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张慧鹏
蚁族,个人的悲剧抑或时代的创伤?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张慧鹏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不知不觉,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的80后已经开始步入历史的前台。从出生的那一刻起,80后就备受关注和争议。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中国社会每一步变革都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有深刻反映;他们是独生子女一代,被父辈和整个社会寄予厚望;他们所面临的人生问题,几乎是中国社会的全部问题。如今,随着80后在社会舞台上的集体登场,随着电视剧《奋斗》、《蜗居》的热播,关于80后的话题前所未有地成为社会焦点。
80后作为一个标签,承载了很多含义。其实,80后并不是一个同质化的群体,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分化。有关80后的讨论,最早是关于新生代的农民工。如今另一个群体又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在城市边缘聚居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他们被称为“蚁族”,因为80后青年学者廉思的一本畅销书而变得出名,被从蜗居的斗室里突然放到了聚光灯下。
蚁族是80后的佼佼者。他们一路走来,过五关,斩六将,挤过高考制度的独木桥,终于如愿以偿地上了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是非常幸运的,就像鲤鱼跳过了龙门,有着天之骄子的光环。然而,他们却面临尴尬的境地:教育市场化后,高昂的学费让他们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寒窗十余载,毕业了,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他们的命运。他们依然要游离在城市的边缘,依然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挣扎。他们被称为第四类弱势群体,仅次于农民、农民工和下岗工人。
这是个人的悲剧,抑或是这个时代的创伤?就让我们走近蚁族,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习惯了压力下的生活
阿玲来自内地的一个小县城,父母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她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女孩儿。阿玲从小便向往北京,虽然她平时成绩一般,但高考的扩招让她能够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北京的一所普通大学。4年的大学生活,阿玲领略了都市的繁华,再也不愿回到小城市去重复父母的生活。和很多同学一样,毕业后她选择了留在北京,希望在这里能开创出美好的未来,过上渴望已久的都市白领生活。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容易。初出校门的她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理想和尊严。在经过了无数轮的笔试面试,遭到无数的挫败之后,阿玲进入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客户经理。经理这个称呼很体面,然而却有名无实,因为销售部门所有的员工都叫经理,为的是给客户受尊重的感觉。在这家公司,她的工作就是要回答客户的各种问题,向客户推销产品。虽然工资不高,但也是经过一番厮杀才找到的工作。
在公司一年多的时间里,阿玲一直都很卖力地工作。在平时8小时工作之外,阿玲还要自觉地加班加点,有时候连周末都不能休息,当然不敢提加班费的要求。阿玲面临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各个方面,老板、客户、同事、还有家庭,这让她时刻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常常感到喘不过气来。阿玲感到很累很累,却不甘心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在QQ空间里,她如此描述自己的状态——
最近压力很大,大到无处可逃。公司新来了几个海归,我的业务领地被一一瓜分。 虽然领导说非常看重我,委任为主管,但我深深知道,如果部门业绩不好,其实我就会成为“名誉”主管,随时可以被取代。尤其是失去最佳销售这个后盾,老板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我。
Anyway,既来之就面对吧。
先调整好心态,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调整,充分利用其优势,充分利用。然后杜绝一些已经成为习惯的小细节们。职业一点,再职业一点。
上班时间不能再零食不断了。
上班时间不能再种菜,偷菜了。
上班时间不能再反复看那些小外甥,小外甥女之类的宝宝照片了。
上班时间不能再随意浏览网页了。
不能再让同事们帮自己处理和解决客户的刁钻问题了。
上班时间心要在工作上。并且要时刻增强专业知识和提高职业能力。
时刻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最后,坚持最大程度地做到:工作时间的每一分钟都用来做有利于生产的事。 杜绝fancy.
这里,我深深体会到阿玲的不安和焦虑以及她的身心疲惫,同时也感动于她的乐观开朗、执著和勇气。80后90后的蚁族们,已经习惯了在这种压力下生活。在父辈看来,80后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可以衣食无忧,有机会上学读书,这是上一代人多么渴望的梦想。事实上,80后一代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幸运。从小到大,他们都承载者父母的全部希望,出人头地是他们对父母最好的报答,为此,80后生活在激烈竞争所导致的沉重压力之下。在他们的成长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写不完的作业、考试的压力、老师的谈话、父母的唠叨。除此之外,他们还备受非议,被称作是自私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不负责任的一代。80后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青年时代。他们坚忍着,承担着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各种压力,压抑成为一种心理常态。80后青春的脸上没有这个年龄所本该有的神采,他们也体验不到青春年华无忧的快乐,有的只是不尽的烦恼。
原本以为考上了大学就能够补偿以往所有的付出,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现在看来,大学时期短暂的轻松和美妙其实仅仅是一个喘息的机会而已,之后所要面临的是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走出校门,就像走进了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竞争如此激烈,只有生存下来的才是强者。每个人的位置都来之不易并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被取而代之。为了生存,就要保住工作,为了保住工作,就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不能有任何差错。这就是马克斯·韦伯所批判的现代科层制下的可怜虫,阿玲们已经可以坦然面对这一切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连生存都不能保证的话,还谈什么尊严?青春的激情就在这种循规蹈矩、战战兢兢的生活中消耗着。
进还是退,永远无法摆脱的纠结
新的一年有好多目标和憧憬。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心情很低沉,对北京,对生活开始绝望和迷茫。
年后回来,房东通知要卖房子,还给我们找好了下家。 我最头疼搬家,晚上失眠,脸上长痘(我可是个超级乐观的人)。在房东的帮助下,顺利搬完(其实我就2个大箱子,2个大编制袋,房东夸我东西少。哈哈)。
新的住处,人多,条件差。我一开门就开始绝望,每天晚上在绝望中睡去。这样的条件,竟然一个室友是美国回来的博士,一个是渣打银行的白领,一个是洲际酒店的领班。看到她们,更加深了我的绝望和迷茫。
昨天我和室友谈论着在北京5K简直就是要饭的。刚说完,一室友电话她同学说,你都1200了还换什么工作啊,我才800。我们狂笑。电话完,她和我们说,我一个月前是兴高采烈地来北京的。虽然我拿800,但是还是斗志昂扬的。你们这么一说,我好迷茫啊,真想买张票就回家。
也许回家是最好的选择,即使以后能买一套6环以外的房子,我也没勇气天天奔波4个小时来回上下班。(身体受不了,生活会更麻木)。
还有一个问题让我也很绝望,就是那些同龄人都有爱情或者婚姻来支撑。传说1+1=ALL,可我连个1都没有。
这是一个如阿玲般的叫叶子的日记,想起多年前因为一部电视剧而变得很流行的话,“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80后的蚁族,多是来自农村或者内地的小城市,他们不愿再回到老家,重复那种没有希望的日子。都市生活,对他们有着难以抗拒的强大吸引力。阿玲们原以为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几年的打拼之后,发现能够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了。面对即将逝去的青春,80后的蚁族感到深深的迷茫和焦虑。
成功毕竟只能属于少数人。在英雄耀眼的光环背后,无数的人充当了炮灰。灯火辉煌只是城市的一副面孔,城市还有另一面,拥挤、艰辛、疲惫、欺骗、危险。蚁族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他们深深体会到城市生活的艰难。城市很大,却没有一个可以容身的空间;城市很繁华,这繁华却与自己无缘。蚁族胸怀大志,然而在漂泊的城市却无处安放自己的青春和理想。每当身心疲惫的时候,他们就会想起温暖舒适的家。在日记里,叶子这样写道:
最近烦心的事很多,只想回家。
工作,如果不愿意明哲保身,就要筋疲力尽。但是我还是不想明哲保身。
生活,想去改变生活状态和方式,没有魄力。还好,我依然很享受这种单调到贫苦到冒烟的生活。
感情,放弃以前的所有。但是也不想有任何新的开始。至少现在是这么想的。
只想回家。吃的胖胖的、圆圆的、肉肉的,过着懵懵的生活。
对于在城市奔波的蚁族来说,家是唯一的宁静港湾,是厌倦了漂泊生活的心灵最后的归宿。老家,有宽敞的房子、安逸的生活、有父母亲人的关爱。然而,蚁族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在蚁族看来,在外打拼还有一丝机会,回家只有死路一条。只要青春还在,就绝不会轻言放弃,这就是蚁族的精神。对于这些习惯了漂泊无根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家,已经成为无法触摸的美丽乡愁。想家,也只能是一种感情上的慰藉,一种身心极度劳累之后疗伤的手段。当美好的想象抚平内心的伤痛之后,蚁族们又继续毅然前行。周围的那些同路人,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当叶子被这个城市折磨得有些身心疲惫,感到迷茫的时候,她的朋友不失时机地给她安慰:
我想说只要生活就会有无所不在的烦恼,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他到底也没想明白,又或者想得太明白了,终究投江明志。马克思讲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今天我们把矛盾的普遍性翻译成纠结。所以这根本是生活的常态。
我也常常无助地陷入不可自拔的反省和思考,可是百思不得其解,是不是人都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看清楚自己要走怎样的路,但是就在你停下脚步思考的时候,世界已经轰轰烈烈地抛下你向前而去。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于是陷入更深刻的惶恐。我只希望努力的时候多一点智慧,经受磨练,却也不走枉费的路,只是在这之前,只能往前走,不管以怎样的姿态,只能往前走,别无他路。
是的,我们别无选择,甚至没有办法停下脚步。我们不停地奔跑,尚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我们在城市的夹缝中艰难地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留下来,青春消逝,希望越来越迷茫,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回去,又谈何容易?自己这些年辛辛苦苦打拼就是为了挣脱命运的缰绳,如果就这么放弃,我们如何面对自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蚁族处于永远的徘徊焦虑之中。这种纠结,就是蚁族的命运。
自由到一无所有
小华毕业于青岛一所重点大学的法律专业。毕业的时候,家里托关系给他安排了市里的机关工作,但他不想被束缚在机关里,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的满腔抱负,于是他选择了考研。很幸运,他如愿以偿地进入北京一所名牌学校。名牌高校的牌子给了小华十足的底气,他原以为前途一片光明,可以叱咤风云地干一番事业了。他的家人和同学也都对他有很高的期望。可毕业在即,小华发现前途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这些年研究生也大规模扩招,尤其是法律专业,短短几年时间人数激增。在无数次碰壁之后,小华很失落,最终把自己以3000多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公司。
北京的生活成本很高,小华的工资刚够基本的生活,是典型的月光族。有时候难免还要借助于信用卡才能幸免于沦落到啃老的份上。小华也想过回家,但他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他感觉北京很大,就像一个热带雨林,具备生态多样性,能容纳各式各样的人。在北京生存虽然艰难些,但是很自由,无拘无束,没有人会去管你,并且还是会有各种机会的。总之在这里,他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
小华的故事让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榴莲飘飘》里的女主人公阿燕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市里,年轻的她不甘于安稳的生活,怀着淘金的梦想,只身来到南方,并偷渡到香港。她整日穿梭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衣着光鲜,表面风光,却深深体会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辛酸。最终,她被繁华的都市折磨得疲惫不堪,带着身心的伤痛回到家乡。她发现和她一起长大的那些年轻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再也不能甘心于小城镇的寂寞,一心向往南方大都市的生活。最后,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阻隔,以飞蛾扑火般的热情和决心,毅然踏上南下的列车。作为过来人,阿燕很清楚,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但她也知道,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使其停下奔跑的脚步。都市,仿佛被施加了魔力,具有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那里是黄金海岸,那里是梦想的天堂,那里有崭新的生活,那里有生活的全部意义。而这一切都是他们生活的小城镇无法提供的,所以,他们急切地要逃离。
我不知道,经历了城市的繁华之后,当儿时的朋友都已离去,都去追求那种动感激情的生活的时候,年轻的阿燕是否真的能在老家这个边缘的小城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真的能够厮守那份寂寞和宁静。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即便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里,我们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仿佛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这是一个躁动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够甘于平静的生活,尤其是对于那些出身贫寒的年轻人来说,远走高飞的梦想在儿时便已经在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了。在这个剧烈变迁的时代,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夜暴富的神话,刺激着人们心中的欲望。“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是无数80后年轻人的信念。比尔·盖茨、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开复,这些创造了财富神话的成功人士是80后90后年轻人追捧的偶像和导师。为了追求梦想,一代又一代的80后90后义无反顾地涌入城市,因为唯有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都市,才有创造神话的机会,才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城市很繁华,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拥有那份繁华。城市给了人们自由的空间,能够包容年轻人与生俱来的反叛性。为了追求自由和梦想,他们来到城市,不肯离去。即便他们已经自由到一无所有。
贫富分化的代际遗传
蚁族的生存状况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和深深的同情。经过10年的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相关部门初步统计,蚁族的规模已经达到100多万。他们多是没有“关系”和背景的“穷二代”,怀揣着梦想,却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蚁族只是冰山的一角,还有大量的80后90后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蚁族,但他们的生存处境也相差无几,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处在同样的焦虑和迷茫之中。这到底是个人的悲剧,还是这个时代的创伤?是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现象,还是有着深层次结构性的社会根源?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指出,个人的命运总是和所处时代的宏观结构联系在一起,个人只有通过置身其所处的时代中,在宏大的社会历史结构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个人的经历和命运。米尔斯研究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中产白领阶层,他们出身在底层家庭,为了改变命运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最终他们还是难以实现向上流动的梦想,仍然处在无力的状态,体会到强烈的被剥夺感和恐慌感。在《白领》中,米尔斯写道,劳工或黑人家庭为了让下一代将来能胜任办公室的工作,在其受教育上的投资与其家境是不成正比的,然而回收的却往往是外表光鲜但并不稳定的“底层白领”生活。通过商学院的进修,他们希望自己“成为那种伏案而作,结婚生子,住在体面的郊外宅第中的人,他的人生生涯也从此有了扭转。”然而事实上,也如米尔斯《白领》所说,“前景光明的职业生涯在他们中间已经成为某种传说。他们或许会不时地感到茫然无措和内心的疏离,但却还没有感到被剥夺。”
米尔斯研究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我们所关注的蚁族出现在21世纪初的中国,虽然有巨大的时空差异,但米尔斯的描述还是让我们惊讶于两者之间竟然如此相似。难道这仅仅是历史的巧合?只是美国的白领总会有中产的感觉,而中国的蚁族作为白领阶层,本来应该是中产的后备军,却成了彻底的无产者。米尔斯指出,美国白领阶层的无力感来源于美国的社会结构,权力精英阶层已经构成了一个封闭而稳固的同盟,他们人数很少,却控制着社会上绝大部分的资源,白领以及其他社会阶层的命运只能是为了生存而奔波。中国蚁族身上所体现的不正是一种财富分化的代际遗传吗。
是阵痛,还是的代价?
借助米尔斯的洞见,我们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将蚁族的命运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蚁族,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中国社会。80后蚁族成长的时期,也是中国市场化改革深入扩展到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的时期。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社会开始了改革开放,从经济基础到主导意识形态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当时看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缺乏效率和专制的,只能滋养懒惰和腐败,而平均主义又会导致共同贫穷,这是一种“极左”的发展道路,将会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这种认识指导下,中国的领导阶层重新选择发展道路,再次把目光投向西方,引进了当时正在欧美国家盛行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并借鉴之来规划中国的改革开放。
推崇市场力量,引入竞争机制,遵循优胜劣汰原则。这种冰冷的原则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大量弱势群体的出现,任何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社会成员都要被无情淘汰。医疗、住房、教育等等关系国民生计的重要社会福利都已经彻底市场化了,就像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普通老百姓头上。
改革的过程是一种利益调整的过程。在改革初期,社会结构的震荡创造了很多向上流动的机会,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一夜暴富不再是一个神话。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经济的崛起更让人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坚信不疑。上了大学就成了国家干部,就能分配好的工作,这几乎成为寒门弟子改变命运最快捷的途径,也成为80后一代寒窗苦读的动力源泉。然而80后命运不济,当改革释放机会空间的时候,80后年龄还小,尚未踏入社会,当他们完成学业,真正进入社会的时候,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如今80后90后的大学生尚未成熟,稚嫩的肩膀上就已经背负着几座大山,在沉重的压力下艰难地生存。更为重要的是,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能量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垄断了社会上绝大部分的资源,也垄断了社会流动的渠道和空间。今天的大学生,如果没有一点“关系”和背景的话是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社会阶层的差异开始了代际传递。
都说80后是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可事实上80后真的很不幸,甚至远比不上他们父母一代。80后的年轻人饱尝了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全部恶果,却没有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好处。网络上广为流传的《80后通史》形象地展示了这一代人的不幸遭遇。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青年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青年人有蓬勃的朝气和活力,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魄力,敢于突破旧有的制度,创造崭新美好的未来。青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遥想一百多年前,也是世纪之交,封建腐朽的清王朝风雨飘摇、列强环肆,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迫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满怀激情地写下《少年中国说》,寄希望于朝气蓬勃的少年,一扫封建中国腐朽没落的保守势力,创造一个鲜活的少年中国。其感情是何等激昂,其气势是何等雄壮。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半个世纪之后的1957年,正值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国家百业待兴之时,作为新中国缔造者的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时,开头便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两位伟人的豪言壮语和对青年人的热切期望让人不免心潮澎湃。如今,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21世纪,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当再次重温两位伟人的豪迈话语的时候,看看蚁族们自身的处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蚁族们也曾满怀激情地高声诵读《少年中国说》,也曾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比喻所振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坚信“明天会更好”,相信世界就是我们的。他们在中学的教室里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大有伟人当年的气概。他们渴望早日长大,好趁着青春年华建功立业,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后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真的长大了,开始面对社会了,才发现世界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美好。他们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机会,社会的结构决定了很多情况下他们只能接受被选择的命运。作为蚁族,他们感到无力,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更无力改变这个社会。
这是一个没有了英雄的时代,一切宏大的话语都已经远去,一切神圣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今天的他们只能在电视剧里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聊以自慰,或者在肥皂剧里麻醉自己。伟人当年的气魄在时代的精神里已经荡然无存,革命时代崇高的理想已经被吃饭住宿这些琐碎而现实的问题所替代。蚁族所坚守的梦想,只是像杜拉拉那样获得升职的机会,像自己的老板一样过上光鲜亮丽的生活。
当然也不用过分悲观,80后的蚁族并没有被压垮,也绝不会屈服。蚁族很弱小,但他们很顽强,也很坚韧,蚁族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拓展着生存空间。这就是蚁族的精神。蚁族,是时代的创伤,也蕴含着改革的力量,80后的蚁族终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主力和领导者,决定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只是他们暂时还找不到一个明确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阅历的丰富,蚁族会一天天成熟起来,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栏目主持:纪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