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关汉卿》导演意图
话剧《关汉卿》描写了十三世纪末叶元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权贵横行,贪官污吏无恶不作,老百姓受到残酷剥削而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权的情景,舞台上的处理以“箭穿大雁口,兵荒马路,民不聊生”的时代作为背景,着力塑造以关汉卿、朱帘秀为代表的戏剧家那“捶不扁、炒不爆、蒸不熟、煮不烂”的响当当的“铜豌豆”的不屈不挠、豪迈刚烈的性格。
话剧 《关汉卿》 导演意图
话剧《关汉卿》描写了十三世纪末叶元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权贵横行,贪官污吏无恶不作,老百姓受到残酷剥削而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权的情景,关汉卿是十三世纪黑暗的封建社会中以元杂剧为人民代言的人民戏剧家。他不惜冒“妄撰词曲,犯上恶言”之禁律,以杂剧为武器,为贫穷含冤的百姓吐气,向统治阶级展开了无情的斗争。
我们的戏以“箭穿大雁口,兵荒马路,民不聊生”的时代作为背景,着力塑造以关汉卿、朱帘秀为代表的戏剧家那“捶不扁、炒不爆、蒸不熟、煮不烂”的响当当的“铜豌豆”的不屈不挠,豪迈刚烈的性格,在肯定关汉卿是人民艺术家的前提下,我们在情节、细节、场面和人物关系的设计上,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例:大幕拉开,急剧的音乐旋律起,在沉重的音乐中我们眼前呈现出古老而高大的城门,残垣断壁,浓雾弥漫,在黑暗的城墙角沉睡的乞丐,两个衙役的鞭挞声,吆喝声,樵夫、小贩、瞎眼的老艺人被刚贴出的告示所吸引,马队驰过,巨大的人流涌向城门口,接着出现了朱小兰行刑的行列,百姓呆若木鸡、哑口无言……我们要把当时的社会生活及被压迫人民的遭遇,反动统治者的残暴都点染出来,为整个戏的发展确定准确而鲜明的基调。
在情节节奏上,拟采用围绕关汉卿创作演出《窦娥冤》这出新杂剧展开情节,把写作——演出——观看《窦娥冤》(作家“写”、演员“演”,最终还是为了给观众“看”)作为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关系的纽带,展现以关汉卿为首的一组人民戏剧家的群像。
第一场:遇暴 第二场:同盟
第三场:救燕 第四场:夜吟
第五场:烛妍 第六场:初演
第七场:重演 第八场:共死
第九场:惜别
根据以上各场主要事件组成了四条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以这四条冲突为基点:
第一个:写不写和演不演;
第二个:攻不攻和走不走;
第三个:降不降;
第四个:不畏死和不变节。
1、 文人败类叶和甫威胁不让写和演,而关汉卿、朱帘秀甘冒杀头危险,决心把《窦娥冤》搬上舞台(从这里观众初步领略了关汉卿为民请命的勇气和信念)
2、 阿合玛威逼关汉卿按照他的旨意修改剧本,关汉卿回答:“宁可不演,断不能改。”走不走是生与死的考验,关汉卿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字未改,照样演出(观众进一步了解到关汉卿为人民勇于牺牲的赤胆忠心)
3、 叶合甫妄图劝说关汉卿投降,关汉卿一记耳光把叶合甫打倒在地,作了回答(观众更加敬佩关汉卿的铮铮铁骨和凛然正气)
4、 关汉卿、朱帘秀“将碧血、写忠烈”无一丝伤感、低沉和后悔,而是坚定的互相鼓励,为人民战斗到底(全剧至此达到高潮)
这样安排矛盾冲突,使一个人物牵引着一个人物,一个情节叩击着另一个情节,一个矛盾连接着另一个矛盾,一个波澜推动着另一个波澜,能有力的歌颂古代戏剧家为人民呐喊献身的高尚精神。
叶合甫之流用一切方法劝阻、威逼关汉卿不准写、演《窦娥冤》。
围绕关汉卿在《窦娥冤》的创作、演出过程中所遇到的一连串矛盾,所面对的一系列挫折,让人物在斗争中显示出英雄本色,真实反映元朝人民的冤、恨、反的时代情绪。
表达关汉卿大义凛然的精神、视死如归的节操和忠贞不渝的爱情,让关汉卿那“浩气凌云贯九霄”的形象矗立在观众面前,淋漓尽致的表现他高风亮节的精神世界。
剧中曾写过关汉卿读文天祥的《正气歌》的情节,其实关汉卿正是用自己无限忠于人民的不朽作品在十三世纪元代生活的舞台上唱出了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该剧的体裁是暴露反动统治者的血腥罪行,歌颂关汉卿等为民申张正义的历史性的悲正剧。
该剧是历史真实性的社会生活缩影,一幅人民艺术家宁折不弯“宛如一池春水,清澈见底”的风格画。力争上演《窦娥冤》是全剧演出的形象核心,关汉卿的正义是我们所要感染观众的情绪核心。
此剧在意境中要追求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动作洗练,节奏鲜明,尽情铺排,恣意渲染的风格。
10.3969/j.issn.1002-6916.2010.23.046
傅莎,贵州省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导演的戏剧小品、朗诵剧等节目曾多次获全国一等奖及省、市级金银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