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歌舞片,是好莱坞一种传统的电影类型。该类型出现于经典好莱坞时期,即20世纪20年代早期至50年代末期。这个时期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与革新,影片拍摄中最重要的两种元素声音和色彩不断经历着改良和发展。当时,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华纳兄弟致力发展声音技术,开始的初衷只是为了在大银幕上表现歌舞杂耍等早期的真实影像,这也是早期电影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影片的各种类型逐步形成并基本成熟。当然,歌舞片这个电影类型也诞生了,这种类型的显著特点是在影片故事情节中穿插大量的歌唱和舞蹈表演场景。
电影《发胶明星梦》(下简称《发胶》)改编自2002年百老汇舞台剧,是1988年约翰•沃特斯导演的同名喜剧电影的翻拍版本。从电影到舞台剧再到电影的循环,新版《发胶》在剧情上并非是1988年的重拍版,也不是2002年舞台剧的电影版,而是即保留前两版本的喜剧元素和突出特点,又融入了时代特色和崭新概念,是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新的故事。同时作为一部音乐电影,该片大部分改编自荣获托尼奖、戏剧委员会奖、外围剧评人奖等多项殊荣的舞台剧版本,由资深音乐人马克•沙依曼和斯科特•威特曼合作谱写创作的词曲,老版导演约翰•沃特斯坐镇重新编写电影剧情,导演亚当•山克曼即编舞又指导,添加和删减新的歌舞内容,使电影主题更加符合时代背景。
电影的制片人之一尼尔•梅隆说:“三个版本的《发胶》拥有着相同的基因和血统,它们能够彼此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因为不同的艺术敏感性而相互独立。新版的影片不但利用了原著的一些建筑结构,还注入了那种百老汇音乐剧独有的能量和趣味性,它们就好像是三胞胎,并不完全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可是却来自于同一个家庭。”
就《发胶》而言,这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胖女孩翠茜•特布莱德梦想有朝一日可以登上当地“柯尼•科林斯电视秀”的舞台,展示自己出众的舞蹈才华,但肥胖确是她舞蹈梦想的追求道路上最大的阻碍。故事的发展毫无悬念,父亲的鼓舞,朋友的帮助还有自己的努力,翠茜最终脱颖而除,赢得舞蹈秀比赛,成为青少年的偶像,以及收获自己心仪的男孩的爱情。
这是好莱坞电影中经典的“灰姑娘”版本,故事的主人公出身卑微,但却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美德和才能,凭借良好的天性,最终感动轻视者和怀疑者,获得应有的一切。
广而言之,电影反映和解构了现实中普通个人“美国梦”的追求和实现。众所周知,今天各类选秀节目泛滥般的充斥着电视荧屏。如果从积极意义上而言,无论是异国的“美国偶像” 或“英伦达人”,还是中国的“超级女声”,此类节目的初衷就是为大众平民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和展示自我的桥梁。在荧屏之外,像翠茜这样的胖女孩正是代表了最广大的普通美国人:她们怀揣梦想,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凭借天赋和才能一鸣惊人。因此,女主人公的形象极具现实意义。
此类影片之所以设置简单通俗的故事情节,简而言之:一方面晦涩艰深的故事不可避免的会影响甚至制约音乐和歌舞的表达,当观众须要集中精神去弄明白难懂的电影剧情的时候,音乐和歌舞必然只能成为陪衬和过场;在另一方面轻快愉悦的音乐歌舞也势必难以穿插入一个严肃深刻的电影主题当中,如果影片的主角在一部大题材深主题的影片中欢快的唱唱跳跳,那么电影绝对有离题万里的危险。
但是小故事并不意味着影片情节表面化或者主题流于肤浅。这部《发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电影女主角翠茜是一个体型超乎常人的肥胖女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灰姑娘”。众所周知,灰姑娘总会在穿上水晶鞋后,摇身一变、惊为天人,成为美丽的公主。虽然影片以一个惯有的好莱坞的“幸福结局”收尾,仍有流于庸俗之嫌,但在情节设置上却能够跳脱出过分烂用的俗套:女主人公没有完成“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完美蜕变,却是以“灰姑娘”胖女孩的标准身份收获了成功和爱情。
影片关于外表和内心的主题是一个陈旧而又历久弥新的话题。肥胖的女主角翠茜凭借出色的天赋,以及自信和自尊,实现了梦想。以瘦为美似乎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从过去到现在,太多所谓追求“瘦即是美”的理论被灌输、被鼓吹、被说教。翠茜坚决地摈弃这类标准,将自己的体型视为“赏心悦目的丰满”,并以此为骄傲。
对于美国这个拥有近3000万超肥胖人口的国家的观众而言,这样角色安排及剧情发展能在更大程度和范围上引起共鸣和认可,使人们可以心安理得的坐在影院观赏电影。从这现实角度而言,女主角不仅代表了普通的小人物,还是部分弱势人群的代言人。尽管现实世界中存在“暗箱操作”或者“潜规则”, 女主角翠茜凭借努力克服了偏见和障碍,获得事业和爱情的成功。她的故事向大众传达了一种积极坚持、健康向上价值观,给诸多追寻“美国梦”的普通人以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从更深刻的意义上,影片所表达的主题远非止于此。影片关于小人物梦想成真主题,与美国六十年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巧妙自然的结合。在那个自由意志充满美国的年代,整个美国社会如同长眠已久的活火山,到喷薄着激情与梦想。女主角翠茜与一群像她一样热爱舞蹈的黑人同学,为了获得应有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梦想,一起努力。
影片有相当大篇幅的这类剧情,甚至结尾处的矛盾冲突和高潮都是由此主题引发。《发胶》非常之处在于,该片十分巧妙的回避过多的正面反映关于反对种族歧视和争取民主权利的严肃主题,而将其自然的转移到影片的表现形式上,既音乐与歌舞。
“你会不分种族的游泳池里游泳吗?”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电视台制片随着歌曲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当然会。我支持种族融合,这是新的趋势!”翠茜不假思索的回答。体形肥胖和支持种族融合使翠茜落选。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在这次普通的舞蹈试镜已经略现一般。黑人和白人一起跳舞、一起上学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一个白人女孩看来这都是一种必然的潮流。电影所影射的内涵已然溢于表面。
在黑人朋友塞维德的鼓励下,在众人的注目下,翠茜跳动出令每个人惊艳的舞姿。当她成为舞蹈秀常规演员并入围“发胶小姐”候选人后,翠茜对着话筒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我想成为第一个女总统! 我想把每一天都变成黑人日!” 从翠茜的话语和电视台负责人震惊的神情,观众已经听出这是多么超时代的言论啊!我们不得不为翠茜喝彩!她拥有一颗博大而宽广的心。在翠茜的启发下,舞蹈秀的柯尼取消黑人日,让黑人孩子和其他白人孩子合在一起跳舞。“是时候赶上时代的潮流了!”电影主题向深层次继续发展。
新的世纪,美国历史性的选出第一位黑人总统,这或许是数代非裔美国人心怀已久的梦想,但是历史的进步永远与普通大众的努力和抗争密不可分。没有前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斗争,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与进步。影片中故事正是发生在一个如火如荼的时代。
无论是翠茜同一群黑人同学在大街上蹦蹦跳跳的骄傲歌唱,还是她加入游行示威过程中发自内心的呼唤,歌舞都十分巧妙的触碰到观众的内心和引起共鸣。电影与音乐歌舞,主题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得影片主题避免了过分流于说教,趋于沉重的危险。将所有的“重大主题”尽数融入欢歌快舞之中,却又不露声色的让观众感受那个年代的自由风潮和意志,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深入浅出。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美国人权运动斗争激烈之时。在当时的美国,为了消除种族歧视,很多黑人站起来去抗争和奋斗,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权利。《发胶》从侧面反映了这个情况,它表达的主题既“美国梦”基本定义是: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有信念就能自由生活,你的体型、种族和性别,都无法阻挡梦想的实现。
如此安排角色和剧情,让影片出入于通俗,却能够不落俗套。剧中穿插着的欢乐轻快的音乐,清新优美的歌曲,配合激情活力的舞蹈,风情幽默的表演,使得《发胶》正如《电影城市新闻》评论,成为“近年来百老汇舞台剧改编而成的影片中最出色的一部,甚至已经超越了那些夺得奥斯卡的音乐剧”。
《发胶》从女主人公翠茜的一曲《早安,巴尔的摩》开场,奠定了整部电影歌曲的基调,曲调轻快活泼,歌词通俗易懂。同时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影片展现女主角翠茜如同以往学校生活的一天,生动的勾勒出女主角翠茜的形象轮廓。
翠茜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自然的流露在她快乐的歌声中,一个形貌普通但开朗活泼,低矮肥胖却健康自信的女孩形象出现在观众眼前,此时观众共鸣之声已经开始萌生。与生俱来的肥胖“缺陷”遮掩不住天生异禀的舞蹈才华,那就尽情舞蹈吧!翠茜的一路边唱边跳竟看似身轻如燕!
歌曲传达的看似有限的信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女主角过分丰满的身形在视觉上的不足,还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好奇心和对角色的喜爱,并引出电影的主线,点出影片主题,并提出疑问:一个肥胖的普通女孩和每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一样,都可能怀揣着大梦想。那么,她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个的“梦想成真”的故事主题显然具有普及广泛的现实意义,然而翠茜“大众化脸谱”肥胖甚至臃肿主要角色,即使在当今也是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种变化反映了美国社会个人主义的胜利,也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小人物踏上追寻“美国梦”的旅程。
歌曲从片头《早安,巴尔的摩!》到结局《无法停止的节奏》共十余支,一气呵成又首尾呼应。音乐方面融汇了摇滚乐、节奏布鲁斯、爵士乐、摇摆乐等丰富多彩的类型;在舞蹈上,伦巴、摇摆舞、街舞、踢踏舞、现代舞、交谊舞等大拼盘,整体造就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歌舞盛宴。
一部好的音乐歌舞类型的影片,是电影元素与音乐和歌舞完美结合的结果。作为此类电影的重要元素,音乐歌舞自然流畅、不露痕迹的穿插并融入电影的情节和主题,是至关重要的;电影的情节和主题以及其他元素,恰如其分、相得益彰的推动、辅助和陪衬音乐歌舞的诠释和表达,亦是尤其关键。电影《发胶》真正做到歌舞传情,词曲达意,:音乐舞蹈表达人物情感,歌词旋律诠释电影主题。该片的执行制作人塞斯•维尼格认为,电影赋予音乐剧一个好的剧本和吸引人的故事,这之外,最关键的一环便是歌舞。
当电影的戏剧主题和音乐、舞蹈、舞美等方面敲到好处的聚集在一起时,重现了上世纪60年代的音乐风格,其中纯真的音乐、浓重的怀旧色彩、俏皮话和欢快的舞蹈感染每一个人。观众们会随着音乐感受到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自由风潮,一个所有年代的人都会怀念和追寻的年代。该剧的最终向观众传达一个理念,即凡事皆有可能。只要对自己抱有自信,哪怕条件再差,都能获得自由和希望。
[1]Andrew Lynn.英语电影欣赏.霍斯亮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版.291和311页
[2]参照:油脂的另一个名字是发胶.看电影,2007(3)
[3]参照:舞蹈吧,就像没有人注释一样.看电影,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