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洞庭湖经济圈民俗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制约因素

2010-11-13 07:45:06周争蔚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洞庭湖区洞庭湖经济圈

周争蔚

(湖南城市学院 体育系,湖南 益阳 413000)

一前言

“经济圈民俗体育旅游”是一项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项目,他融合了休闲、健身、娱乐、知识、观赏、参与等诸多内容及功能,以体育为载体,依托旅游资源实现以上功能。它能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现代文明传播,广大传统体育文化,有利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机会,充分整合体育、旅游的产业优势,联结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环洞庭湖经济圈虽然是具有丰富的民俗传统体育资源,但是缺乏对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形成品牌,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本课题试图对影响环洞庭湖经济圈民俗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制约因素作初步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口头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首先对论文的题目进行了分析,然后制作了调查问卷,随后在汨罗、湘阴、南县、岳阳、华容、常德等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 500份问卷,收回475份,其中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84%,我集中以岳阳、常德两地的居民作调查对象,在岳阳市共发放1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为70%,调查对象中学生占90%,在职者占6.4%,其他占3.6%;汉族占88.6%,少数民族占11.4%。在常德市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为91.7%,其中学生占82.7%,在职者占14.7%,其他占2.6%;汉族占96%,少数民族占4%。在其他的地方也发放了少数的问卷并进行了访谈,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逻辑学分析。

表1.被调查者对环洞庭湖区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认知情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环洞庭湖经济圈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现状

洞庭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它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洞庭湖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好地方,洞庭湖有如此之“水”,这些水上景区的旅游、健身、休闲、文化、消遣、娱乐已初具规模,但水资源的经济、文化、景观价值则远未漳显,“水文化”“湖泊文化”是洞庭湖的一大特色,“环洞庭湖经济圈”应借势而上成为亲水体育圈,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的这一特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龙舟、钓鱼、风筝、潜水、摩托赛艇等体育旅游项目。下面是不同区域居民对环洞庭湖区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的认知情况:

通过表 1可以看出在环洞庭湖区的居民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赛龙舟和舞龙舞狮都相当的熟悉,赛龙舟方面在岳阳市有74.3%,常德市有60%,舞龙舞狮方面两个地方都有80%,数据显示,在民俗传统体育中赛龙舟和舞龙舞狮是群众最受欢迎也是保留得最好的传统项目,而其他的项目都只有一部分人知道,所以要使洞庭湖民俗体育旅游发展起来,首先是要创新、挖掘新的民俗体育活动,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保留发扬部分民俗活动,让风筝、跳竹竿等民俗体育丰富起来,我门也可以再利用“水”文化,开发潜水、探险、漂流等项目,形成洞庭湖区有特色的水文化体育旅游。

在我的调查中,常德市的居民建议在武陵区的花沿溪增加水上项目,鼎城区的柳叶湖龙舟赛扩大规模,桃源县的居民建议在桃花盛开的时候举行龙狮大会;阳市的居民建议在岳阳楼,君山公园开发新的体育项目,并且把平江漂流做得更加的完善;与汨罗文体局的局长访谈中得知,汨罗国际龙舟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节成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湖南省的三大著名赛事之一。所以我们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如何使民俗体育文化向市场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做到不断发扬关大,另一方面又要争取主动、挖掘、继承和保护,真正做到弘扬民俗文化,使之繁荣昌盛。

(二)环洞庭湖经济圈民俗体育旅游的理念因素

(1)对民俗体育的知识与保存欠缺

表2.洞庭湖区居民对开展民俗体育活动活动情况(%)

表 3.洞庭湖区居民对每年节庆日举行当地特色的庆典活动情况(%)

从表2、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洞庭湖区居民对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次数微乎其微,他们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民俗体育的重要,也可能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放弃了某些民俗体育活动而少数部门缺乏挖掘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少数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缺乏整体规划,对民俗体育旅游文化资源人为破坏性开发,重复建设与浪费性开发较为严重,加上不少村民对如何保护、弘扬民俗文化缺乏认识,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忽视了文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导致民俗体育活动开展不全面。而旅游者求异求知的心理得不到满足,旅游点的市场吸引力日趋下降,所以在经济发展的旅游市场,不容乐观,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应保护自己的传统,只有民俗才是世界的,失却自己的民俗特色,也就基本上失去了旅游的生命力,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对区域合作的不协调,资源不能共享制约洞庭湖区民俗体育的发展

现在洞庭湖区域拥有很多的体育休闲旅游场地,常德柳叶湖体育旅游项目包括:国际水上赛场、柳叶湖水上娱乐区、戴家岗体育休闲城、赛马场、水上运动学校、短道汽车拉力赛场、极限运动赛场、柳叶湖铁人三项赛场、环湖自行车赛场、太阳山越野定向赛场、太阳山拓展训练基地、太阳山徒步穿越区。益阳地方包括民俗风情文艺表演。包括桃江县桃花江民俗文艺表演;沅江市洞庭风情旅游活动;赫山区花乡风情旅游活动。岳阳市2006年湖南旅游节岳阳乡村旅游节在临湘市长源村举行,村民表演的天狮、八龙洞天、健身秧歌、新菜莲船等节目。这些充分展示洞庭人的民土风情,乡村特色体育。但是我们有了这么多的资源,缺乏的是把这些旅游景区有利的规划统一成整体,洞庭湖区是一个共有的品牌,常德、岳阳、益阳等地都是这个品牌不可缺少的组成因子,唇齿相依,发展体育旅游需要良好的宏观政策,需要各地合作,资源共享才能共同促进洞庭湖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

(三)环洞庭湖经济圈民俗体育旅游的政策因素

一个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与当地的相关政策是息息相关的,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是带动一个产业的根本因素,例如:2000年、2001年江西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用“一号”文件提出江西必须带动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江西省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为此,江西省历时三年,投资300余万元编制了《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如今,江西东北地区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也是江西6大特色旅游产品之一。

表4.被调查者对于民俗体育旅游当地政府的关注程度(%)

从表 4可以看到,有关政策对民俗体育旅游不怎么关注,而且我们在南县与相关体育界人士访谈得知,对于民俗体育旅游这一概念也不甚清楚,而且政府虽然想开发此特色旅游,但是没有相关政策,而且益阳是羽毛球之乡,国际大型的羽毛球比赛也在益阳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举行,这样盛大的体育竞技会的举行必定会给当地旅游带来收入,所以政府只要将这样的旅游产业系统的加以结合,以加大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力度,将民俗体育旅游文化与当地民俗、节庆、建筑、传统艺术、体育会议、赛事文化多元的兼容性充分体现出来,才能更有效的实现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

(四)环洞庭湖经济圈民俗体育旅游的经济因素

(1)行业间的经济因素。“一业带百业,百业促一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业、交通业、手工业、服装业、旅店业等多个行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中的新的“一业”——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将带动新的领域的发展,体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文化消费,为社会体育开辟了一条谋求经济效益,发挥经济功能的有效途径。

交通非常便利时好时坏情况非常糟糕岳阳市17.1808.6常德市37.3566.7

表5.被调查者对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的认知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两地的交通比较乐观,而且我们在去岳阳和常德搞问卷调查的一路上可以亲身体验路况比较满意,但是从数据上看到在餐饮和住宿方面,政府对旅游区没有相关的规定和优惠政策,所以在人们的出行方面增加了些须的不方便,所以行业间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2)吸纳社会资金,加强民俗体育旅游建设。在相当一部分的调查问卷中,调查者提出对当地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缺乏资金,当地政府应加大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找投资商,把对外开放的重点防在招商引资上,加快旅游行业招商引资的步伐,尽快改善建设开发不足,水平较低的状况,加快社会融资的同时,应当开辟更多的民俗体育旅游领域,开发建设更多的体育旅游载体,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政府更要突出规划指导,政策吸引作用。

(五)环洞庭湖经济圈民俗体育旅游的传媒性因素

表 6.调查者所见过对洞庭湖经济圈民俗体育旅游的宣传方式(%)

从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洞庭湖民俗体育旅游的宣传工作开展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而且少数调查中认为现在是网络时代,运用网络宣传效果会更加明显,但是遗憾的是有些地方有11.4%—20%的居民从未建国宣传,所以说媒体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是不够的,而且在我们洞庭湖区拥有象国际龙舟赛、世界杯羽毛球赛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应当加大对“洞庭湖民俗体育圈”整合各种宣传力量,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加大对“洞庭湖民俗体育圈”品牌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宣传力度,而且也可以在岳阳楼、桃花源等各类节庆活动时举行“钓鱼大赛”、“龙舟大赛”、“放风筝大赛”等不同类型的主体活动,每年都有吸引力,对旅客产生持续吸引力,在活动举行策划时可以建立相关网站,完善网业,也可以拍制相关的专题片,提高对“洞庭湖民俗体育圈”的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把市场在确保在本地外,拓展到过境旅游,扩展到假日市场。

四结论与分析

综上所述,洞庭湖区民俗体育具有相当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具备民俗体育旅游体系的相关条件,但是从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在开发和发展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我根据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各级政府要把将体育旅游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对体育旅游业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类型与发展对策进行系统研究,科学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与相应的扶持政策法规,加强体育局与旅游、环保等部门的合作,设立专门的体育旅游服务机构,促进体育旅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需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让体育旅游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广大群众接纳健康消费的理念和健康生活的方式,逐渐形成群众支持、发展、参与、宣传民俗体育旅游的良好氛围。

洞庭湖有如此资源做铺垫,我们应该加大宣传使当地更加了解民俗体育旅游,让政府支持民俗体育旅游方面做出更大的工作,总结优势,补漏不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洞庭湖周边经济发展更顺利,一个把民俗体育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年代,已经悄然无息的来到热门们面前,民俗体育它具有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潜力。我们应加强洞庭湖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实力较强的品牌民俗体育旅游区。

[1]雷选沛.构建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 SWOT分析[J].武汉体院学报,2005,(9).

[2]庞兰霞.制约黄河三角洲体育旅游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

[3]王俊奇.江西东北部民俗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6).

[4]朱子丹.构建“环荆州体育圈”的基本条件,战略发展和可行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技,2004,(8).

[5]黄会清.民族体育成为中国旅游新亮点[EB/OL].新华网,2007-11-14.

猜你喜欢
洞庭湖区洞庭湖经济圈
洞庭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54
好一个洞庭湖
基于GIS的洞庭湖区水土流失变化监测
洞庭湖的麋鹿
林业与生态(2016年3期)2016-02-27 14:24:22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3
洞庭湖区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3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2