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过去时态的实质及其产生的理据

2010-11-13 06:43李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听话者时态礼貌

李瑜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论过去时态的实质及其产生的理据

李瑜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英语动词的过去时的实质是距离性,或表逆时针的时间距离,或表虚假意义的真实距离,或表客气委婉的心理距离。这是隐喻化的机制在起作用,是英语语言表达者将其原来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的意向图式投射到事物或事件的真假域再投射到认知心理域的过程。

过去时;距离性;隐喻化;语用

一、传统的英语动词时态观

长期以来,语法学家们在英语动词时态领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与研究,但他们始终未摆脱单一的从时间层面来定义英语动词时态,认为动词时态是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性,过去时态就是表示动作发生的过去时性。然而,在解释具体的英语语言现象时,我们不难发现,英语动词的过去时并不总是表示过去时间,过去时间的概念也不一定需要用过去时来体现,还可以通过时间状语等来表现。动词的形式与时间概念之间不能建立一致的关系,一般过去时虽然主要用来表示过去时间,但也可用来表现在时间和将来时间。例如:

(a)I visited Sidneylast week.

(b)Did you want tosee me now?

(c)IfI were you,I would help him.

在上述三例中,过去时态的动词形式只有在例(a)中表动词的过去时态,是过去时间在动词时态上的反映,例(b)中动词的过去时表示的是现在时间,例(c)中的动词形式则表示的是将来时态。于是,一些语法学家就将例(3)中的动词形式归为的虚拟语气,或是在一般过去时的定义中附加说明,“一般过去时在特定句型中还可以表现在时间和将来时间。”表面上看,这似乎全面的归纳了我们上述所列的几种情况。但是,如果我们用同样的办法来归纳现在时态的用法,会发现这两种时态似乎并无本质的区别了,因此长期以来英语学习者对我们的“过去时态可以表过去,也可以表现在,还可以表将来”的时态观感到迷惑不解。

二、英语动词时态的实质

20世纪中叶,有学者发现从时间平面难以求证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矛盾,从而转向空间维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解释。Joos曾指出,过去时态是距离性时态,表时间方面和真实性方面的距离[1]。随后,Palmer在《英语动词》一书中肯定了他的说法,“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use of unreality and the past time use of the past tense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that the past time is the remote tense,remote in time or in reality.[2]”

这由Joos提出,Pamler肯定的过去时态语法范畴观,合理的解释了例(c)中动词的用法,它表示了与实际情况存在着距离的虚假意义。1987年,易仲良在《论过去时态的实质》一文中发展了“过去时态是距离型时态”的观点,认为过去时态还可以表示心理方面的距离。他说,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态的实质是距离性(remoteness),它用来表示其动作与状态与说话时刻之间存在某种距离性关系,或逆时针方向的时间距离,或与真实性的距离,或心理方面的距离[3]。

现我们从距离性的角度再对上述三例进行分析。例(1)中表示动作与说话时刻(现在)之间存在一个逆时针方向的时间差——即时间距离;例(b)中,表示说话人用来表示自己与听话者之间有一定的心理距离,使话语变得间接,留给听话者较大的回话空间,表客气委婉;例(c)中,表示的是与真实性的距离,即“I were you”并非真实,我并不是你,与真实事实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过去时态产生的理据

(一)过去时态的功能

1.过去时态的语法功能

我们都知道,过去时态的基本功能是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过去时性,这就是Joos所提出的表时间的距离,我们称之为其语法功能[4]。过去时态的语法功能是用来表示说话前一次性发生的行为或是状态;或是表示说话前经常、反复的行为或是状态,如:

(a)I sawhimjust now.

(b)He used togotowork bybus.

2.过去时态的语用功能

过去时态除了表示动词形式与过去的时间的关系外,还可以表示虚假意义和客气委婉,我们称之为语用功能,即易仲良先生所说的真实性距离和心理距离。例如:

(a)I wish I was youngagain.

(b)I wondered ifyou can dothat for me.

上述两例中,动词的过去形式不表与过去时间的关系,不是其基本的语法意义。在例(a)中,过去时态was表示与真实事实相反,我希望我还能年轻,但事实上我已经不再年轻。过去时态表时间的距离性投射到真假域,表真实性距离。在例(b)中,wandered的过去时将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距离拉远,不给对方施予压力,留给对方选择的余地,表客气委婉。下面,从认知角度对过去时态的语用用法的理据给以分析。

(二)过去时态的理据

1.隐喻化机制

过去时由语法意义拓展到语用意义,即由纯粹表时间的距离扩展到表虚假意义的真实性距离再到表客气委婉的心理距离,这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也不是任意的约定俗成,而是有其发展的认知理据,这是由于我们的认知系统中有一个隐喻化的机制在起作用。

任何语言现象的产生都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第六感,这种感知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完型感知,因此人们可以将不同语义概念的词放在一起。同样,隐喻不仅是词义发展的催化剂,也是语言结构组成的动因之一。隐喻可以将整个认知模式的结构、内部关系转移,这种转移被称为源模式向目标模式的映射。我们所讨论的过去时产生的过程也就是这样一个隐喻化的过程。从空间域到时间域,从时间域到真假域再到心理域,通过投射,表具体的概念就获得了新的语法意义。

“距离”,从其最原始的意义上来说,是属于空间意义的,Lyons曾指出,空间结构是人类认知活动中最基本的概念,由此引申到时间概念,乃至各种各样的抽象概念[5]。

假若我们把时间和空间都想象成一根轴线,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时间概念的空间化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中。正是这种人们对事物相似性的完型感知,诞生了最初的英语动词时态。如图:

由此可见,传统的语法学家单从时间平面来定义时态是有其发生学理据的。从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出,过去时间、现在时间、将来时间与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是语法学家过去对时态定义的原因,过去时表动作发生的过去时性,现在时表动作发生的现在时性等等。但他们只看到了过去时的语法用途,而忽略了而后产生的两种语用作用。随着人们思维水平的提高,需要表达更为抽象的概念,于是,人们就将自己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知识和经验,映射到自己不太熟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和领域。

我们可以看出,过去时表示一种逆时针方向的时间距离。这种时间域表达的时间过去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构成的连续统,与表示真假及可能性大小的连续的内部结构是相似的。因此,根据隐喻理论,我们将表时间概念的时间域映射到表事物真假的真假域。同理,我们可以将时间域映射到更为抽象的心理域上。

综上所述,过去时从语法意义扩展到语用意义实质上就英语语言表达着将其原来认识两点间距离的意向图式投射到事物或事件的真假域再投射到认知心理域的过程。

2.语用机制

一般过去时用于表心理距离时,可以使话语变得委婉,客气、得体、避免冒昧、唐突,这种用法多见于表示疑问、请求、或提供的话语中。英语中,有这种用法的动词也不多,如want,think,hope,wonder等。如:

Did you want tospeak tome?

I wondered ifyou could dothat for me.

但过去时为什么可以表客气委婉呢,是不是所有表请求、提供、疑问的句子我们都要用一般过去时呢?下面我们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寻求解释。

(1)损益程度等级

损益程度等级指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受损或是受益。这就是说,礼貌主要是围绕说话人而不是听话人展开的,而且这是一个不对称体,对听话人或是第三者有礼貌的行为,对说话人则没有礼貌,对说话人留面子的话语,就会对听话人没礼貌。反过来也是如此。例如:

Would you like to use my pen?(对听话者有益,说话人受损)

I'd use your pen ifI were you.(对说话者有益,听话人受损)

(2)选择程度等级

选择程度等级是按说话者给予听话人选择程度的大小而排列的。选择程度指的是说话人发出的话语的间接程度或留给听话人接受话语的自由程度。这里就有两种情形,如果话语内容对听话者有益,那么话语越直接,越是强加于听话人去接受,因此话语暗含较高的热情;如果话语对说话人自己有益,那么话语越间接,留给听话人的选择性就越大,话语也比较礼貌与得体。

(3)间接程度等级

间接程度等级指的是从发话人出发,按照言外行为到言外目标的距离来排列。间接程度等级也可以从受话人出发,按照话语语力和意义之间的推理过程明确的表达出来。因此,严格的说,有两种间接程度等级,如果话语内容对发话人有益,话语越直接,就越有强加的含义,也就越不礼貌,反过来,话语越间接,就越得体,越礼貌。

(5)距离性与间接程度

上面我们提到过去时的实质就是距离性,其基本用法就是表逆时针方向的时间距离。从语用礼貌机制来看,间接程度等级的一种就是话语对说话人越有益,话语越间接就越委婉得体。因此,表距离的过去时在语用上就可以用来表客气委婉。如:

I hoped you could help me.

Could you finish your work tomorrow?

当说话人要求听话者为其做某事时,说话者选择用一般过去时,过去时的距离性将留给听话者较大的选择余地,允许听话者考虑其可行性,因此他是礼貌得体的。

最后,我们值得提出的是,当说话内容对听话人有益时,我们要用一般现在时,一般现在时比一般过去时要直接,这才可以体现说话人态度的诚恳。试比较:

A.(a)Would you like tohave another cake?

(b)Have another cake.

B.(a)Could you take me home?

(b)Can you take me home?在上述例句中,例A显然是对听话人有益,为了表达说话人的热情与好客,一般现在时更能表达说话人的诚恳态度;如我们用一般过去时,如例A(a),留给听话人选择的余地,对于是否被接受持疏远和冷漠的态度,那么容易给听话人造成一种假客气的印象。因此,例A(b)比例A(a)更有礼貌。在例B中,话语内容明显是对说话人自己有益,而这时一般过去时的距离性则正好给听话人留有回话空间,说明所说的话是说话人过去的想法而不是现在的打算。听话人可以答应其请求,亦可拒绝,因此B(a)比例B(b)更有礼貌。

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和动作的时间并不存在一一对等的关系,过去时不总是表示动作发生的过去时性,动作的过去时性也不一定要通过动词的过去时来表现,这是我们的认知过程中有一个隐喻化的机制在起作用,与此同时,过去时的距离性也与语用学的间接程度等级相得益彰。

[1][4]Joos.The English Verb:form and meaning[M].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Wisconsin Press,1964.

[2]Palmer,F.R.The English Verb[M].Longman Group Limited,1974.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On the Essence of the Past Tense and Its Motivation

LI Yu
(School ofForeign Studie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

The essence of the past tense is remoteness,remote in time,remote in reality or in psychology.It is motivated by the mechanism of metaphor.It is a process that the concrete remoteness mapping into true-false domain,and then into psychological domain.On the other hand,we also discussed the past tense ofthe English verb from the pragmatic view.

past tense;remoteness;metaphor;pragmatics

H314

A

1674-831X(2010)03-0133-03

2010-04-21

李 瑜(1982-),女,湖南娄底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责任编辑:王佳娣]

猜你喜欢
听话者时态礼貌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暗恋是一种礼貌
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