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爱情的另类讴歌
——解读《腐尸》的美学意蕴
《腐尸》是波德莱尔的名篇之一。借助丑恶的腐尸,表达自己对爱人永恒的爱情,是诗人直面真实生活的领悟。也正是如此“另类”的表达,成就了《腐尸》独特的美学魅力——丑之美!
《腐尸》 爱情 丑 美学魅力
“画家,他画蛇,画鳄鱼,画龟,画果子壳,画字纸篓,画垃圾堆,但没有谁画毛毛虫,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1],鲁迅先生如是说。但对于波德莱尔,传统意义上的美丑、善恶、贵贱已经不再是取材的标准。真实与生存、存在者本身成为艺术家所关注的对象。腐尸,这一形象便是真实的存在者!
腐尸,代表着生活中的丑与恶的一面;爱情,代表着生活中美与善的一面。但诗人波德莱尔正是借助丑恶的腐尸,表达了对妻子无比真挚的爱恋。腐尸与爱情,得到了最为奇异的结合!正如历史对于波德莱尔的评价——他破除了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的美丑观、善恶观。这种勇敢的突破集中地体现在诗人的代表作《恶之花》中。通篇诗作中,诗人认为恶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腐尸》正是《恶之花》中的名篇之一。
《腐尸》是波德莱尔为自己具有“黑维纳斯”美誉的妻子让娜 迪瓦尔所创作的一首情诗。作品写成后,诗人曾一度在巴黎的酒馆高声地朗诵,诗人也因此获得了“尸体文学诗人”的称谓。史载当时巴黎流行这样一个说法,一旦傍晚时分,小孩因贪玩而不愿回家,父母便喊道:“波德莱尔先生来了”,小孩便再不敢外出了。听着不免为波德莱尔诗人造成的恐吓效应而感觉可笑。但这恰恰可以见出波德莱尔的作品在当时对人们造成的审美冲击力度之大。
诗作一开篇,“爱人,想想我们曾经见过的东西,在凉夏的美丽的早晨”。按传统的审美习惯,呈现在读者期待视野中的大概会是初升的旭日,亦或晶莹的露水,总之是那些我们归之为优美与充满温情的意象。但随即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却是反差极大的、小路拐弯处丑恶的腐尸,“丑恶的腐尸像个淫荡的女子,冒着热腾腾的毒气,显出随随便便、恬不知耻的样子,敞开充满恶臭的肚皮”。这无疑是对读者既有的传统的“心理结构图式”的巨大挑战!但正当我们也许在对诗人与爱人在“美丽的凉夏的早晨”将目光投向“丑恶的腐尸”而感到迷惑不解时,紧接着的下文为我们解开了谜团。“天空对着这壮丽的尸体凝望,好像一朵开放的花苞”,读者不难品味出,诗人对丑陋的腐尸流露出的是深深的赞美之情。这也为下文腐尸与爱情的神奇结合埋下伏笔。
那么,既然诗人对腐尸持赞美之情,却又为何在诗作中对腐尸的丑陋与恶心作了再细致不过的描写与刻画?是想传达诗人在追求美与爱情的过程中无限惆怅和虚空的情绪吗?雕刻家罗丹曾对里尔克感叹过,“我终于理解了波德莱尔的这首《腐尸》了,波德莱尔从腐尸中发现了存在者。”同样,笔者以为,诗作中所有关于腐尸“极其生动”的描绘,并不是一种“感伤的悲叹”,而恰恰凸显了诗人的超常冷静。它是诗人对生活中存在的客观真实的一面极其勇敢的展现!“现代派似乎在教人们冷静地正视自己,正视世界,尽管正视的结果有时令人非常不舒服”[1],高小康先生的评价或许有助于我们领会《腐尸》的美学意蕴。
丑,主要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2]。19世纪中后期,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社会矛盾也在激化,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走在时代前列的艺术家们,纷纷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实践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传达自己对于时代大变动的非常情绪。现代艺术如万花筒般绽放开来,丑,也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审美内涵。波德莱尔,文学现代派的先驱者,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来审视让自己饱经愁苦与纵情欢乐的巴黎城市。现实中的巴黎,诗人看到太多的与其美好理想背离的一面:孤儿寡女、妓女嫖客乃至腐尸、骷髅……诗集《恶之花》是对当时社会理解的最好表达,诗人在对现实忧郁的冷观中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丑与恶,传统审美观鄙弃的种种,在波德莱尔的笔下,成为美与善的孕育者,甚至化身。这与古典艺术中,丑可有可无,有,也是美的陪衬,美至高无上的审美准则截然不同。
古典艺术家们始终在力图消解或遮蔽生活中可怕的、丑的一面。正如莱辛所说,当美与生活相冲突时,生活要让位于美,即艺术作品要以美为最高准则。以希腊群雕《拉奥孔》为例,按照生活的真实,被巨蟒缠绕时,拉奥孔必定如荷马史诗中所描述般“哀嚎”。但雕塑如果真实地再现生活,“哀嚎”在作品中呈现的将是一个张大的嘴,一个大的黑洞。因此,雕塑只能表现其巨大的痛苦将发而未发的瞬间,而非正在“哀嚎”。很显然,莱辛在以传统的艺术美的标准评价雕塑《拉奥孔》。但以诗人波德莱尔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家们勇敢地打破了这一传统审美观,在作品中冷静地、细致地描绘他所见到的生活中丑陋的一面,这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可以说,波德莱尔们体现的是一种直面真实,更本质的存在的精神。一如后继者罗丹雕刻刀下的老妓女欧米艾尔。在其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时,很多观众掩面不忍卒看,甚至质问艺术家,为何要将女性如此丑陋的身体展现给世人。但冷静思考后,我们不得不承认,罗丹没有错,因为他所展现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生活。无论我们今天如何丰腴与美丽,终有一天,年老色衰,这是无法逃避的宿命!只是生活中这种真实的一面我们始终在逃避而已。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正是现代艺术家帮助我们揭开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欺与虚伪的一面。而罗丹最终也获得了人们充分的认可,其《欧米艾尔》被誉为艺术史上一座“化丑为美”的丰碑,“丑得如此精美”!《腐尸》异曲同工,诗人所描写的腐尸形象本身可能会被我们冠以“颓废”,但这并不意味着诗人精神上、主观上的颓废。相反,诗人正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充满睿智地展开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冷静的思考。
由此可见,现代艺术呈现给我们的意象也许是非理性的,譬如腐尸、骷髅、老妓女、乞丐,但其在审美活动中体现的正是人类理性的伟大力量,是人们勇敢地承认生活中丑与恶的存在,并学会积极应对的开始。
在《腐尸》的末尾处,诗人将这种掩藏于丑陋形象背后的,热烈的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是将来,你也要像这臭货一样,像这令人恐怖的腐尸,我的眼睛的明星,我的心性的太阳,你、我的激情,我的天使!是的!优美之女王,你也难以避免,在领过临终圣事之后,当你前去那野草繁花之下长眠,在白骨之间归于腐朽。 那时,我的美人,请你告诉它们,那些吻你吃你的蛆子,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这看似矛盾的文字,正是诗人直面生活的真实,重新思考爱与死的最佳表达。是的,波德莱尔知道,自己优美如女王的妻子,最终也会衰老死亡。但即便有一天,妻子在白骨之间归于腐朽,诗人仍然是挚爱她的!因为诗人已经保存,“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这是怎样的一种真挚深沉的爱恋。而在当下感情日益浮躁的世风下,更值得人深思!
是呵,爱得炽热固然感人,但最感人的,也最宝贵的,莫过于这份炽热的爱能与岁月共存!《腐尸》以腐烂的尸体的形象来震惊人们传统审美的心理定式,但其目的并不是恶心众人,而是给人以警醒,启示目光“善于潜入深渊”的人们,“发掘恶中的美”,洞悉人生的真相,讴歌不朽的爱情!
20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和美学家玛克斯•德索对丑的审美感受与审美价值作过这样的论述: “我们不可能喜欢它们,但它们却不断吸引我们的注意。这种丑有着地狱一般的吸引力。纵使在一般生活中,丑的变形、令人作呕的东西,实际上都能使我们着迷,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以突然的一击而唤起我们的敏感,而且也由于它痛苦地刺激我们那作为整体的生活”[1]!丑之美,恶之花,正是《腐尸》的美学魅力所在!
注释
[1]鲁迅:《半夏小集》,见《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版 第598页。
[2]高小康:《丑的魅力》,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142-143页
[3] [英]李斯托威尔著,蒋孔阳译:《近代美学史述评》,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23页
[4] [德]马克斯•德索著,兰金仁译:《美学与艺术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版,第156页。
[1]鲁迅:《鲁迅全集•半夏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2]高小康:《丑的魅力》,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3](英)李斯托威尔著,蒋孔阳译:《近代美学史述评》,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4](德)马克斯•德索著,兰金仁译:《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10.3969/j.issn.1002-6916.2010.23.043
单艳红,女,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