武打有各种套数和档子,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皆有一定的格式,这种表现程式,不是某个人创造的,它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凝结着历代戏曲演员的生活经验和创造智慧,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和检验,经过一次次的筛选,经广大观众的公认而逐渐保留和积累起来的。戏曲表演程式有着它极强的规范性。然而,它的更为重要的特性却又是它的可塑性。

可塑,即是灵活的,可变和可创的,而不是公式的,刻板僵硬的或一成不变的。正因为戏曲表演有可塑性的特征,多姿多彩的各个剧种中才出现了风格各异的众多流派。正因为有它的可塑性,中国戏曲在近千年的岁月中不断地吸收、变化,创新、发展、壮大,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独具风范的艺术瑰宝。

唱念做打均属戏曲程式的范畴,而“唱”是戏曲表演程式中首当其冲的重要手段。一种声腔从一地流传到另一地,如果没有戏曲程式的可塑性,就不能按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当地的方言、语音,把原来的声腔进行重新改造。同样道理,各剧种中的不同流派也是在当时当地的环境中,根据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进行重新塑造而产生的。就梆子戏而言,从唱腔的板式上,主要分为四大类即: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由于地域不同,风格板式相近的又有江苏梆子、河南梆子(豫剧)、山东梆子之分。江苏梆子的唱高亢激昂,山东梆子粗狂豪放,而河南梆子(豫剧)侧重于刚柔相济。各地更有各地观众的宠儿以及近年来红遍各地的朵朵出墙的红杏,他们都在继承梆子戏的这几大板式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根据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在对剧本及人物进行了审美观照及判断后,创造出各自不同的表现人物情感的演唱手法。即使同一个板式,也能塑造出形形色色,性格各异、情感多变的人物形象来。

河南豫剧《朝阳沟》,同是一出戏,同是采用二八板,银环上山时的唱段听来灵动,明亮,清脆,俏丽,让人感到那山那水那田地,处处充满生机和吸引力。栓保娘的 “看见了新被子……”让人听来如临其境,如诉如说,情真意厚表现了一位善良的农村婆婆,在想儿媳时的甜蜜盼望中的自语。“俺外甥在部队……”一段二八,表现了二大娘快人快语,火辣辣、热切切,对生活和任何事物的乐观豁达。银环娘的“我把你养来把你生……”同样是二八板,但通俗、流畅,使一个自私自利的小市民味十足的形象,跃然而出,给整个戏增添了多味调料。再如,古装戏《辕门斩子》同时一出戏,同时一个人物杨延昭,江苏梆子和河南豫剧相比较,一是粗犷、朴实、爽朗,一是高亢、明亮、细腻,两种截然不同的韵味呈现在观众面前,给了观众多方位的艺术享受和满足。

“做”也属于戏曲的表演程式之一,它有严格的规范和格式。同样的程式可以用来表现不同的生活内容,同样的内容,也可选用不同的程式。一折《断桥》梆子戏、豫剧、京剧、川剧、婺剧都在演出,却都以自己剧种的特长为人物和剧情加彩润色,有突出唱的,有突出舞的,婺剧则以令人倾倒的多组的人物造型组合,以高超的身段技巧,以优美的舞蹈程式来展现人物间的思想情感和冲突的,真可谓百花纷呈、争奇斗艳。梆子戏演出的《洛阳桥》与山西蒲剧演出的《挂画》,都是表现侯门女子叶律含嫣待嫁时紧张、激动、幸福的心情。然而梆子戏创造了梳妆舞、穿衣舞、大辫舞、扇子舞等表演程式来刻画叶律含嫣的;而蒲剧的艺术家则创造出双腿跳椅挂画和单腿跳椅挂画来塑造叶律含嫣。不同的程式,表现的却是同一人物,同一情感,同一意境,可见戏曲表演程式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如何争取观众,我们的前辈早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认为一定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创作素材、并且牢牢地掌握和运用戏曲表演程式的可塑性特别是“唱”“做”的可塑性,把前人的创造成果同自己的生活积累融合在一起,利用旧程式,改造旧程式,创用新程式,从而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我们时代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繁荣和发展戏曲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