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危害

2010-11-16 04:39张鸿雁
声屏世界 2010年12期
关键词:娱乐受众功能

□ 张鸿雁 杜 威

“新闻娱乐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将新闻和娱乐结合起来,竭力从严肃的政治、伦理问题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强调新闻报道故事性、情节性、煽情性、刺激性的娱乐效果。在此类报道中,媒体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社会规范强制功能”的积极作用,而由于其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使得媒体功能出现异化。

透析“新闻娱乐化”趋势的成因

受众心理需求的变迁。随着当今社会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疲于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工作之余,受众已经没有精力和兴趣去观看传统新闻所呈现的刻板的画面和机械的“宣传式话语”,特别是对于你说我听式的“说教式新闻”已经产生逆反心理。受众所需求的不再是透过呆板的新闻话语思考、探讨新闻背后所揭露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而是简洁、明快、轻松的新闻,好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正是基于受众的这一心理需求,媒体通过“硬新闻软包装”“新闻娱乐化”的方式既充分拉近了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又满足了受众求知之余,也求点乐的消遣心理。

媒体的生存现状。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的高速发展,各大媒体之间的竞争与日俱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等于生意,新闻等于营销”。①市场占有率、收视率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媒体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如何成功占领受众市场对于媒体来说至关重要。所谓“众口难调”,面对不同社会层次、不同性别、性格各异、文化层次差异甚至是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的不同受众群,什么才是其共通点?在媒体眼中答案无疑是娱乐。在“娱乐心态”占据受众市场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娱乐化”也就成为各大媒体的必然选择。

媒体的生存经济利益成为“新闻娱乐化”倾向加剧的内在驱动力。“注意力经济”决定着媒体的生存与发展。而其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即是:媒体必须用“娱乐化了的新闻”来迎合受众市场中普遍的娱乐需求,以期引起个体受众的共鸣,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从而占领市场,获得更高的发行量和收视率。因此,有效吸引受众的“眼球和耳朵”不仅成为媒体的目标,更是赢得广告商青睐的必由之路。

“新闻娱乐化”的负面影响

对于“新闻娱乐化”这一现象,新闻界内并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认识,对其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不可否认,“新闻娱乐化”蔚然成风以来,硬新闻不再那么严肃刻板。但是,在追求新闻娱乐化的同时,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尺度。一旦逾越这个尺度,“新闻娱乐化”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媒体的错位与缺位。美国学者赖特曾经指出:“大众传播具有以下四种功能: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和提供娱乐。”“新闻娱乐化”无疑是对媒体娱乐功能的一种异化放大,并非新闻传播的正途。在当代社会,诸如揭露名人的性丑闻或绯闻,充满血腥暴力的社会花边新闻已经长久占据了媒体大量的版面和时间,而与广大公众利益紧密关联的新闻却只能“屈身”于有限的版面和边角时间。“新闻娱乐化”导致了新闻的“新闻功能”萎缩和新闻本性的迷失,媒体也在这场追逐市场占有份额的竞争中,缺失了自己本应有的“社会规范功能”。

媒体公信力大打折扣。在一些地方电视台,主持人用调侃的口吻讲新闻,更有甚者启用一些影星、歌星来客串新闻主持,使得受众感觉这俨然就是一场“秀”,新闻频道也摇身一变成为“娱乐频道”。为了放大新闻中具有故事性、趣味性、消遣性的部分,不惜掩盖新闻背后的真实。这一切势必使得媒体的公信力大大降低,甚至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

受众社会责任的消解和对社会认知的分裂。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导致受众由被动地接受软新闻逐渐转变为主动寻找此类新闻,从中享受感官刺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受众以寻求消遣的态度来对待严肃政治社会新闻,从而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判断标准也可能随之沦丧。

大众传播具有引导大众舆论的作用,传统新闻以其犀利的新闻视角,准确的是非判断于受众对于社会事件或政治事件以舆论引导。但是随着传统新闻的“娱乐化”,大众传播的这种舆论引导作用逐渐被消解,这将导致受众对于社会认知的分裂,和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

注释:①李希光:《畸变的媒体》,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 页。

猜你喜欢
娱乐受众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娱乐眼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