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组合段论《我的女友是机器人》

2010-11-16 04:55徐涛
电影评介 2010年8期

一、麦茨及其组合段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电影学家克里斯丁•麦茨运用结构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电影研究,并提出了八大组合段理论。麦茨对电影句法的分析主要侧重于组合段的研究,他认为镜头构成了场景,场景又组成了组合段,组合段根据它在影片整体中所起的作用可划分为八种模式,它们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进一步构成了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影片。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电影符号学属于应用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础和方法主要来源于索绪尔以来发展起来的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作为电影符号学的创始人,克里斯蒂安.麦茨运用语言学、符号学原理对电影进行分析,对电影的意指系统进行解读,试图揭示电影作为表意系统的内在规律,探讨电影活动的深层结构和组织原则。

麦茨认为,影像作为电影的核心要素,没有类似语言中音素、语素那样的最小单位和离散性元素;同时,影像的能指和所指之间距离太短,没有语言中的第二分节,具有现实化的特点和不可分解性,因而不是索绪尔所说的语言系统,即不是语言学定义上的语言。同时,镜头在意义和功能上类似语言中的陈述段,在这一层面上具有类似语言的系统和结构,因而电影又是一种类语言。总之,电影是没有语言系统的语言。戴锦华在《电影批评》中如是说:“第一电影符号学意识到,电影语言不是一种语言系统,而是一种有理据的符号,而且我们无法确认其最小单位……基于此,克•麦茨建立了他关于电影的八大组合段理论。将电影叙事、表意而非电影语言的基本单位确认为‘独立语义段’。”

二、八大组合段的划分及特征

所谓大组合段,是指电影叙事话语结构的基本切分单位,亦即基本单位间具有实质关系的组织。在对电影叙事本文深层结构的解析中,麦茨列出七种关系和八大组合段:一、根据镜头数量切分(独立镜头和组合段);二、根据组合段顺序切分(时序性和非时序性);三、根据非时序组合段中镜头系列性切分;四、根据时序性组合段叙事性动机切分;五、根据叙事组合中连续序列的数量切分;六、根据直线叙事组合段中陈述是否中断切分;七、根据中断镜头是否有组织性切分。麦茨在《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一书中针对影片的叙事结构,提出了八大组合段(syntagmatique)概念:非时序性组合段、顺时序性组合段、平行组合段、插入组合段、描述组合段、叙事组合段、交替叙事组合段、线性叙事组合段。这一划分不仅推动了电影理论的学术发展,而且为影片技法与叙事间的联系提出了合理的"切分"模式。

非时序性指不同影像内出现的时间关系,如在拍到都市夜景或海滩的黄昏时,穿插进白天阳光明媚的田野,或晴空万里,风平浪静的大海等等;顺时序性组合段指严格按照时间先后关系建构视像片段,呈现出线性发展的结构特点 。顺时序性组合段是电影叙事最常用亦最无技巧性的叙事处理方式,类同于我们作文时的“顺叙”;平行组合段即平行蒙太奇序列的组合,两条时间发展的支流互不影响地同时进行,但最后终将汇于一统;插入组合段是通过照明效果串连起回忆等镜头序列,通常用淡入淡出,融入融出,划如划出,摇镜头等来组合连接,故此常与闪前闪回等叙事段落联系在一起;描述组合段即影片能指层面上显示的连续形象,它能体现一种有序的时间关系.但其功用是"描述",而非"叙事",它与电影虚构中的世界不一定产生连续对应;叙事组合段与描述组合段对应,它重在叙事(类同叙述),而非描述(类同说明),是涉及事件结构层面的段落组成方式;交替叙事组合段即非描写性的同时进行的叙事组合,镜头组合也就是交替蒙太奇序列组合. 不是平铺直叙地阐述某一具体事件,而是综合观照同时发生的叙事组合;线性叙事组合段与交替叙事组合段对应,它是事件按照时间流程排列的叙事结构方式,而非时间之间的穿插交错,是最常见最普通的叙事手段。

对于麦茨理论的学习力图抓住“叙事、表意的基本单位”这个关键词,以“独立语义段”而不是单个镜头为单位,重新体会影片在叙事、表意、修辞等方面的处理。

麦茨认为,与具有独立意义的镜头(单镜头,呈现了具有相对完整,独立意义的影像;或长镜头;一场戏在一个镜头内发生。)相平行的,则是组合段,即若干镜头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叙事与意义段落。而电影叙事组合段的两种基本形态,分别是非时序组合段:其中的镜头组接具有时空交错的特征;和时序组合段:其中的镜头、场景依据连续的时空予以呈现。非时序组合段的两种类型分别是:平行组合段和插入组合段。

麦茨的组合段理论为我们解析影片叙事结构提供了可能,几乎所有影片都被打上了组合段的深深烙印。有的影片特征比较明显,有的则较隐晦:有的在某一方面表现得更多,有的则侧重其他方面。

三、具体影片解析

影片《我的女友是机器人》是一部很有叙事特点的影片,亦较好的对麦茨的组合段理论加以具体演绎。

这部日本影片综合运用了顺时序组合段、非时序组合段插入组合段、交替叙事组合段、线性叙事组合段、叙事组合段、描述组合段等段落处理技巧,显得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该片一共涉及了四个时空:现实时空、过去时空、过去的过去时空、未来时空。导演最完整展现的是插入性组合段(过去时空),而本应成为叙事主体的“段落”(现实时空)反倒常常被打碎了来表现,倒像是一段段插曲。

在《我》中,插入性组合段实际上起到了段落的作用,更容易引起观众持久的情感投入与共鸣。这样的处理手法符合二郎这个人物的态度,也与影片的主旨吻合——告诉观众他对过去的回忆和怀缅,表现出主人公对因救己丧生的机器人女友的深深思念。时空的交替穿梭赋予本片前所未有的荡气回肠感。下面笔者将沿全片流脉对其中组合段加以浅要解析。

序幕,线性叙事组合段,二郎站在商店柜台前,买生日礼物,和店员对话,店员问是送人吗,他迟疑半响,应声道“嗯”。然后通过旁白,我们知道一年前有给自己送生日祝福的恋人,旋即插入闪前段落。

其实这里貌似现实中的购买礼物段落也是过去时空发生的(在片末会发现),所以本身就算是闪前了。插入的一年前的段落即是过去的过去了。这样的处理颇有新意,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导演匠心独运。

回忆段落,顺时序组合段,二郎在商场邂逅机器人女友,二者一见钟情(片中会发现其实她是未来的他送给自己的礼物,想要通过时光回转挽救过去发生的流血和创伤),然后就是二人在一起的愉快片段。行将分别时,女友说出些莫名奇妙的说是二郎曾经指责自己的话(其实这时的女友已不是机器人女友,而是未来时空中一个跟机器人长的很像的女学生,通过拍卖买到了作为拍卖品的机器人,从记忆芯片中了解了机器人曾经的记忆,然后通过时空穿梭来到过去,来到和二郎邂逅的商场,继而在时间结束即将返回之前对二郎说出后来他一度厌烦并指责机器人女友的话。)

回忆结束,闪回,插入性组合段,字幕显示“一年后”。影片伊始便频繁交叉时空,闪前继而闪回,明显的非时序性组合段处理。

机器人女友降临,顺时序组合段,她在打倒一位暴徒后盘问得知她所在时空是2008年11月22日。接下来有给二郎庆生日的场景,以及成功从稍后发生的酒店枪击案中解救了二郎。在二郎的房间里,女友利用眼睛投影让二郎看到了未来的自己,通过自己的口述知道了自己在那次枪击案中受伤变得面目全非,于是倾尽毕生心血制造了这个机器人,让她到过去解救自己。

二郎和女友在学校内外发生的趣事种种,线性叙事组合段,这里通过女友风驰电掣赶在上课之前将频临迟到的二郎扛送到教室、餐厅喝酒后头自动旋转吓到调皮的同学、将老师扔过来砸课堂上睡觉的二郎的粉笔反扔回去嵌进黑板、解救即将被大货车撞上的小孩、解救火灾中的儿童等事件为我们展现了女友的超能力。多个叙事段落按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合为一体。

女友带二郎回到自己的童年,交替叙事组合段,这里二郎看到儿时村庄的乡亲、看到儿时的伙伴儿、看到孩提的自己、看到自己偷拿小食店零食吃、看到被称为奶奶的大龄妈妈守候自己放学还家,看到自己小心翼翼藏起装有自己和“奶奶”合影的照片和玩具的陈旧的铁盒……二人像局外人一样观看着这一切,两条线索并行不悖地发生发展。这一段落是否可归于交替叙事范畴尚且有待商榷,之所以将之归于此类是因为个人认为它吻合两条不同线索同时进行这一特徽。只是此处的交替叙事比较隐晦,是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发生,而非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后者是大多数影片采取的方式。

兰山女高事件,女友化解校园命案险情,交替叙事组合段,二郎在电视前看现场直播,女友在现场营救,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通过女友的口述,二郎得知实际上过去的这次事件因警察狙击失败,惹恼罪犯,导致8名女学生死亡。包括之前的大货车撞人以及足球俱乐部火灾事故,都导致了人员死亡。这些都让未来的二郎痛心,说绝不能发生那种事情。

二郎向女友示爱,而女友却全无感觉,二郎受挫,伤心作为机器人的女友却全然不能与己相爱,顺时序组合段。

痛苦的二郎到舞厅寻找解脱,对女友说出“乱吃东西”、“粗暴”、“拳头比谁都硬”、“连你走路的样子都讨厌” 之类的决绝的话语,要她走开以后不要在他面前出现。后来,回到家中的二郎想起一年前的“女友”离开前对他说过这些自己指责对方的话语,不过只是借用旁白表现,没有镜头的闪回。顺时序组合段。

赶走女友的二郎在女友不在的日子思念女友——被老师扔粉笔时、在餐厅打工时、扔空易拉罐时、再次见到儿时宠物乌拉尔时、看到自己曾经对女友说过的很讨厌的窗外招牌画上瞪着自己看的人物被更换成微笑的小熊时……线性叙事组合段,种种事件表明心迹。

东京大地震发生,女友出现,牺牲自己解救二郎,顺时序组合段。其中再现东京大地震骇人场景的镜头组合,带有强烈的写实性,有描述组合段的痕迹。

镜头回到61年后,年老的二郎坐在轮椅上,机器人女友再次走出来,旁白响起,二郎在地震后花了61年将之复原,保存了她的全部记忆。闪回。插入组合段。

二郎在女友帮她庆祝了生日以后,坐在轮椅上,拉着女友的手,在她的陪伴下,望着窗外天边金色的夕阳,幸福地走了。

字幕显示——西历2133年,一位长得绝类机器人女友的女生通过竞拍拍得了这个机器人,获取了她记忆芯片中的全部记忆,产生了想与死了60年的二郎见面,并取得了时间旅行的许可。顺时序组合段。

时间回溯到2007年11月22日,闪前,插入组合段。在那个商场,她们第一次邂逅了。

接下来是对片头那些片段的回眸。

相识,玩乐、离别。这一部分独立出来也带有线性叙事组合段的意味。

镜头又闪回到后来地震后二郎抱着死去的机器人女友痛苦哭泣的场景,时间旅行的女高中生适时出现……插入组合段。相对2033年的现实时空而言,此时其实亦算是过去时空的闪前。至此,全片结束。

整部影片通过时空的交替穿梭,闪前闪回的反复使用,产生了强烈的时空感,将看似零碎的片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引人思忖,亦让人久久难以释怀,让这个故事充满诗意,鲜活地印在了观众的心中。

[1]慈祥.《再论电影符号学以及麦茨的大组合段理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6)第二期

[2]赵晓珊.《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文艺研究.2008第十期

[3]克里斯丁•麦茨.《电影符号学的若干问题》.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