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荣华
“扬州好,傀儡戏登场,凡事由人阴簸弄,此身枉自负昂藏。木偶也冠裳。”清末黄鼎铭《望江南百调》描写了江苏扬州木偶戏的演出情景。扬州素有“木偶之乡”美誉,其杖头木偶与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福建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扬州杖头木偶艺术,以“刚柔相济”“细腻传神”表演特色而著称于世。如今的扬州木偶戏能表演长绸舞、书法绘画、天女散花、扇子功等许多高难动作,他们还成功地把川剧的“变脸”绝技移植到木偶艺术中,使得扬州木偶可以瞬间变八次“脸”。堪称中国木偶戏“绝活”,不但享誉国内,而且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演出足迹遍及南美、西欧、东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有关国家领导人和文化部以及广大同行、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作为戏剧范畴的扬州木偶戏,涵盖面甚广,包括文学、表演、音乐、美术、造型乃至建筑等艺术元素,文化底蕴深厚,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就木偶造型艺术作些研讨,恳请专家读者不吝指正。
扬州木偶艺术有两大支撑点:一为造型艺术,一为表演艺术。因为有了木偶造型的设计和制作,才会有木偶角色的具体形象,而这个具体形象和玩具一样,是无生命的偶像,而要这个偶像“活”起来,那就要通过演员的双手去操控偶像的身体各个相关部位,按照剧本的要求,进行表演,才能去塑造一个个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综上所述,刻木为偶,以偶演戏。说明木偶造型对于木偶戏角色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言之,木偶形象是操纵演员的替身,离开木偶的具体形象这第一要素,木偶戏的演出也就无法存在了!因为:木偶戏,乃木偶演戏也!
作为扬州木偶造型艺术,随着扬州木偶剧团建团50多年的历史进程,有一个与时俱进演变发展的过程。
扬州木偶戏,历史悠久。受传统戏曲规范和民俗审美风尚的影响颇大,形成了木偶戏中人物形象“忠义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形”的造型艺术风格特色。
但传统木偶造型不是一成不变的。长期以来,扬州木偶戏大量搬演传统京剧剧目,木偶的造型按照戏曲人物形象而发展。但它也不是单纯的完全模仿,而是按木偶造型自身的特点逐步改变。
就木偶造型艺术发展的轨迹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艺人的木偶头雕刻。流行于民间的木偶戏初期,木偶的造型均由民间老艺人以整木所雕,形象一般比较简单,造型基本上大同小异,人物角色个性的区分主要靠颜色涂绘,大多沿用戏曲中生、旦、净、丑等脸谱,其嘴眼也无活动装置。当时,木雕造型的老艺人虽然文化水平较低,但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们的木雕造型技艺精湛且有独特之处。这为民间艺人和广大观众普遍认同和接受。
2.家庭作坊式制作工艺。由于木偶戏的发展和剧中角色形象的需要,木偶造型艺人雕刻绘画技艺的提高,逐步出现了制作木偶头的专业艺人和作坊。在流入到农村各乡镇的木偶戏班中,出现了各地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木偶造型艺术。
如当时木偶剧团演出的 《追韩信》、《徐策跑城》、《路遥知马力》、《武家坡》等剧目,其木偶造型都注重木偶与俑的结合;木偶与佛像的结合;木偶与绘画的结合。有的木偶头型,已经达到雕刻工艺刀路清晰,轮廓分明,线条粗犷,色彩明快的水平。
3.专业化的设计和制作集体。上世纪50年代以后,扬州木偶已由民间戏班逐步合并组建,走向专业化剧团,当时盛行于泰兴县农村以“打网棚”为主要演出场所的“露天剧场”,也逐步走进了有灯光音响等设施的城市会堂剧场。为适应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剧团亦逐步拥有了自己的专业造型制作部门。60年代后期,剧团组建了木偶制作班组。70年代以后,又陆续引进录用了年轻一代新生力量,成为全国木偶界少有的专业对口、行当齐全、分工明细的专业木偶制作实体。到90年代已发展壮大为具有法人资质的扬州市艺术造型制作中心。近30年来,扬州木偶已完全摆脱了民间小戏班社模式,其专业性逐步增强,专职的木偶造型艺术工作者,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艺和造型艺术的修养,而且通晓木偶与表演艺术的关系。在造型制作的过程中(指新创剧目),导演要求相关造型设计者认真研究剧本、熟悉角色性格、再行设计图纸、泥塑造型。在造型中还强调将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整体艺术风格相统一,大大地提升了木偶造型艺术水准和品位。
新编神话木偶剧《嫦娥奔月》的人物造型对传统方法进行大胆改进,研制出了木偶的口、眼活动装置,使木偶嫦娥也能表现出“兰花指”、“反掌”、“揉手绢”等复杂细腻的戏曲动作,丰富了扬州木偶表现力。
此剧对嫦娥形象的塑造上,吸收了戏曲中花旦人物的表现方法。如脸蛋成瓜子型,樱桃小口,纤细的眉毛下面镶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而对这些脸部五官的塑造,又尽量结合了木偶的特点,如眼睛稍大,轮廓明显,加上美丽的发饰、艳丽的服装,使这一人物在舞台上光彩照人,靓丽逼真。另外大王后羿的造型与嫦娥十分相配,脸形轮廓鲜明,浓眉大眼,有英俊阳刚之美,该形象结合戏曲人物的武生和老生特点,又不失传统偶味。
在设计神话剧《琼花仙子》中的琼花这一主要人物时,注重了传统造型与现代美的结合,将戏曲中花旦人物的造型风格与扬州木偶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动漫夸张变型的手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五官的塑造上又尽量结合了木偶的“偶味”的特点,如眼睛放大,炯炯有神,既有儿童活泼的童趣,又有勇敢坚强的少女气质,使这一人物在舞台上显得十分可爱可亲,耐品耐看。
此外,运用夸张手法,塑造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往往可以给观众带来极大地观赏趣味和幽默感。《琼花仙子》一剧中反面角色妖道麻胡子是一个阴狠毒辣、无恶不作的大坏蛋,造型艺术家将该木偶形象做成尖嘴猴腮、勾头弓腰、怪趣异常。那甲字脸庞,倒八字眉下,镶着一双不对称的三角眼。根据表演需要在制作人员的精心设计下,将头部的装置由正常的上下点头设计成前后平移,给演员创造了丰富的表演手段,使其人物个性特征和趣味性、艺术性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取得强烈的舞台效果。
此外,自上世纪90年始,扬州木偶剧团创演了一批为广大少儿观众服务的童话剧、儿童剧和课本剧,深受少儿观众的热捧,每年的演出场次都在800场左右,剧团相关人员在设计制作剧中木偶角色时广开思路,吸取动漫人物的特色,结合木偶表演特点,以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精神,精心为剧中木偶人物进行造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大增强了艺术魅力。如人偶剧《白雪公主》中七个小矮人的设计与制作,把木偶戏造型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那七个小矮人中能上下活动的“扫把眉”;能当场淌出眼泪的“泪珠子”;能言巧辩装有能张能合的“大嘴巴”;还有那嗅觉灵敏,长达10公分的“长鼻子”……这些身高只有60公分的小矮人,和真人扮演的白雪公主同台演出,一个个神气活现,个性突出,憨态可掬,情趣盎然,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木偶人物造型,其可塑性特强,它的身高、胖瘦、大小都可随心所欲,可谓“能人之所能,亦可能人之所不能”(真人能做到人物形象它们能做到,真人不能做到的人物造型它们更是“小菜一碟”)。
而今迈步从头越。通过扬州木偶剧团几代造型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扬州木偶造型产生了许多精品。我们真诚地期待扬州木偶造型艺术不断进取,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