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梦》和功夫之道
《功夫梦》翻拍自1984年的美国影片《龙威小子》,影片糅合了中国元素,从一个美国孩子学习中国功夫的经历揭示了“避免是最好的方式”这一功夫之道,同时生动地诠释了“功夫就在生活”的朴素道理。
《功夫梦》 功夫 道
《功夫梦》是2010年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推出的一部大片。之所以被誉为大片,其原因除了有明星助阵之外,比如成龙、贾登史密斯(威尔史密斯之子)、王姬等,影片对中国功夫的内涵的挖掘和表现也有一定的深度。
李小龙将Kongfu一词写进了英语词典,将中西方哲学思想融入其中,创立了截拳道,通过教学、比武和电影等活动将中国功夫发扬光大。中国功夫(武术),不仅仅是搏击术,更不是单纯的拳脚运动,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又融合了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经西方哲学影响,演进为一个博大精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开放式的武学体系。
影片对功夫的道、法、精、理一一作了细腻而精确地诠释。本文着重从功夫之道来做一剖析。
中国功夫是防御的学识,不为战争,只为和平。影片从一个美国孩子Dre Parker(德瑞帕克)的经历,向观众解释了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小德瑞幼年丧父,随母亲在底特律生活。十二岁那年,由于母亲的工作需要,母子俩移居中国。离开了要好的小伙伴,来到古老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北京,小德瑞心中充满了好奇和不安。美国小伙伴友好地主动与喜欢的女孩儿美莹讲话,可是却遭到了同龄孩子陆伟程的嫉妒和拳头。第二天上学,他发现自己跟美莹和陆伟程在同一所学校,自己和美莹的交往时时受到陆伟程的威胁。一次偶然看到陆伟程在武校学武,受到的是残酷的打斗教育。从此,小德瑞的内心不再有安全感。小德瑞整日躲避陆伟程。忍无可忍的他在一次躲藏的路上遇机报复,却招致程等人的追打,被公寓楼的水管维修工韩先生看到。韩先生一人不发招却对付数人,不仅保护了小德瑞还用拔火罐的方法帮他疗伤,小德瑞想拜韩先生为师学习功夫。
当小德瑞好奇地问道:“How did you do that up there? You like even didn’t punch them. They … beat each other up.”(你刚刚是怎么做到的?你好像都没有出手,他们就自己打倒自己了。)韩先生回答:“When fighting with angry blind men, best we just stay out of the way.”(当你的对手是愤怒和无知的,最好的做法是让开路)。这就是功夫之道,在于和平,而非战争。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只是在孩子与水管工之间的一问一答中,在一个善良的成年人阻止一群不谙世事、受到错误武学教育的孩子欺负弱者的动作场景中,将是非曲直清晰自然地呈现给观众,这是这部影片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特点,也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
可是拜师学艺一波三折。韩先生起初不愿教授小德瑞武功。因为他悉守武学息事宁人,守静致柔的精神,并且由于早年一次车祸丧失妻儿,使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于是在他与小德瑞相处教授小德瑞功夫的同时,他自身也因为小德瑞的生气和活力发生着变化,随着他的善良的本性被唤醒,他对生命的热爱和面对挫折的勇气也被激发了出来。
德瑞:So where did you learn kongfu? (你从哪里学的功夫?)
韩:From father.(我父亲。)
德瑞:Have you ever taught anybody?(你教过任何人吗?)
韩:No.(没有。)
德瑞:Would you? (你愿意吗?)
韩:Depends. (看情况。)
德瑞:On what? (看什么情况?)
韩:Reason.(理由。)
德瑞:What about to kick somebody’s ass? (例如揍扁一个人的屁股?)
韩:The best fights are the ones we avoid. (避免是最好的战斗方式。)
德瑞:What if I wanna avoid getting my ass kicked?(如果我想避免的是屁股被揍呢?)
韩:Stop saying “ass”. (别再说“屁股”。)
德瑞:Sorry.(对不起。)
韩:Kongfu is for knowledge,defense. Not to make war, but to create peace.(功夫是一种学识,防守。不为战争,只为和平。)
德瑞:That’s not definitely what they’re taught.(那绝对不是他们学所到的。)
韩:No such thing as bad student, only bad teacher.(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
德瑞:That’s great. I guess we’ll just stroll in their school and talk to their teacher.(对,太好了。我们可以晃进他们学校找那位老师谈谈。)
由于自己开车失事致使妻儿丧生,背着沉重的十字架的韩先生已经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和信心。除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守好本分,生活对他已经没有意义,别人的生活更不是他该关心和过问的。一直以来,他都遵守这样一个“息事宁人”的信条,带着一颗破碎而麻木的心,从不轻易走入和搅扰别人的生活。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少言寡语的“怪人”。工作是自己与外界唯一的联系,也是唯一的沟通话题。另外,作为公寓楼的维修工,韩先生固守职业道德:进入别人家维修管道,对别人的家事从不多听多问,尊重别人的家庭隐私,这需要高度的自觉和内心的朴素道德的修为。如果将之升华,以自觉自律维护他人和所在社区的平静祥和,也代表了功夫之道,就是不为战争,只为和平,最好的战争是避免。但是当小德瑞无奈地离去,他看到的是一个无助的异国孩子,不懂得中国语言,为了生活跟母亲留在北京,受到同龄孩子的欺负却没有人可以求助。于是善良的本性使韩先生改变了一贯的沉默。他决定陪小德瑞找陆伟程的武校老师谈一谈。
令韩先生没有想到的是,武校老师不但没有教训自己的学生,相反,他的“不能软弱,不能痛苦,不能心软”、一直要打到使对手失去战斗意志的残酷的打斗理念逼得韩先生不得不承诺让小德瑞在武术比赛中跟他的学生一决高下,以此来解决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平息这场事端。于是,韩先生答应收小德瑞为徒,教给他功夫。
韩先生给小德瑞上的第一课就是重复脱掉上衣、仍在地上、捡起挂好、摘下穿上这一系列动作。韩先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教育小德瑞尊重母亲,听从母亲的教导,养成整洁的习惯,不能随手乱扔自己的物品;二是希望从穿脱衣服这个生活小事当中使他懂得功夫就在生活的每一件事和每一个细节中。起初小德瑞不理解,以为很无聊。就在他决定要放弃时,韩先生从穿脱衣服的两个动作开始传授他功夫的要诀:每一个动作都要用力,要稳住。并告诉他:“Kongfu lives in everything we do, shao Dre. It lives in how we put on a jacket and how we take off the jacket.” (功夫就在生活中,就在穿衣服和脱衣服中。)小德瑞的学武之路正是从穿衣和脱衣两个动作开始的,正是结合在日常生活的劳动中练习和不断进步的。这也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化神奇为平凡,于平凡见不凡。
另外,小德瑞学武之路的曲折和悬念,在演员的演绎下,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成了影片的看点。成龙饰演的韩先生在决定是否帮小德瑞跟武校老师说理的一场戏中,修理间的狭窄并充斥着各种管道,修理工具的多而有条理的摆放,家具的破旧简陋却整齐,通过韩先生及时把小德瑞放在长椅上疗伤时用的洗得发旧的毛巾被叠起来的细节,表现出韩先生虽然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但是他仍然保持生活的整洁,严格自律的一面。小德瑞疗伤之后,仍留在修理间跟他讲话,他对此皱起眉头,把他长期的痛苦、孤独、无奈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来。当望着小德瑞离开,一直拒绝小德瑞的韩先生的眼神,眼睛眨了又眨,眼珠一转又一转,表明了他的内心的斗争和变化,在他落寞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善良而敏感的心,他的一句“wait”(等下)表现出他是一个具有丰富感情和强烈正义感的人。影片对人物内心和场景的精雕细琢本身也是“功夫”的体现。
“功夫”一词在汉语字典里有两个意思:1.本领,造诣。例如:他的诗功夫很深;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2.同“工夫”,指时间(占用的时间):他三天功夫就学会了游泳。这两个义项看似不同,实则相同。平时我们说:“做饭就是个功夫活儿。”“某某事情没什么难的,就是底花点儿功夫/就是个功夫活儿。”这里的“功夫”指的就是时间,功夫活儿、花功夫就是花时间,同时需要投入精力和体力,也指做某件事要专心,投入心思。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花功夫,任何本领和造诣的获得都是在于日常的练习和点滴的积累。包括灵感的来临和创造的成功。灵感是长期专注的结果,创造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节的雕琢。这就是功夫之道。
影片通过一个美国孩子的眼睛,来诠释中国功夫,同时表现不同年龄、不同国籍和种族的人的沟通和融合。小德瑞学功夫的寻梦之旅给中国功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同时,又张弛有度地把功夫之道、理朴朴素素地讲给大家听。从这个角度上说,《功夫梦》不失为一部好影片。其试映期不俗的票房率就是一个明证。
[1]Lee. Bruce. Tao of Jeet Kune Do[M].California: Ohara Publications. 1975.
[2]http://baike.baidu.com/view/13630.htm
10.3969/j.issn.1002-6916.2010.23.017
霍翡翡(1979-),女,开封市人,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黄婉童(1983- ),女,河南信阳人,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