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李可的同名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终于在2010年4月走上了大银幕。该影片在国内各大影院上映后,掀起一股“职场女性热”。本片播映后,有人评价其为商业片,为老徐赚足了过亿的票房;有人称其为“办公室恋情片”,职场女性的艰难打拼经历被淹没在办公室恋情中;更有人将其称为继《欲望都市》、《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之后的“时尚T台秀”。虽然对该片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本片中展示的当代女性意识,值得探讨。笔者通过对本片主题和剧中几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分析来展现当代女性意识。
《杜拉拉升职记》讲的是发生在外企的OL身上的故事。剧中的女主人公---杜拉拉,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她没有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毕业后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电影中拉拉在外企的经历跨度七年(27-33岁),从一个朴实的行政秘书,成长为一个专业干练的HR经理,见识了各种职场变迁,也历经了各种职场磨练。另一位故事女性---海伦,DB的行政秘书,拉拉的好姐妹,是一个拥有靓丽外表,乐观热情、没心没肺的女孩,对职场进取不热衷,关注自己的富家少夫人之梦。第三位故事女性---玫瑰,在片中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职场价值,努力地确认自己在DB的身份,不顾一切的为升职而努力,从头至终都表现为一位干练的职场女性。另外,片中也加入了现代电影的热衷元素:爱情和时尚。拉拉、玫瑰与王伟(剧中男主人公)的办公室恋情;海伦与李文华的爱情故事,以及片中众多美丽女人们美轮美奂的时装展示,为本片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与原著比较而言,电影版的《杜拉拉升职记》剧情虽说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原著的内涵更加突出了,在原著内涵的基础之上,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更体现出当代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认为“女性意识,实际就是有关女性的观念,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吴翔明,2004)。而狭义的解释又分两种:“所谓‘女性意识’,主要指的是女性作家的小说中浮现出的对‘女性’这一性别特质的从发现到认同到审视定位的认知过程,并给予特殊的表现形态”(荒林,1997)。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女性意识并不仅仅属于女人,也不是女人都具备女性意识。如果一个男人能从女性利益的角度切入问题,这个男人也就具备女性意识”(张维娟,2007)。对于女性意识也曾有学者做过这样的解释:“一是指影片编导或影片文本中应蕴含、具有和体现出女性独立自主、自强自重的精神气质和男女平等、互敬互补的平权意识。二是指影片编导和影片文本不把女性形象作为男性的被动观赏对象,力求刻画和呈现女性自我的命运遭遇、价值观念和心理特征的形象塑造仪式”(李显杰,修倜,1994)。
女性意识的内涵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女性意识将“人”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女性意识的内涵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不断的变化充实。
当代社会转型期,女性意识较之以前任何时期自觉性更强,内涵更丰富。主要表现在权利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性意识等方面。另外,当代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保健意识以及对妇女解放运动的责任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当代女性意识,它不再从女性作为社会的受害者的角度来强调女性的差异性,也不再提倡以对立的姿态来寻求解决两性的不平等。相反,当代女性意识强调女性应该回复到自己自然的身份定位,对于两性之间的张力更多的是寻求和谐共融而非夸张对立。这样在电影艺术表现中,女性在大胆追求爱情与性爱之余不再压抑自己对女性魅力的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也从社会认同逐渐转向内心,强调自我的独立与健全,在逆境中肯定自我价值;重新重视情感的价值,并以此来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而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的三位女性将当代女性意识彰显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友情表现在拉拉与海伦之间,拉拉与玫瑰之间,玫瑰与王伟之间。因为三位女性内心深处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她们的内心才会足够强大,才会对朋友、同事,甚至是情敌抱有宽容和欣赏之心;因为她(他)们能够正确的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她(他)们每个人都懂得自己是谁,相信自己的魅力,能公私分明。因此,拉拉在接到海伦无意间发出的艳照后,也不对其妄加指责,并帮助朋友走向新的一段人生路;拉拉与玫瑰在知晓各自为对方的情敌时,能正视对方的优缺点,并对彼此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玫瑰与王伟在经历爱情后,反而豁然开朗,以友情突破彼此的爱情羁绊,为对方作出最佳的人生设想,玫瑰最后离开DB公司的行为既表现了一位成熟女性对爱情的诠释,也体现出她那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她那转身离去的一刻,让人不得不感叹:一个有魅力的女人!
《杜拉拉升职记》某种意义上被定义为青春励志片。影片中的杜拉拉踏实、努力的创造着自己的人生,在DB公司打拼七年,从一位朴实的行政秘书到精明干练的HR经理,对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善于接受挑战。可称为是“勤奋的老黄牛”。在玫瑰“因病”暂时请假后,部门同事对于装修一事推三阻四时,资历最浅的杜拉拉却勇于承担重任。同时她也非常聪明,做事极具效率,遇事善于总结,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在经历初入DB的懵懂之后,很快学会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同时,她极具上进心,不满足于一个行政秘书的职位,自修人力资源课程,并最终成功。整部影片诠释出,努力是成功的基础。影片中的经典台词也展示了这一大主题,如“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You deserve it!”等。杜拉拉的职场奋斗表现出当代女性的权利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包括女性的责任意识。
爱情是电影艺术表现中永不败落的话题。影片中爱情主题表现在拉拉和王伟之间,玫瑰与王伟之间、海伦与李文华之间。DB企业文化中,不允许办公室恋情,在影片开始,交代此项企业规定就势必为后来玫瑰与王伟的分开,海伦的离开埋下伏笔。拉拉与王伟的恋情实际上反映出拉拉女性意识发展的两阶段。知道王伟将被DB辞退,却不愿告诉王伟,这样可以保全自己的工作和爱情,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当自己升职后,而爱人却悄然离去,此时,心境空虚,生活与工作又变得那么没有意义;这阶段的拉拉女性意识处于觉醒期和成长期——自我矛盾的阶段。幸运的是,影片结束时,拉拉意识到自己的真正需要,努力的去追寻自己的爱情,这阶段的拉拉女性意识处于成熟期——自我平衡阶段。玫瑰与王伟的爱情诠释出女性意识的发展期与成熟期,影片开始时玫瑰与王伟长达三年之久的地下恋情在两人的争吵中结束,两人都执著于各自的事业,忽略了家的存在,从未细心品味家的感觉;到后来玫瑰获得事业成功时,又极力想挽回那段逝去的爱情,这就表现出玫瑰意识中的自我矛盾;最后,玫瑰释然,踏上新的人生旅程,这表现出她成熟的女性意识——自我认可、自我平衡。影片中的海伦至始至终都表现出小女人的模样,尤其,最后为保全李文华在DB的地位,她提出离开DB,其实海伦一直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对女性的本质认识回归传统,对性与爱的追求也好不掩饰,强调自我的独立与健全,彰显自己对女性独特魅力的追求。
电影和时尚长久以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电影明星的银幕形象,谈吐举止,服饰装扮等都会对社会流行趋势产生极大地影响,以致于人们发出这样的感叹“你明天穿的就是好莱坞明星今天穿的服装”(Haggard,1996:6)。影片在短短的90多分钟中,拉拉更换了50多套衣服;并且至本片放映以来,许多职场女性在网上追踪哪里能购买到片中出现的衣服,淘宝网上也出现了许多“杜拉拉衣物”小店,足见时尚之魅力。而正是影片中的这一时尚元素体现出当代女性回归自然身份定位的意识,对女性独特魅力认可的意识,而不是早期的女性雄变意识。影片从头至尾,拉拉着装品位的改变完美的诠释了拉拉女性意识发展的三部曲:自在自然阶段,自知自觉阶段和自强自为阶段。从最开始的土气格子上衣表明拉拉对自我女性意识的无知;到展示女性意识发展期的紫色V字领上衣,火红色的连衣裙,再到展现自我女性意识完善的黑色礼服,将拉拉的高雅、大方突显出来,也体现经过职场打拼后的拉拉对自我的认知,对女性这一“人”和“女人”统一概念的理解,是对当代女性意识的解读。影片中除了透过服饰时尚元素来表现女性意识,还透过女性不同的减压法表现当代女性的健康保健意识,如拉拉不停地说冷笑话,吃巧克力,购物,到最后购置跑车等,一系列的行为都表明当代女性的健康意识和品位生活。
电影之所以能吸引人们走进影院,在于它能让观众在虚幻的光影中使自己的欲望在一种假设的状态下得到满足与实现,从而使走出影线的观众对未来的生活更加憧憬。《杜拉拉升职记》中拉拉式的特质让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一直处于振奋状态。杜拉拉,一个没有背景、却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中产阶级职场女性形象深刻地刻映于观众的脑海中,她通过个人努力奋斗而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电影题材,可谓是观众都喜欢的个体逐步发展壮大、一步步取得最终成功的经典范例。影片中的各种主题相互交织为有力的彰显当代女性意识铺路。笔者认为,杜拉拉的形象是真实的、饱满的,一方面,她希望能够独当一面,完成自己的职业理想,像男性一样公事公办雷厉风行,但另一方面她需要的不过是小女生的爱情。在这种不断冲击的矛盾中,她努力的完善自我女性意识,她也让笔者找到了自己的几分影子。遥想,当你手捧着一纸大学文凭,当你怀端着在城市安身立命的美好梦想,当你憧憬着时尚优雅的白领生活时,笔者推荐您去看一看老徐的《杜拉拉升职记》,相信你走出影院时,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回味电影的情节,对未来定会有所启发,让你“拉拉式”坚定的走下去!
[1]付新、王素芳,觉醒与成长中的当代中国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http://www.sina.com.cn. 2005.
[2]荒林,“回顾与重建”——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综述.文艺争鸣,1997(1).
[3]李显杰- 修倜,论电影叙事中的女性叙述人与女性意识. 当代电影, 1994(6).
[4]陆兴忍, 论贺晓晴《花瓣糖果流浪年》的当代女性意识.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3).
[5]杨慧芳,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主体意识.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1):27-30。
[6]吴翔明,诗经•国风 第一人称诗中的女性意识浅析.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7]降红燕,关于“超性别意识”的思考.文艺争鸣。1997(5).
[8]张维娟,元杂剧作家的女性意识.北京:中华书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