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京剧锣鼓的演奏

2010-11-16 05:18郭勇斌
剧影月报 2010年5期

■郭勇斌

与百年京剧同时发展的京剧打击乐和京剧一样历经百年沧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精湛的舞台表现力,是戏曲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有两点:塑造人物形象、烘托舞台气氛。和著名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一样,京剧打击乐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演奏大师,如:杭子和、白登云、周子厚、张鑫海等等。他们的精湛技艺和舞台演出将京剧锣鼓带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在传统戏曲打击乐的运用中它和表演艺术共同发展,随着流派的崛起和其代表剧目的辉煌,同样展现了打击乐在烘托、塑造角色人物方面的辉煌。大师杭子和的“失、空、斩”,白登云的“锁麟囊”,张金海的“下书、坐楼、杀惜”等经典剧目在打击乐演奏运用上可称为白璧无瑕的绝世佳作,令人叫绝。京剧俗语称“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打击乐在京剧中的地位不同一般。无论是传统戏或是在“样板戏”时代与交响乐合作,京剧打击乐同样能够以强烈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展示它的特殊魅力。

京剧锣鼓(打击乐)俗称“四大件”(鼓、大锣、铙钹、小锣),它有十分严谨的一套操作体系,每个演奏者都要熟背“锣鼓经”。在实际运用中,鼓师的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他既是乐队演奏的指挥者,也是整出戏的掌控者,要和演员的唱念做打配合严密并非易事,需要丰富的舞台表演常识和实践经验,一出戏的成败与鼓师的水平紧密相关。在打击乐的演奏中,有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现象:即所有锣鼓的领奏,转换与变化。全部以鼓师所特有的各种手势变化而动。京剧锣鼓种类繁多,各种锣鼓点有几十种,还包括各种曲牌(清牌子、混牌子)。在整个演出过程中随着剧情演奏各种锣鼓点,没有语言的提示,全凭手势(哑语)带领打击乐手进行各种锣鼓点的变化,在外行人看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然,作为鼓师,还要精通唱腔的各种板式,这样才能与文场乐器精妙配合,为演员提供完美的音乐伴奏。接下来谈谈打击乐器,大锣演奏以“急急风”为例,只要是武戏,几乎都会用到这种锣鼓点,可表现人物的焦急、赶路、行军、打仗、激烈的战斗,使用范围非常广,舞台上要考验大锣演奏员有没有良好的基功、在演奏中“捂音”是有水平高低的,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做出相应快或慢的“捂音”动作,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非一日之功。铙钹演奏,力度要好,高手演奏被称为“锦上添花”,演奏难点是“快冲头”、“长锤”、“回头”等。例如在京剧《挑滑车》中,主人公大将高宠“起霸”中的回头,要求演奏出人物的气势。小锣演奏被称为“先行官”,其意是每个锣鼓点在鼓师做出领奏手势后,小锣演奏者要首先做出极快反应,武戏中,“阴锣”是小锣独奏的特例,连续击打,要求音准和快而稳,例如在京剧《三岔口》剧中大量运用了“九锤半接阴锣”,表现了双方人物摸黑搏斗的场景。小锣也被称为“文戏之胆”,文戏中青衣花旦、老生花脸、老旦等人物的上、下场,均可用小锣独奏,鼓与小锣的单独组合,同样能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身段动作,这是中国戏曲音乐的独特表现形式,只有精通中国文化,才能明白其中三昧。

京剧锣鼓打击乐,是一个真正的合作体,没有所谓的独奏,须在鼓师的带领下,完成各种锣鼓点的合作与转换。在京剧舞台上,各种锣鼓经的配置运用,十分注重行当和角色的对比。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一些情况,如人物的身份,是王公贵胄,还是平民百姓?如人物性格,是豪放英武的,还是斯文典雅的?如角色所处的环境,是公堂军帐,还是府上内室?如人物的情绪心境,是悠闲散淡的,还是胸怀激烈的。另外,对所伴奏的人物的身份、性格、处境、心境等,都要使之符合剧情和人物的需要。京剧打击乐不同于其它只是有“音色、音量”的“响器”,而它极富于语言音乐性,可以说;没有打击乐则无从说起演员的表演性。例举:“坐寨”中窦尔敦的出场是在“四击头”紧接“回头”;“才才……”声中亮相,演员随着铙钹的声音 “长身、捋耳毛子、撕髯、抖袖”,系列动作使绿林首领窦尔敦高大威猛的寨主英气在瞬间满台生辉。假如去掉打击乐的衬托,仅仅演员有系列动作,会不会该是十分搞怪而别扭可笑呢?因此说,打击乐的音乐伴奏在演员表演中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很多影视作品也大量地运用了京剧打击乐元素,如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郭宝昌导演的《大宅门》,在适当的时侯使用了适当的锣鼓,标新立异,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戏曲音乐特点。愿京剧打击乐随时代而进歩,提高京剧打击音乐的综合能力,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