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往事》为例探究成长题材电影

2010-11-16 03:23王雪
电影评介 2010年23期
关键词:麦克斯面条亲情

以《美国往事》为例探究成长题材电影

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童年,都有着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是人类的共同体验和集体回忆。一部部出色的成长题材电影是一个个鲜活的标本,见证我们盼望长大又不想长大的无邪时光,珍藏着我们已逝的故事,预告着我们将临的传奇。成长题材电影一直广受好评,《美国往事》是这一题材电影的典型代表,中国成长题材电影又有自己的创新与突破。

成长电影 《美国往事》 原因 突破

电影是一种情感,是一份寄托,从电影中品味人生,是电影的巨大魅力所在。《天堂电影院》里说过:生活跟电影不同,生活更为艰难。生活如此艰难,何不在电影中寻求一份解脱?观看成长电影更是让人放松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我们重新体验成长经历,重新塑造集体回忆,这样的观影经历可以让我们找回许多遗失的美好。

成长题材电影是指以“成长”为题材的影片,包括儿童和少年的成长故事,也包括有明显的时间跨度、反映一个人成长经历的故事。

《美国往事》是意大利导演瑟吉欧•莱昂的“美国三部曲”之一,有人说整个人生都在这部电影里面,尽管这部电影里有背叛、失落、痛苦,但还是以纷繁复杂人生当中的美好细节和弥漫人心的依恋怀旧情绪感染了观众,是成长电影的优秀代表。影片表现了人类成长中两个永恒母题:友情、爱情。

电影主题之一:友情。《美国往事》导演赛尔乔•莱翁内说过:时间是这部影片的第一要素——这部片子就是关于记忆、乡愁和死亡的,友谊就是一个我热衷的主题。 影片的情节以面条为中心展开,他们童年时的经历是类似儿童狂欢式的游戏,他们形成了小团体,渴望朋友,渴望心灵的交流,一起游荡街头,张狂着青春。

面条是浪漫主义理想的典型代表,他充满街头习气,聪明,讲义气,重感情,视友情如同生命。为给朋友报仇不惜杀人入狱12年,为保住朋友性命宁愿背上告密者和叛徒的罪名,为朋友两肋插刀却为朋友所害,即使这样他也珍惜这份友谊。好友麦克斯则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他有自己的梦想与野心,他以自己的死亡欺骗面条,两次死而复生是对面条的极大讽刺。

麦克斯是一直夹在面条和黛柏拉之间的阻碍,面条意识到了,但每当麦克斯呼唤面条时,他都会义无反顾的追随,每当此时,黛柏拉都说:去啊,面条,你妈在叫你。35年后,老朋友再相见,麦克斯回忆:我夺去了你的一生,我取代了你的位置,我夺走了一切。何止这些,他让面条得到的是整整35年的愧疚。

面条最珍视的一切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劫掠一空,金钱、女人、朋友,男人最要命的这三件事,他都失败了。当面条这样解释他与麦克斯之间的故事时:“多年以前,我有个朋友,一个好朋友,我为了救他而出卖他,但他还是死了,他是存心要死的。”面条终于保住了友谊——一段逝去的但刻骨铭心的友谊。记忆中的快乐不会重现,但往事中的温暖和依恋足以慰藉其余生了。

电影主题之二:爱情。面条对黛柏拉的爱情影响贯穿了他的一生。少年时的黛柏拉稚气中就已隐藏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她是面条心中高傲的天使。面粉仓库因为她的存在变得像天堂一般,在如烟似雾的空气中,她那曼妙轻柔的舞步,精致娇小的脸庞,深深地印在面条的心中。对待黛柏拉,面条毫无原则,甚至低声下气,但这些在和麦克斯一样现实的黛柏拉眼中不值一文,这个女人有自己的理想,她和面条的人生目标不同。当容颜老去,卸下那厚厚的面具般的彩妆,掩藏的是她脆弱而又真实的感情吧。

成长期间的爱情也有靠不住、可爱又可笑的时候。年少的男孩拿着奶油蛋糕来讨好喜欢的女孩子,却在等待中抵不过美食的诱惑将蛋糕吃掉,结果丧失了和女孩子继续发展的机会。

在近240分钟的影片中,通过面条的一生——少年,青年,老年,展示了男人的人生态度、男人的精神,男人的失败,构成了影片的迷人色彩。往事成空,回忆和怀恋即意味着永远的失落。

此外,成长题材电影还有一个重要主题:亲情。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亲人的正确引导十分重要。研究发现,儿童是一个有能力、有见识的群体,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儿童的现实生活、喜怒哀乐、需求、梦想、以及他们的标准、能力、想法、期望、知识、创造性等都远远超越了大人们的想象和假定。在《美国往事》中亲情是缺失的,年少的一群孩子没有亲人的管束,面条的父亲沉迷于宗教,母亲沉溺于个人情感,无人管教的这个小团体做着没有良心的坏事,儿童内在的纯洁与善良本性在时代社会的侵蚀下消失殆尽了。影片表层上没有表现亲情,但如果亲情没有缺失,这些孩子的命运或许就会大不相同。也正是《美国往事》中亲情的缺失才使这些孩子之间产生亲情般的友情,对这些孩子来说,友情就是亲情。

成长题材电影往往能获得观众和专业影评人的一致好评,为何此类电影如此受欢迎,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如下:

(1)观众普遍的童年体验。看电影中成长的故事,总会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会触动人心底层最柔软的部分:童年时的朋友之间的友谊现在还存在吗?喜欢的男孩或女孩现在在哪里?每个人童年的经历都是最难忘的,成长中真切纯真的酸甜苦辣最宝贵,最能打动观众。

(2)成长电影又是一个个鲜活的标本:人类的又是历史的,时代背景是大海,个人是浪花。成长电影往往时间跨度很大,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身不由己。影片《霸王别姬》也可以说是一部成长电影,主人公小豆子的一生经历与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掺杂在一起:清末,日本侵华,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文革之后,人与时代糅合在一起,人的成长历史也是社会的发展历史。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也引入不少文化政治符号,突出时代感,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观看影片时常会勾起无限的回忆,回忆成为时代的记忆,民族的记忆。

(3)音乐的巨大召唤力量。《美国往事》中用子弹壳做成的乐器——如泣如诉,《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红色歌曲——关于特殊年代的回忆,《十七岁的单车》中箫声的大量运用——空灵与哀伤,《城南旧事》中童声哼唱的《送别》——清澈而纯真。这些儿时熟悉的音乐常常会把观众带入温暖的回忆中。

成长题材电影是国际化的,中国的成长题材电影有自己的突破。

(1)超现实表现手法的运用。《阳光灿烂的日子》使用了当时在中国较为新鲜的超现实手法,姜文被称为“意念的王”,他运用强大想象力,讲述了一群激情燃烧,但思想空洞的青春少年在一个特殊年代里逐渐成长的故事。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是发生存在马小军的幻想中,现实与幻想掺杂混合在一起。影片出现过马小军用酒瓶刺刘忆苦的镜头,然后出现主人公的独白:“千万别相信这个,我从来就没有这样勇敢过这样壮烈过……我悲哀的发现,我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这段堪称是超现实手法的典范。

(2)主题思想的独特性。不同于主旋律成长电影的青春情境,影片《十七岁的单车》表现的是个体的青春在残酷现实中的挣扎与反抗。小坚与小贵的青春都很残酷,是权力压制下残酷、执拗的青春。小贵的青春是在城市生活的压制下倔强进行的,自行车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所有期待与梦想。导演王小帅说:“自行车不仅是他的求生工具,还是他生存在城市的一个确证。”影片通过小贵还表现了农民工与城市生活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将农民工的艰苦生存状态与北京城市的富裕家庭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在当下也具有实际意义。城市孩子小坚的青春同样不轻松,自行车是他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他的自尊与虚荣的寄托体。

(3)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影片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的生活画卷。真实案件发生在1961年的台北,当时的台湾复杂多变,政治腐败阴暗,普通人为生存在惶恐中度日,学校内帮派斗争愈演愈烈,小四是社会的牺牲品,杀人后的小四被判十五年徒刑。影片所反映的青少年成长的心理状态引人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对自身的思考。

(4)具有本土特色。香港本土成长电影杰出代表《岁月神偷》。浓浓的香港本土气息,可爱顽皮的小男孩,平凡家庭的相亲相爱,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使这部影片获得一致好评。京味十足的是《十七岁的单车》,故事发生在大量农民开始涌进城市打工求生存的时期,通过这部影片人们可以还原记忆中的北京,自行车这一物件是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观看成长电影,回想自己懵懂成长中的欢乐和烦恼,是成长电影永恒的价值和最大的魅力所在。成长题材电影见证我们盼望成长又不想长大的宝贵时光,一部部出色的成长电影,是一个个鲜活的标本,珍藏着我们已逝的故事,预告着我们将临的传奇。《美国往事》中老年面条看着年轻人的车驶过,他是不是想起了他们的过去,然而青春在他来不及回头细看的时候,已经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所有过往灿烂无比,却不可及,浮生若梦,往事千端,爱也好,恨也好,只是烟花一场,纵使留恋与回望,也只能是不无酸楚的慨叹,我们可以用回忆温暖现在,热烈地活在当下。

[1]胡志军 刘翔 编著 《世界成长电影》(M)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

[2]崔子恩 著 《光影记忆》(M)三联书店 2005年

[3]王禄宁 杨雄 主编 《儿童发展与社会责任》(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10.3969/j.issn.1002-6916.2010.23.007

王雪,女,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麦克斯面条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两盒生日蛋糕
晒面条
加盐的面条和不加盐的菜
《疯狂的麦克斯4》当选 本世纪最佳澳大利亚电影
擀面条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一个神奇的发现
煮面条
清明话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