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评弹流派——尤调

2010-11-16 07:04魏建安
剧影月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钗头凤流派韵味

■魏建安

苏州评弹以它的文化底蕴、悠久历史和广大的群众基础,而流传于江、浙、沪一带,而评弹中的弹词,更是以唱腔(流派)而形成鲜明特点的艺术流派,我们苏州评弹就称为“调”。从形成评弹这种表演艺术形式至今已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所创流派也有二十多个,不同的时代有不同风格,我先生尤惠秋所创流派,简称尤调,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鉴于解放初期,大多数以新编历史题材的,所谓新编长篇,象《梁祝》,《孟丽君》,《梅花梦》,《五十朋》等一大批书目,由于时代和听众的需求,在那时代就出现几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流派:候调、香香调、小飞调等,我先生尤惠秋的尤调,有慢尤调、快尤调。

尤调、慢尤调初听者误认为蒋调,细嚼者比蒋调更低沉浑厚、委婉、细腻。快尤调,听来似沈调,兼于周云瑞调风,但更奔放动听一气呵成。有人说尤调特点是善用小腔,我个人认为,不完全确切,先生的小腔,不是花骚的小腔,十六分音符乱加,为花腔而唱腔。而是为唱词的内容、情节而转小腔。就拿《送兄》和《诸葛亮》二首开篇当中同一句落到“唻”的唱腔,先生对小腔的处理就完全不一样,《送兄》中“你我今生料难成连理”,从“你我今生”落到“唻”之后“料难成连理”的唱腔平伏低回,尽管有一个升“发”一个降“西”,但是听来并不花,很朴实,更能显出梁山伯悲痛、惆怅的感觉,同样《诸葛亮》中,“周郎又使美人计”,从“周郎”落到“唻”之后“又使美人计”,同样有一个升“法”一个降“西”听上去就完全不一样的味道,就能听出周瑜的狡诈心理,所以说一样的唱腔,一样的音符,能唱不一样的韵味,这就是尤调的魅力。从尤调代表作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得到。跟师期间,先生经常对我说,无论是说还是唱,首先所表达的内容、情节、人物情感你是否理解,尤其是唱、内容,感情掌握好了,这样就能唱出真正的韵味。评弹的唱腔是以字运腔,以情带音,这样才能声情并茂。的确从尤调几个经典代表作中,我都体会到,先生是用心在唱,只有用心,才能发挥唱腔特色,用心才能展现唱腔的韵味和魅力,所以说尤调再善于抒发感情的,就拿《钗头凤》这个开篇说吧,是一首尤、喻调,男、女对唱的新开篇,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唐婉的词,虽然唱词不多,但是我在处理唱腔感情上,充分利用尤调的特色,以人物当时内心的心理及景、物等情感交错复杂,那种难以言表的内心痛苦,用尤调加之喻调相映和音,可以说把陆游和唐婉的内心痛苦发挥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词中最后“错、错、错”三个“错”字上唱腔上有几个版本,但是我总觉得还不能表达到陆游那种悔、痛、恨的心理,最后干脆用念白方法,前二个错用念,最后错字,男女和音结束,可以说把感情推向至极。记得07年全国剧协主席铁凝到苏州山塘听评弹,听了我和陈琰合唱的《钗头凤》,大加赞赏,说唱得动人,唱出了真情。后来据说回到北京后,不久就踏入婚姻的殿堂,有记者曾采访过铁凝,铁凝说是听了苏州评弹《钗头凤》后,才萌生了走进婚姻殿堂的念头。这可能是一句戏言,是一个小插曲,但说明了一个好作品能感动人,并打动人,一个好的流派,唱腔能正确唱出作品的内涵,而且为广大听众朋友接受,尤调就是这样,根据不同的内容、唱出不同的具有特色的唱腔,而广为传唱,我作为评弹传承以尤调的传人更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钗头凤流派韵味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读唐婉《钗头凤》(世情薄)词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秦腔流派”传承班汇报演出举行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钗头凤
别有韵味,安吉花样之冬
ABriefHistoryofLinguisticsbefore18thCentury
莫以【流派】论得失
缘字诀·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